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紛紜,彰顯關公英雄本色

2020-11-25 08:08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人自古有濃厚的英雄崇拜情結。自盤古開天地,炎黃定社稷,中國人對於英雄的崇拜便一以貫之,未曾斷絕。

 凡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行,有功於社稷,造福於國家,利益於人民,這類人便會被人民稱之為「英雄」,受到人民的尊崇、敬仰和頂禮膜拜。

 黃石公《三略·上略》中雲:「英雄者,國之幹,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幹,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傑出的英雄人物是國家的棟樑,普通的黎民大眾是國家的根本。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綜觀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歷史,傳世英雄多是在重要歷史關頭,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在民族需要之時,捨生忘我。

 他們或篳路襤褸,創基開業;或盡忠報國,力挽狂瀾;或傳道受業,萬世師表;或扶危濟困,救民水火;他們以各種方式,引領了時代發展;他們以獨特魅力,凝聚了民心所向。

 英雄是時代的脊樑,不管社會怎樣發展,時代如何變遷,中國人對英雄的崇拜就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它構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培育了中華民族生存、成長、進步、發展、強大的精神基因。

 人民需要英雄,時代呼喚英雄。歷史以來,歷朝歷代,舉凡被人民推崇為英雄者,都會被史學家關注,載入典籍,青史留名;被人民歌頌,口碑相傳,萬古流芳。

 在三國時代,那個崇尚武力和權謀的烽火亂世,關公如一股清流,其提青龍刀,騎赤兔馬,誌興漢室,義勇當先的英雄形象,濃縮了正義和道德的雙重屬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英雄」一詞的認知和理解。

 關公身上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與傳奇色彩,也愈發濃郁。

 毛宗崗在評三國人物形象塑造時說,「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即曹操的「奸絕」、關公的「義絕」、孔明的「智絕」。

 毛宗崗說:「歷稽載籍,名將如雲,而絕倫超群者莫如雲長。青史對青燈,則極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則極其英靈。秉燭達旦,傳其大節,單刀赴會,世服其神威。獨行千裏,報主之誌堅,義釋華容,醐恩之誼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心則趙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過之;意則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嚴正過之: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

 論形象,關公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三國演義》在關公出場時描繪到:「(關公)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史書中,諸葛亮稱關公「美髯公」:「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論氣概,關公浩氣淩霄,豪氣幹雲。《三國演義》寫關公與劉備、張飛初相會時,劉備邀他同坐,叩其姓名。關公說:「吾姓關,名羽,字壽長,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李贄眉批道:「能殺倚勢欺人之豪霸便是聖人,便是佛,所以今日華夷並仰,老幼俱親也。」

 論勇武,關公勇冠三軍,萬人之敵。關公首次交鋒就碰上董卓麾下的猛將華雄,華雄刀劈鮑忠、俞涉、潘鳳等將,「江東猛虎」孫堅也不敵而退;各路諸侯眾將面面相覷,關公溫酒斬華雄,「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論品格,關公忠肝義膽,義重如山。關公進曹營之時,曹操想拉攏關公,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曹操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關公,關公盡送入內門,令伏侍二嫂。曹操贈關公異錦戰袍,關公仍用舊袍罩之,只因舊袍乃劉皇叔所賜,穿之如見兄面。等關公得知劉備下落後,便留書辭曹,千裏護嫂,往尋劉備。連曹操都不得不對關公嘆服:「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義士也!」

 關公忠義勇武的英雄形象,在中華民眾心裏深深紮下來根,中華傳統文化中那些描寫英雄氣質的詞語、成語,都能從關公身上找到匹配的契合點,關公因此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最具示範意義的英雄榜樣,忠義化身。(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报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出处。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