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天開始實施新一輪的防疫措施,立刻引發社會上許多不滿聲音。說起來,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100%有效的完美政策,關鍵還在於具體的執行 。在這個時候,內地的一些防疫措施真的是可以參考一下,在「自由」和「健康」之間做一道艱難的「二選一」。
香港餐廳今日起禁止晚市堂食 路透社
港府今日的新一輪防疫措施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防止人群的聚集,包括禁堂食和關閉一些美容院健身房等場所。因為受影響的人比較多,這一部分比較受人關注,再加上之前幾波疫情也實施過,讓人有點舊酒裝新瓶的感覺,所以惹來比較多的爭議。
其中最受爭議的無疑是禁晚市堂食。應該說,這確實是防止人群聚集的其中一個方法——不能說它沒有用,但也肯定會給民眾帶來不便。批評它不好的人,能提出更好的減少人流的方法嗎?事實上,如果不是全民居家「禁足」的話,這種部分性的防聚集措施,肯定是沒有法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衹能是說有好過沒有。
新措施中第二部分的內容是比較重要的,也是港府做的比較晚的,那就是將外來抵港人士由專車送到酒店隔離;發現疫情的大廈或者社區,居民需要強制檢測,甚至有可能封鎖整個地方。
結合本港過往輸入性個案較多的情況來看,這些措施無疑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如果之前就能實施,香港的疫情可能也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其實,政府之前的防疫也有往這個方向做,比如從國外回港的人,政府也要求他們隔離,但是在隔離的細節上執行不好,這次只算是亡羊補牢。
香港街頭戴口罩出行的市民 中新社
平心而論,政府推出新措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措施的本身也肯定有利有弊,必定在社會上有褒有貶。只是,我們必須權衡其中的比重,考慮細節執行到不到位,能不能將措施的有效性放到最大。在這方面,我們真的應該參考一下內地,香港這麼近城隍廟,政府卻不能抽到一支好簽,真的有點可惜哦。
回看內地,疫情爆發的早,規模也不小,但現時卻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地方;其實沒有什麼秘訣,關鍵就在於執行到位,一絲不苟,該強制的時候就強制。
例如境外人士回內地隔離,從落地入境的那一刻起,即使核酸檢測是陰性的,也會也會有14天的隔離期;從交通到酒店全程都是封閉的;甚至連帶來的東西也是禁止外送,不能快遞出去,只收不能寄,要等完成14天的隔離,才能自由送出去;甚至由於最近酒店比較緊張,有些人可以申請居家隔離,但整個過程也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家裡不能有其他人,然後從酒店到家裡也需要專車接送,人進門之後會在家門口貼上封條,所有的物品也衹能進不能出。
10月12日,市民在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一检测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新华社
反觀香港,從高危地方回來的人,自己竟然要搭車回家隔離!如果這個人有攜带病毒,首先在交通過程中就會感染很多人。回到家裡跟家裡人一起住,同樣可能造成病毒傳染。家裡人可以自由進出,還可能造成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其實在境外人士回內地隔離的最初,很多人都笑內地是小題大做:都已經做完核酸檢測是陰性的,何必還花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做這個事情呢?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可能隔離一萬個人都沒有感染者,但是只要當中有一個人出現問題就麻煩了。一旦讓他回到人群當中,就可能造成一傳二,二傳四,乃至幾何性的傳染。
在本地個案方面,內地一旦發現,就會把整個小區封鎖,然後派出醫療隊在現場做檢測。檢測后還會繼續封鎖一段時間,直到過了潛伏期,再將小區開放,自由進出。
香港新一輪的防疫措施也在嘗試這樣做,但是依然還是有漏洞的——有潛在感染風險的人群,雖然需要強制檢測,但是要自行去某個地點檢測,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可能造成傳染。在這方面,港府應該效仿內地,成立一個流動的檢測隊,當發現某些特定的地方有潛在危險的時候,就可以到那個地方為該範圍的民眾做檢測,而不是讓市民自己去。這個漏洞得趕緊補上,否則分分鍾會進一步擴大。
當然,香港的情況和內地不一樣,有些措施執行起來會收到很大的阻力。但問題是,任何政策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就看怎麼去取捨——你可以要「自由」,不要太多的控制,但是你就要冒著犧牲「健康」乃至生命的風險——就看哪個對你最重要。
其實回看這次全世界的疫情防控,中西方的疫情控制成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西方社會崇尚自由,政府沒辦法管那麼多,大家也不喜歡戴口罩,結果我們看到疫情以何種速度傳染。在內地,政府會強推防疫措施,利用大數據及時找出高危人士,疫情控制得相對不錯。
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期間,工作人员在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检测中心忙碌 新华社
香港夾在東西方中間,兩邊的情況都看得清清楚楚。或許,大家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要的是什麼?是要「自由」還是要「健康」?是要個人的「自由」,還是全社會的「健康」?總之,到底要採用哪一套的方法,能推行哪一種的措施,這就要考驗政府的智慧了——選擇的智慧,推行的智慧。(記者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