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7月公佈乳癌篩查政策修訂,建議一般婦女如有某項乳癌風險因素,應每2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但有資料顯示2D乳房X光造影較難穿透密度較高的乳房組織,令檢測影像顯得模糊不清,難以分辨是否存在病變。而亞洲婦女尤其是年輕一輩的乳房密度大多較高,所以不論本地醫學界或婦女都對應否接受乳房X光造影持不同意見。
香港乳癌基金會公布研究報告,收集自2006年至今逾1.7萬名乳癌患者數據,發現用2D乳房X光造影,診斷準確度可達85.2%;若配合超聲波掃描,準確度可提升至95%。
基金會表示,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掃描可互相補足,尤其在乳房密度高年輕婦女之間,先進行乳房X光造影,再輔以超聲波掃描,可以大幅提升其乳癌檢測率。
香港乳癌基金會於網上公佈第12份年度研究報告,講解常見乳癌檢測方法特點。
現時坊間主要有4種乳癌檢測方法,包括2D及3D乳房X光造影、超聲波掃描,以及乳房磁力共振掃描(MRI)。中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朱昭穎指,MRI一般用於有高風險患上乳癌的婦女;而乳房X光造影則適合一般婦女,可以找到早期的鈣化點,有助進一步診斷。
朱昭穎建議,婦女自40歲起應每2年接受一次乳健檢查。如果使用3D乳房X光造影, 可從多角度拍攝乳房組織相片,從而有效分辨不同的乳房結結構,令結果更準確。
基金會提倡政府應循序漸進落實全民篩查,先為高風險婦女定期篩查,並考慮在低收入地區進行先導計劃,最後推行全港性的乳癌篩查計劃。
香港乳癌個案數字於2017年突破4,300人。近日疫情回穩,香港乳癌基金會希望加快向外搜集新症,追蹤本地乳癌最新情況,也冀望醫管局和各私營醫院可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