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國際級指揮廖國敏 調和心境 指揮若定

2020-12-04 12:49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小時候作文題目《我的志願》,相信你我他也寫過。有人為寫而寫,有人寫的時候真有理想,但長大後卻不了了之。從小到大堅持理想,到最後能夠實現的有幾多人?記者專訪的這位國際指揮新星,4歲就立下當指揮的志願,並一步步朝理想邁進。以為又是另一個一舉成名平步青雲的故事嗎?非也,憑獎學金升讀音樂名校的他,曾落得「畢業即失業」的命運,過着「今日不知明天事」的生活。但他立定心志,在黑暗中沿着指揮的音樂路前進,在等待黎明中花5年時間裝備自己。終於他抓緊了機會,成為首位出任費城樂團助理指揮的華人。他就是當今國際矚目的指揮家廖國敏。


廖國敏近日獲香港管弦樂團委任為駐團指揮,每個樂季與樂團演出最少三星期,讓香港樂迷有更多機會欣賞他執棒的音樂會。 (圖:Tey Tat Keng)

 訪問當天,廖國敏剛完成他今年第5次的14日隔離。他笑說加起來已70日了,短期內也不想再過隔離生活。今年他已經在東京、馬賽、莫斯科、台灣等城市舉辦連場音樂會,單是香港,就與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合作了好幾場表演,包括助陣港樂的揭幕音樂會及「星夜.交響曲」音樂會,他的勤奮獲港樂盛讚,感謝他疫情期間的傾力援助,畢竟5次隔離,有3次是「貢獻」給港樂。

 華人指揮要在國際古典樂壇取得成就非易事,廖國敏踏上世界舞台之時才三十多歲,他稱這樣的際遇非常幸運。最近,廖國敏獲委任為港樂駐團指揮,音樂總監梵志登如此祝賀:「他是一位年輕有才華的音樂家,對音樂的熱誠有目共睹……」這也是很多樂迷對他的印象。


疫情期間,廖國敏助陣港樂多場演出。(圖:港樂)

 夢想拿「筷子」

 廖國敏的父母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他2、3歲已聽着貝多芬樂曲長大,4歲跟家人第一次走進音樂廳後便立下當指揮的志願:「見到有個身穿黑色正裝的人出場,拿起一根『筷子』,全場肅靜,我覺得很有台型,馬上跟媽媽說我想當台上那個拿『筷子』的人,那時我尚不知道『筷子』是指揮棒,那個人就是指揮。」廖國敏在父母安排下學習鋼琴,但當時他還是心繫指揮。

 中學時期,他終於初嘗指揮滋味,「當時學校首次開設弦樂團,我第一個報名參加!我是團中樂手,樂團指揮見我經常眼定定地看着他,便給我嘗試當指揮的機會。就在學校運動會列隊進場時,在觀眾見證下,我首次指揮樂團。」

 至於第一次真正在台上擔任指揮,是在香港演藝學院的青年樂團表演,「我主修鋼琴,常常自薦幫同學彈伴奏。這行為比較另類,因為鋼琴學生只想專心練習自己的樂章,甚少幫人伴奏。碰巧遇上青年樂團想舉辦音樂會,便邀請我指揮其中一場。那時我18歲,迄今仍忘不了那個片段。」記者問莫非那就是至今最深刻的一場表演?他思索一會後答:「這條問題每次也很難答,因為對我而言,最深刻的音樂會往往是剛結束的那一場,最期待的音樂會就是下一場。」


廖國敏5歲學琴,盡展音樂天分。(圖:受訪者提供)

 打開那扇窗

 從演藝學院不吝幫人伴奏、抓緊機會爭取當指揮,可見廖國敏是個不介意多點付出、多走幾步的人。天道酬勤,演藝學院畢業後,廖國敏取得獎學金負笈被譽為音樂界「哈佛」的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深造,再以優異成績獲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全額獎學金取錄,該校旨在訓練有高度天分的學生,取錄率僅4%,指揮系一年才收生一至兩人,可見廖國敏有多優異。

 廖國敏指,美國的學習空間很大,亦由於框架太闊,他必須主動對外摸索,「當地老師會跟你說,打開窗戶觀察外面吧!但他不會告訴你要看什麼、有什麼看,他只會給你指引一個方向,要選哪條路,則要自己探索。在香港,老師則會告訴你每一個步驟,我慶幸音樂旅程是由香港開始,能夠很有系統地學習、得到老師的引導。」


廖國敏回憶起成長過程,他對「指揮」這個夢想從未改變,即使內心無方向該如何達到,但至少他知道自己很喜歡音樂,堅信將來工作一定與音樂有關。(馮瀚文攝)

 畢業即失業

 美國有四大頂尖音樂學院,廖國敏就唸過其中兩間。即使是外行人,也可推敲得到他畢業後會被各大樂團爭相聘用。然而,就如小說、電影主角,在成功之前,總會遇上些曲折離奇事才夠戲劇性。廖國敏在寇蒂斯音樂學院完成4年深造課程,卻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費城近郊一個小型管弦樂團給我第一份指揮工作,但在排練前一個星期,他們說樂團因金融海嘯破產了。那一剎那,打擊巨大。在這件事之後,我申請了過百份工作,大部分都被拒絕,即使幸運獲得面試機會,也沒有下文。」

 這名讀過兩間名牌學校的27歲有為青年,竟落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廖國敏也曾對自己有過懷疑,心想為何如此努力卻無人問津?「那一年很辛苦,我不知下一步該如何,內心有很多質疑、問號。」這樣的質疑,也延伸至膚色問題,他表示以往或會說服自己行內沒有種族歧視,但現今他知道:「歧視是存在的。在應徵指揮工作時,有些樂團即使沒有說明,事後也可從其他人口中得知樂團只想請美國人。」


廖國敏於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上課時。(圖:受訪者提供)

 等待的藝術

 遇上挫折,心態的調整非常重要,於是廖國敏不斷跟自己說:「機會遲早會來臨,我會等到那一天的。」那時母校寇蒂斯音樂學院剛好有鋼琴伴奏老師的空缺,就請他回學執教。2009年,廖國敏回港,首度踏上港樂舞台,為樂團擔任鋼琴演奏。他深知自己的目標是當指揮,所以不斷在指揮範疇裝備自己,「我喜歡指揮歌劇,於是遠赴意大利學習,上午學意大利文,下午學烹飪。」廖國敏由2009年至2014年,花5年時間東奔西走增值自己,慢慢跨過人生一段低潮。

 其後,他於波士頓交響樂團任職兼職助理,並且報讀當地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的課程,期望向不同的指揮老師學習,並在那段日子意外收穫了愛情,在學院結識了太太。「其實就是不斷善用時間增值自己。有人曾說我的音樂路很暢順,但人生怎會沒挫折?只不過於轉折時,我知道該如何調節。」


廖國敏學生時代曾經為看費城樂團演出而大清早到香港文化中心排隊撲飛,對該表演場地有着情意結。(馮瀚文攝)

 迎來突破點

 2014年,廖國敏迎來職業生涯的突破,有人把他介紹給正在招募助理指揮的費城樂團,「我相信樂團至少向80位求職者發出面試邀請,經過多輪面試後,我被錄取了。費城樂團在我心中擁有特殊地位,記得讀書時期曾經為了該樂團來港演出的門票,我早上8時就到香港文化中心外排隊等買學生票。記得當時坐在音樂廳的『山頂』位置看表演,遠遠望去,心想如果有一天可以與他們合作就好了。」俗語說,人不怕夢想大,只怕沒有夢想,廖國敏的經歷,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在加入費城樂團的同一年,廖國敏於巴黎史維特拉諾夫國際指揮比賽中囊括亞軍(冠軍從缺)、觀眾大獎及樂團大獎,令他聲名大噪,並展開了一連串歐洲巡演。「那一年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極大的突破點。」說時廖國敏難掩喜悅神色。


廖國敏為首位出任費城樂團助理指揮的華人,成為他指揮生涯的突破點。圖為他與該樂團音樂總監的後台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五年磨一劍

 有說十年磨一劍,廖國敏用5年裝備自己、抓住機會,對比同齡指揮,進程是快還是慢?「當指揮最難的是沒有指定的職業生涯規劃,醫生、律師或會知道多少年後會到達哪一個位置,但指揮卻不同。有人認為數年的等待是痛苦的,但藝術是個主觀的行業,複製別人的路是沒有意義的。」廖國敏認為藝術路上難以定義成功與否,也毋須與人比較,反而要跟自己比,做好每場音樂會,要對自己、對觀眾、對樂團有所交代。廖國敏未滿40歲已經蜚聲國際,惹人羨慕,不過他認為最幸運的不是名成利就,而是能將喜歡的事情變成事業,「每朝醒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已感到非常幸運及感恩。」


自贏得法國史維特拉諾夫國際指揮比賽後,廖國敏蜚聲國際舞台。(圖:受訪者提供)

 疫境中的音樂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寒冬,多次的隔離,讓廖國敏體會到音樂的重要性,「現在去到哪裏都講求保持『距離』,人們面對面的接觸減少了,反而讓我發現音樂真的能夠聯繫大眾,凝聚心靈。站在表演台上,有觀眾與沒有觀眾是很大分別的,即使我指揮時背對觀眾,但也能感受到他們與表演者是同呼同吸。疫情令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場有觀眾的音樂會都是一份禮物,要好好珍惜。」談及未來計劃,廖國敏指疫情下社會情況每日有變,「將來」對所有人來說也是一個問號,「對我而言,就是要認真過好每一天。」


廖國敏去年與港樂到珠海演出,他相信未來大灣區各城市會有越來越多藝術合作,期望帶動區內文化發展。(圖:港樂)

 【舞台之外】指揮愛下廚

 由小到大,廖國敏也是一個不能停下來的人。疫情期間,他到過台灣學高爾夫球,現今留在香港,亦發展了一項「副業」——用手拿指揮棒變成用手沖咖啡,他笑說由7月起於朋友在中環開設的咖啡店學泡咖啡,更要由洗杯學起。

 說到最能幫助他減壓的原來是下廚煮食,這個興趣在他赴美留學時已經培養出來。他認為煮食與指揮息息相關,「煮食是關於時間、品味及分享,音樂同樣也講求觸覺與分享。當你有好的品味或感觀時,也會有助炮製出美食。若煮出來的食物只有自己獨享是沒意思的,能與別人分甘同味才最美味,正如音樂也需要聽眾共鳴一樣。」他打趣說安排音樂節目,就如烹調大餐般,要有頭盤、設計主菜等,有時選幾首較短的樂曲在一起,就像一頓「懷石料理」。這位指揮界的「大廚」表示自己每次出外巡演時,也會與太太一起計劃去當地試食哪一間餐廳,安排時間探索城市特色,作為巡演後的餘興節目。

 提起廖國敏的太太黃筱軒,原來她是台灣大提琴演奏碩士。因此,廖國敏也被媒體冠以「台灣女婿」。回憶昔日兩人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相識的過程,廖國敏像個青年般顯得靦腆:「我倆在一次學校音樂會中認識。慢慢了解到她是做事很認真的人。」當兩位同樣性格認真的人走在一起,必有一方要妥協,「太太算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來陪我,婚後至今我在外巡演,她都一直陪伴身邊。有時在歐洲音樂會排練完結時餐廳已關門,是她為我預備飯菜;演出後,也是她幫我清洗能扭出汗水的襯衫……她為我安排好所有事情,是我的賢內助。」(記者:鍾欣欣)


疫情期間,廖國敏在友人的食店學沖咖啡,由世界級指揮沖調的咖啡,不是人人有機會喝。(圖:受訪者提供)


廖國敏與太太黃筱軒於音樂學院結緣。(圖: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