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談積極融入「十四五」規劃 涉港部分字字都體現對香港支持

2021-03-15 01:38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全國兩會通過了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香港未來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對此,林鄭月娥日前在接受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次香港特區政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裏面都有深度參與。她說,規劃綱要第61章就香港部分的政策與規劃,「每一個字都是對香港的支持」。特區政府會將一直在做的工作繼續做下去,投入必要資源,用好中央政策,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此外,要加強市民的愛國意識和對國家發展的了解,這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要求,亦是特區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

 全國兩會通過了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為香港未來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對此,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今次在「十四五」規劃綱要裏面亦都有深度參與。

 「我提的所有意見百分百被接納」

 特區政府一年多以前就開始積極調研,調查研究香港的強項、香港經過政策推動有何進展等,然後提出建議。內地部、委、會則積極考慮特區政府的意見,然後草擬了「十四五」規劃裏直接涉及香港部分的政策內容,之後又特地拿給特區政府查看,這一切她都非常感激。

 林鄭表示,「我可以跟大家說,我看完(『十四五』規劃綱要)有意見都會去提。我可以說,我提的所有意見,是百分百被接納的。『十四五』規劃第61章裏就香港部分的政策規劃,每一個字都是對香港的支持!」

 她直言,相對「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更加令人鼓舞。因為在未來這5年間,中央給香港帶來了更多的信心,令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可繼續扮演新的角色。

 故宮文化館將讓香港走向國際

 「十四五」規劃中涉及香港的部分,一是支援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就香港創科發展,上一個五年規劃已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等,惟兩者之間的含義是相差很大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中提出希望建設一個國際級的創科中心,而香港創科事業在整個大灣區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香港邁向國際,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第二方面,支持香港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以前的「十三五」規劃中,並沒有特別提出支持香港的航空事業。「但是,我們要爭取,因為我們有『三跑』(指機場第三條跑道)發展、有機場城市的發展、有機場鄰近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去爭取中央支持香港成為一個國際航空樞紐和中心。」

 第三方面,是支持香港可以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中心。這項政策聚焦於西九文化區,因為近年來香港在文化方面有了很大進展。香港康文署每年都會去內地一個城市舉辦香港文化周,例如2019年文化周走進了上海,加深了港滬兩地文化交流。現在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香港在文化方面仍可以扮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角色。「當然,最重要的是我至愛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得以建成。試想,故宮能借出珍藏文物讓我們展出,我們一定要透過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來推廣故宮文化,讓香港走向國際。」

 在民生方面,「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港澳居民在內地工作或居住的措施。林鄭指出,這是配合習近平主席2017年來香港視察、參加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時所說,要給予港澳居民更多便利政策,讓香港市民特別是香港年輕人,在進入大灣區及內地城市讀書、就業、創業、居住時,都能夠感到很便利。當初習主席的一句句講話,如今都已寫進了「十四五」規劃,並即將成為現實。

林鄭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成,促進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中新社

 加強港人愛國意識是未來工作重點

 「你說中央給予了香港很多,香港又做了什麼?」林鄭對記者感慨道,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確是做了很多,所以中央才樂意給予我們更多。過去三年多來,如果我們沒有投資近1000億元在創科發展、沒有在科學園開展與中科院的合作項目,中科院怎麼會在科學園成立兩個中心;如果沒有內地科研基金可以「過河」、沒有香港5間大學打算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分校、沒有香港積極參與科研建設,我相信中央未必有信心把支持政策寫進規劃中去。所以,我們只有將一直在做的工作繼續做下去,投入必要資源,用好中央政策,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

 但是,她提醒道,我們必須承認香港現在仍欠缺一樣事,這件事在「十四五」規劃中也有提到,就是「要加強港澳同胞的愛國意識,以及對國家發展的了解」。林鄭說,「這個真的很重要,我們政府做了多少政策,鼓勵市民去大灣區創業,部分市民仍受到有些媒體的影響,對於內地有一套很負面的看法,不願意去內地,浪費了很多機會,而我們的努力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辦法令港人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所以,加強國民教育、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亦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對於外國制裁 林鄭毫無懼色

 對於少數西方國家詆毀全國人大就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作出決定,林鄭表示,一些外國政府會採取這樣的態度不是香港的問題,而是很高層次、地緣政治的問題。事實上,有部分國家很不想見到中國崛起,所以任何能夠打擊、攻擊中國發展的事情,他們都絕不手軟。因此,這不是香港特區自己可以處理的,一定要在國家層面去處理。

 為保護國安受影響是一份光榮

 「(外國)除了不斷譴責、批評、攻擊我們外,還會更加粗暴地制裁我們的官員……連同我本人的12位香港政府官員、內地多位副委員長及港澳辦系統的官員,都在制裁名單裏。」

 對於外國制裁,林鄭毫無懼色:「我可以代表另外11位同事說,我們都不受威嚇,亦都無畏無懼,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工作。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官員,能夠為保護國家安全而受到一些影響,這是一份光榮的使命。」

 林鄭續指,事實上,無論是香港國安法或者是今次完善選舉制度,都令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及商業城市能更加穩妥發展。無論是海外的投資者,或是想來香港發展的人,都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商業環境。他們沒有理由來一個日日有「黑暴」、出外都不敢的地方。所以,一個崇尚法治、依法辦事、維護保障個人自由及權利的環境,對於香港未來的國際地位,只會有更多的好處。

   完善選制外國根本不應介入

 對於完善本港選舉制度的宣傳解說工作,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日前同本港在海外的十多個經貿辦事處講解過一次,他們會與當地商界、媒體來做解說。不過,更重要的仍是本地市民的認可及支持。這是香港的內部事務,亦是國家的內部事務,外國根本不應該介入。外國政客干預時常會說「stand with Hong Kong」(與香港人一起),要「支持香港人」。但如果香港人都接受完善選舉制度,都不歡迎外國干預,外國政客又有什麼基礎及藉口去阻攔香港發展呢?

 完善選制令參政空間更廣闊

 就很多市民關心的民主派參政空間的問題,林鄭坦言,政府會藉助客觀標準評定參政者是否為一個愛國者。曾經一些候選人及就任者的資格被取消,都是經過法庭的考量。屬於某一個政治聯繫的人能否參選,答案在他們自己那裏。不過,當然如果他已做了很多違反原則的事,比如他去年與亂港分子勾結,去燒過國旗等,這些一定會是考量的因素。但是,任何有志參選的人,只要符合愛國者的標準,他也可以做一個民主派人士。事實上,選舉委員會人數由1200人擴到1500人,立法會人數由70人增到90人,令參政空間更加廣闊,政府也希望在立法會聽到多元的聲音。

 對於「愛國者治港」,林鄭認為對於香港來說並不陌生:「這不是新增的事物,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反應太大。因為現今本地的選舉條例裏有一個角色叫做選舉主任。選舉主任正是做這個工作,因為他要監督一場選舉,其中一個具體職能就是要確定獲得提名的人是否符合資格。參選者是否提名有效,是否符合資格,是不存在爭拗的,因為早前法庭已裁決過,看你是否按基本法第104條所講,會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而這也不是虛無縹緲的原則。因為經過幾次被取消資格事件發生,有人已提選舉呈請,法庭就這些案件已定了一些規矩。」

 資格審查委地位高過選舉主任

 林鄭又指,香港有一條法例就是明確公職人員參選或就職後的要求。這條法例的目標,就是要落實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於基本法104條解釋的內容,令提名資格這個要求更加清晰,令效忠、擁護等操守具體化、法律化。當然,它不會將不同的情景都包括,但最少舉了一個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告訴你如做了這些事,你就很難符合標準。這亦不是政府憑空做出來,是基於以前的案例,疏理出來正面清單及負面清單。香港日後的選舉工作就不是靠選舉主任,而是靠資格審查委員會。雖然資格審查委員會的組成尚未確定,但林鄭透露,該委員會地位會高於選舉主任,且不是一個人。

 冀立會回歸理性多元討論合作

 對於未來的議會生態及政治氣氛,林鄭月娥信心滿滿:「你問這個問題,我很有資格答。因為我做了40年政府官員,而且在高官的位置都做了20多年。所以,我體會過一個理性、包容、可以有良性互動的議會。甚至我今天的政府團隊裏面,有一位局長,就是來自一般人所認為的民主派。」

 林鄭期望,香港議會可以回到那種很理性、大家可以辯論政策、可以批評政策,甚至可以否決政策的時候,但前提是不可以做違反國家利益的事。只要能夠回到這個局面,她覺得對於未來施政一定有利,因為大家就會就事論事,就不是用一個泛政治化的立場去看問題。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提交的大部分建議,如果當中有一個國家的角度,有一個涉及內地的情景,部分不符合愛國者標準的議員就會無限上綱上線將其醜化,來抹黑中央政府,傷害兩地人民的感情,誣衊港府去做一些「我們一定不會做的那些事」。「如果沒有這些爭拗、內耗,或是泛政治化的鬥爭,我相信一定給予我們更好的施政空間。」林鄭說。

    林鄭期望,香港立法會可以回歸理性,減少內耗與爭鬥。 記者 馮俊文攝

 林鄭亦強調,她並不期望今次全國人大出手,幫港府製造一個90人的「超級大橡皮圖章」。特區政府仍然歡迎有不同政治立場、對於經濟社會事件有不同看法的人進入議會,令我們有一個多元的討論。因為香港社會是多元的,750萬人都可以有不同意見,但議會只有一種意見、一種聲音,就很難管治。

 林鄭指出,立法會應該是社會的縮影。但她仍強調,香港社會絕大部分市民都是愛國的,為何議會裏面會出現這些議員、會做違反國家利益的事?我們只要將這些人排除在這個政治體制,就一定可以與有不同政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去溝通及合作。(記者 莊海源 林駿強)

[責任編輯:謝燁挺]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