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47億投得皇都戲院 為歷來最大宗強拍個案

2020-10-08 10:53
来源:香港商報網

 北角皇都戲院以底價47.76億元成功售出,買家為新世界發展(017)。負責拍賣工作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皇都戲院的成交價為強拍條例生效以來最高,而且亦是首次有涉及古諮會評級的物業強拍申請獲法庭批准並進行拍賣。新世界發展(017)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隨後表示,將努力在硬件及軟件上融合,把歷史價值、文化氣息及社區情懷注入未來的皇都戲院中,讓皇都戲院重生。

 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拍賣 蔡啟文攝

 據悉,皇都戲院地盤面積約為3.62萬平方呎,坐落於英皇道之北面、渣華道之南面及與電廠街交界。該物業現狀為一幢於1959年落成的商住樓宇,其中包括商場、桌球室及兩幢住宅樓宇,部分獲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該物業在2017年8月25日根據所憲載的港島規劃區第8區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所規劃用途為「商/住」,其中商業部分最高地積比率為15倍,住宅部分最高地積比率為10倍。

 申請強拍發展商日趨多元化

 陳超國續稱,今年疫情令營商市道不明朗,發展商出價相對謹慎,不過近期看不到強拍宗數有明顯減少,主因是發展商仍須完成疫情前已展開的併購項目。此外,他表示,最近兩三年來,申請強拍的發展商日趨多元化,以往是香港的一線大型發展商主導,近期既有內地房企,亦有本港中小型發展商申請強拍。

 新世界發展指,經過歷時兩年的強制拍賣法律程序後,旗下公司投得上述項目100%業權,並預計於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後,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同時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公司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啟動保育計劃,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鄭志剛:讓皇都戲院重生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

 鄭志剛表示,像皇都戲院這類富歷史價值的50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50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然而皇都戲院日久失修,失去了昔日非凡光彩。保育並非只是保留舊建築,而是要形神俱備,將硬件與軟件融合,希望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

 新世界團隊會盡力保留整個皇都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

 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指出,以這樣規模保育戲院,香港之前未見,期待未來在新世界團隊牽頭下,多方合作,努力推動。另一位成員毛俊輝認為,對於新世界的保育計劃不單是建築物的活化,而是同樣關注實質性的用途,對此非常贊同。曾為古諮會成員的何培斌則表示,皇都戲院將成為一個由民間倡議者、政府和私人發展商共同努力而成的歷史性保育項目。

 【歷史回顧】皇都戲院曾是香港演藝殿堂

 擁有68年歷史、屬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Oscar Odell)於1952年創建。1959年易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皇都戲院位處被譽為「小上海」的北角,是50年代香港演藝殿堂,曾在此演出的世界頂級大師或組合,包括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與男高音Peter Pears、小提琴家Isaac Stern、 爵士單簧管大師Benny Goodman與樂隊、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本地著名女高音費明儀、風靡全球華人的歌后鄧麗君、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大多數均為香港首演,令皇都在本地表演藝術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四級大火後走向沒落

 不僅如此,皇都戲院亦是當時人們觀賞最近海外電影的地方。香港首辦的日本電影節,就是在皇都戲院舉行,外語經典電影如《仙樂飄飄處處聞》、《沙漠梟雄》,以及多部膾炙人口的港產片均曾於皇都戲院上映,為不少人留下「星光伴我心」的美好回憶。50年代後期,皇都戲院地下停車場改建成零售商舖及餐館後,成為香港早期一站式娛樂的地標之一。

 不過,1995年的四級大火令皇都戲院一蹶不振,火災之後不少封建迷信的說法便圍繞戲院,揮之不去。因為人流量減少,戲院迅速沒落,1997年2月28日皇都戲院上映最後一部電影--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隨後結業改營為桌球城會所。從興旺到沒落,才不過兩年時間,令人唏噓。而現在戲院不少地方變成頹垣敗瓦,滲水、批盪剝落隨處可見。(記者鄭珊珊)

[责任编辑:蔣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