大灣區居民投資便利大突破

2020-07-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顏安生

  202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聯合發布公告稱,將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理財通」)試點。公告顯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試點允許三地境內外居民以個人身份在跨境銀行開立投資專戶,投資銀行旗下銷售的合格理財或投資產品。按照購買主體身份,「理財通」業務可分為港澳銀行面向內地居民的「南向通」,以及內地銀行面向港澳居民的「北向通」。雖然「理財通」業務試點的生效期及細則目前尚未確定,但此消息已經引起市場強烈反響,業界普遍認為,此舉將極大刺激大灣區居民投資熱情,對整個大灣區金融業發展及經濟一體化融合將產生重要影響。

  眾所周知,近年來,內地金融業國際化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是,人民幣仍然不能夠實現自由兌換,內地的資本項目仍然屬於受管制狀態。內地早就建立了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QFII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機制,自2014年起為了加強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並為兩地投資者提供投資新的投資渠道,香港與內地先後啟動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投資機制的門檻太高,限制太多,管道太窄,手續麻煩,因此絕大多數普通居民都無法參與其中。「理財通」機制安排則提供了一條正式和便捷管道,首次允許零售投資者直接跨境開設和操作投資戶口,有更大的自主權去選擇理財產品。這是「理財通」區別於以往任何雙向投資機制安排的一個重大突破。

  須實現真正區域融合

  自2019年初國家公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以來,有關大灣區9+2個城市和地區的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如何有機銜接與整合,便成為市場最關注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說,大灣區11個城市和地區各有優勢,綜合實力十分雄厚。然而,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政治制度、四種經濟體制,如果沒有突破性的舉措,大灣區的經濟與金融融合很有可能流於形式。如果表面上戴一頂大灣區的帽子,而實際上大家仍然各自為政,無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那麼,將難以形成合力,也不能夠形成更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和輻射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採取怎樣的非常措施才能夠真正實現大灣區的有效融合,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可以說,「理財通」的出台是一個極具創意的創新舉措。

  如果「理財通」完全能夠得以落實,能夠讓大灣區的普通居民參與其中,那麼將會令到大灣區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理財市場高地,所有9+2個城市和地區都將受惠其中。以本港為例,正如香港業界有關人士所分析的那樣,「理財通」 擴大了香港財富管理業的腹地,將為香港金融業界開拓巨大的客源和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本地財富管理業務市場成長,帶動產品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開發等整條金融產業鏈的發展,也會惠及相關的專業服務領域。同時,「理財通」將為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更多誘因在香港設點和投放更多資源,服務內地投資者,從而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同樣,「理財通」也會為區內其他城市帶來程度不同的利好。

  「理財通」利人民幣開放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認,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與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還很不相稱,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幣的開放性還很低,尤其普通居民還不能夠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外市場,這就大大限制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流通性。「理財通」的推出將有利於人民幣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聯通,推進跨境大資本市場的形成。在人民幣可兌換尚未完全開放背景下,「理財通」業務通過在股票、債券、理財等特定領域率先實現,對內地資本項目的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將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责任编辑:蒋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