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處發表2020年工作回顧:面對疫症 緊守崗位 全力應對

2021-03-10 19:23
來源:香港商報

 消防處今日(10日)發表2020年工作回顧指,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本港連續爆發幾波疫情。雖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症,但消防處上下一直保持專業,緊守崗位,全力應對,繼續為市民提供高效的緊急服務,並協助政府執行檢疫措施,同時在多個工作項目上取得進展,無負市民的期望和信賴。

 滅火救援工作方面,消防處去年接獲的火警召喚共有33632宗,與2019年相比,下跌10.6%;當中三級或以上的火警有4宗,較2019年減少3宗。去年處方共接獲28752宗樓宇火警召喚,較2019年下跌8.7%,其中94.8%能夠在規定召達時間內到場處理,較服務承諾的既定目標高約2.3個百分點。較矚目的火警為11月油麻地廣東道一宗一級火警,事件涉及多人死亡,事後處方成立了專責小組調查該宗火警發生及導致多人傷亡的原因。

 特別服務召喚方面,去年全年共有32358宗,較2019年下跌8.3%,而涉及的事故中,較矚目的是6月青衣環境保護署化學廢物處理中心一個高25米的焚化爐的內部工作台倒塌意外。消防處人員要克服困難和危險,在現場狹窄的空間進行拯救行動,成功救出所有被困人士。

 而過去一年,消防處在消防安全規管工作方面續有成績,多個項目取得進展。經過多年的努力,為降低舊式工業建築物火警風險而制定的《消防安全(工業建築物)條例》(第636章)於年中獲得通過。條例將1987年前落成的工業建築物納入規管範圍,今後這些建築物必須按照要求,進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

 為提升舊式綜合用途建築物的消防安全水平,政府聯同市區重建局推出「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鑑於公眾反應理想,政府去年增撥35億元予該計劃,即合共撥款55億元,估計可惠及《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下有需要接受資助的所有目標綜合用途建築物。

 另外,消防處於去年繼續配合香港的基建發展,積極為各工程項目的消防安全把關:長約5.5公里的屯門──赤鱲角隧道的消防裝置及設備驗收工作已於去年10月完成;機場擴建工程課已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新地下旅客捷運系統車廠的消防裝置及設備驗收工作,現正處理機場三跑道系統餘下項目的圖則及性能化設計建議書,為配合本港鐵路網絡的高速發展,鐵路發展課現正積極處理沙田至中環線(紅磡至金鐘段)的消防裝置圖則審批及驗收工作。

 為確保消防安全及提高規管工作的效率,消防處繼續積極優化及調整各項相關工作的安排及程序,包括:推出新修訂的「檢查和測試消防裝置及設備」申請程序、配合政府的抗疫策略,調整現時的驗收流程,以減少人群聚集和接觸,以及疫情下以網上實時形式舉行硏討會,繼續與業界交流,加深他們對技術要求和程序的理解,確保消防工程的質素符合規定。

 消防處去年在防火巡查及執法方面亦投放不少時間,包括:防火巡查37萬455次,當中21萬36次乃針對建築物消防裝置及設備維修保養情況,發出「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6141張,檢控數目808宗 。處方的打擊非法燃油轉注特遣隊則於去年巡查879次,發起突擊行動102次,處理214宗投訴個案,檢獲非法燃油23萬5272公升,檢控數目81宗 。

 救護服務,去年救護召喚總數達68萬9788宗,與2019年相比,下跌16.1%,其中緊急救護召喚佔64萬236宗,較2019年下跌16.5%,當中94.1%能夠在12分鐘的目標召達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較服務承諾的92.5%高1.6個百分點。去年消防處曾處理合共7557宗確診新冠肺炎的召喚,涉及2652名救護人員及37名消防人員,當中205人因曾處理病人而被安排接受檢查及病毒測試,而其中3名受感染的救護人員在接受治療後已康復出院。至於因曾處理病人而被送到檢疫中心接受檢疫觀察的人員則共有80人,並已全部完成檢疫觀察。

 由去年2月15日至今,消防處約有60名現職人員協助衞生署上門檢查正在接受強制家居檢疫的人士;去年7月20日處方借調一名高級救護主任及四名救護主任到衞生防護中心家居檢疫專責小組協助其工作;去年九月,處方共派出超過1500名現職休班及退休消防及救護人員擔任檢測中心主任及採樣員,於全港超過100間社區檢測中心當值,協助政府開展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目前處方派出12名現職人員到啟德社區會堂,協調個案追蹤辦公室。

 

 消防處公布,來年工作計劃包括:嚴防疫症、實施合適的應對措施;亦會與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積極研究運用新科技優化緊急服務 、以便對危險藥品的庫存水平和有效期進行有效監控,而獲授權的救護人員亦可隨時閱覽有關資料;採購「滅火機械人」、用以協助消防人員在複雜和高風險的火場環境進行長時間的滅火及偵測工作;「AED 睇得到 用得到」、在全港消防局及救護站外添置超過100部自動心臟除顫器;繼續研究第四代調派系統及繼續進行全年招募。

 

[責任編輯:刁瑾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