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上午,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深圳市文聯的指導下,由深圳詩詞學會主辦,深圳市廣電集團民生節目中心協辦,深圳市嘉鑫輝煌投資公司支持,深圳市向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羅湖區向西社區基金會承辦的《鵬程禮讚》深圳市詩詞學會大型原創詩書畫作品(向西站)巡迴展開幕式在向西村舉行,同時舉辦的,還有深圳市詩詞學會向西村創作基地掛牌儀式。歷史文化悠久的向西村,從此注入了詩詞文化的熏陶,而向西人不再是昔日財富上的咄咄逼人,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飽滿和充實,它來自於向西人文化和精神的富足。用向西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偉光的話來講,向西村成立詩詞創作基地是「富而思進與富而崇文」,希望用詩書畫這樣的中華文化瑰寶交流方式,令向西村展示文化回歸的姿態和煥發老村新顏的決心。
《鵬程禮讚》大型原創詩書畫作品巡迴展開啟
此次《鵬程禮讚》大型原創詩書畫作品巡迴展開幕式嘉賓雲集,原全國政協常委、原深圳市市委書記、深圳市詩詞學會永遠名譽會長厲有為,深圳市廣電集團黨組副書記胡振國,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深圳市詩詞學會會長楊文才,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明偉,深圳市羅湖區向西社區黨委書記賀心怡,深圳市向西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偉光等與向西村的村民代表們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嘉賓與工作人員大合影
緊扣新時代主題,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和文化進基層,樹立文化自信,堅持原創作品表現生活,是新時代賦予深圳文化人的使命。「今天在羅湖展覽就寫羅湖人文景觀,在老東門展覽就寫今日的商業繁榮,在向西社區就寫老村的古今人文精神風貌,把深圳的東西南北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亮點托出,用詩書畫表現出來,打造深圳自己原創的文化品牌,通過巡展把我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送到千家萬戶。」深圳市詩詞學會會長楊文才在開幕式上表示。據悉,此次巡迴展向西村是第一站,接下來還要到漁民村、大鵬街道、南頭街道,深圳市圖書館舉辦展覽。
原創詩書畫作品巡回展剪彩
巡迴展首站設在向西,這也體現了向西村在此次盛大文化活動中的分量。詩承古國人文盛,筆繪新都表裏華。《鵬程禮讚》大型原創詩書畫巡迴展,不僅藝術地記錄深圳特區40年發展的光輝歷程,熱情地謳歌敢為人先的「拓荒牛」精神,或許也從此將詩詞文化融入到了向西村歷史文化中,為向西村打造新的文化名片。
智慧勤勞 得以致富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人在拓荒牛精神的鼓舞下,砥礪前行,奮發有為,將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漁村建設成了繁榮大都市。向西村為何而富?深圳的成就舉世矚目,作為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首個被徵地的行政村,向西村富起來的歷史其實就是深圳崛起的縮影。
坐落在深圳河畔的羅湖區南湖街道轄內的向西村,地處羅湖商業貿易繁華中心地帶,據說,向西村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昔時這裏的居民相信風水,所建房子大多向西而建,所以叫向西村。最早的時候,向西村裏都只是一片片的洼地和菜田,村裏人只能靠耕作為生。直到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後,1982年向西村作為首批被政府徵地的行政村得到了550萬元的徵地補償費。向西村村民的命運由此改變。當時有村民表示,應該先拿一部分錢出來分掉,以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但當時的村委會卻做出了更為明智的選擇。
村委會研究決定,將這筆錢分開三部分使用:首先,三個生產隊每個給予30萬作為發展基金,引導村民先建廠房為未來引入項目作準備;其次,拿出100萬元用於村裏的三通一平,改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餘下的300多萬元,向西人敏銳地察覺到了向西村臨近火車站和文錦渡口岸的區位優勢,投資興建了一批休閒、娛樂、餐飲場所。
通過建廠房、辦企業,向西人成功開創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隨着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向西村也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峰,三個生產隊的廠房落成以後,引來了不少「三來一補」項目,辦起了來料加工和小型招待所、商舖,村委會和生產隊都有了穩定的收入,生產隊每年仍有分紅,而村民們還可以出租房子賺取租金,生活逐漸小康。
1992年,深圳市進行了農村城市化改制,向西村村民委員會由此變為了深圳市向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8038.7萬元。公司股份分為集體股和合作股,比例為51:49,集體股由向西村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持有及管理。公司主營自有物業租賃及管理、房地產單項開發等,下設向東、清湖和向西共三個直屬分公司,另有向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向西雍睦豪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西苑文化娛樂有限公司三個控股公司。到2019年底,公司總資產已達11億元,向西村的村民名副其實地過上了富裕生活。
從一個邊陲小鎮一躍而成現在的中國一線城市和國際大都市,深圳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除了光鮮亮麗的城市外表,生於斯長於斯的這方水土這方人更需要我們直面去觀察。而這其中,深圳的「城中村」應該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進化樣本:這座城本就是在一個「村」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隨着城市的生長,原來一個個的「村」又漸漸被淹沒在城市高樓的褶皺裏。這些城市褶皺裏的「城中村」看似不起眼,卻完整保存了土著人的文化符碼,孕育着外鄉人的深圳夢,為這個城市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和營養。
重視傳統「富而崇文」是回歸也是超越
《論語》中有一個故事說,孔子到衛國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弟子冉有問,這個地方人口眾多,應如何治理着孔子回答,「富之」;冉有又問,富起來以後,又當如何着孔子回答「教之」。一個地區物質生活足夠豐富,必定會產生相應的精神需求,富而崇文,自有其理。
楊文才向嘉賓與群眾解說作品
深圳市詩詞學會的詩書畫家們,在新時代文藝政策引領下,文明社區,文化進基層,多次在深圳大大小小的社區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向西村,似乎天然地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濃厚的興趣。深圳市詩詞學會會長楊文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向西村的村民對我們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很有興趣,對詩詞靈感也很豐富,每次舉辦活動他們都很積極地參與。很多村民都是我們的詩友。」
面積不大的向西村,在外地人看來,曾經是深圳聞名的「娛樂村」,他們不知道這個小小的村莊算得上是羅湖乃至深圳大小村落中各種歷史文化遺產保存得最好的村莊之一。古色古香的張氏祠堂,厚重的族譜,還有60年一屆的「太平清醮」,重陽秋祭,元宵添丁點燈……這些富有特色的民俗無不在地訴說着向西村自明朝張氏第13世祖張愛月與族人搬遷到此,由此展開的長達650多年的悠久歷史,也彰顯着這個村莊深厚的歷史底蘊。這些傳統民俗在2006年開展的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被定義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向西張氏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嚴守家規家訓,在當地傳為佳話。這裏經濟繁榮,歷史文化遺存保留得相對完備,還被向西人注入新元素,向西村也被一些專家譽為「市內桃源」。這樣的風氣,是傳統詩書畫的天然土壤。當得知深圳詩詞學會要舉辦「《鵬程禮讚》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深圳詩詞學會大型原創詩書畫作品巡迴展」,向西村與深圳詩詞學會一拍即合,決定將展覽的開幕式和首站放在向西村。同時,也要在向西村建立「深圳詩詞學會向西村創作基地」。
詩詞基地將為向西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走近向西村,雄偉高大的進村牌坊上,鐫刻着簡潔、古樸的三個大字「向西村」;村中虯龍盤枝的老榕樹,見證着村裏的百年滄桑,五彩琉璃瓦輝映的古祠堂,無聲地訴說着古老的嶺南村落,一水之隔毗鄰香港的向西村悠遠的歷史。
據楊文才介紹,向西村的居民也是深圳最古老的居民之一,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居民們都非常喜歡傳統文化,所以將此次詩書畫巡迴展的第一站放在向西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向西村的相關負責人對此事也非常重視,上下一心,非常真誠且有效率把開幕式和揭牌儀式辦得如此成功。「深圳詩詞學會創作基地的第一塊牌,我們也授予了向西村,這也是有特殊意義的。」楊文才說。「創作基地對於一個村的文化建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們創作基地,主要是通過讓民眾領略傳統詩詞的美,教授他們學詩詞、寫詩詞,還有渠道讓他們發表,讓更多的人對傳統詩詞產生興趣。我們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充實民眾的文化生活,也能更好地將這一瑰寶傳承、發展下去,讓中華詩詞文化永葆青春。」
嘉賓與群眾一起參觀展覽
向西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偉光對記者表示:「我們國家的詩書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留下的寶貴財富,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更能感發人心,提高人民的素質、淨化社會風氣。詩書畫藝術,非常適合向西村這樣傳統底蘊濃厚的村落。此次參展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深圳詩詞學會老師們的精心之作,飽含寓意,它為我們呈現出一大批雅俗共賞的詩書畫作品,為社區群眾提供了一個欣賞藝術文化的大舞台。深圳市詩詞學會創作基地在向西村掛牌成立,填補了向西村詩書畫文化藝術的空白,相信此次文化盛宴能夠對向西社區文化事業發展奠定里程碑的意義,不斷地讓向西村的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作為一個嶺南古村的代表,經滄海、歷桑田,向西村已經永留史冊;作為五百年涅槃的鳳凰,向西村正翹首挺胸,乘風展翅,翱翔在詩詞文化的天空;向西村,這個當年鄧小平同志南海之濱「劃了一個圈」的「圓心」,這個深圳特區現代化都市裏的村莊,正以它令世人矚目的雄姿,乘「雙區驅動」的東風,從歷史的深處,走向全面發展的現在,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记者易小婧 張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