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消息,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透露,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訴國內某知名短視頻公司(下稱「某公司」)侵犯兒童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經杭州互聯網法院出具調解書後結案。此前,檢察機關就該案提出了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訴求,某公司均無異議,目前已針對存在問題全面開展整改。
據悉,該案係民法典實施及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後,檢察機關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全國第一案。
誰動了兒童個人信息的「奶酪」
近年來,在「眼球經濟」「流量為王」的互聯網經濟背景下,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因其年齡小、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較弱,相關個人信息易洩露,受到網絡騷擾、網絡欺詐等侵害的案件時有發生。對此,浙江省檢察院從2020年1月以來,根據最高檢部署,組織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全面梳理各地上報的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565件,其中與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案件佔比較高。同時,檢察機關發現相關網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存在疏於保護或違法獲取使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問題,未充分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該案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近年來杭州市餘杭區發生的幾起相關違法犯罪案件反映,某公司在開發運營該公司App的過程中,未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並徵得兒童監護人有效明示同意允許註冊兒童賬戶,並收集、存儲兒童個人信息。在未再次徵得兒童監護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況下,向具有相關瀏覽喜好的用戶直接推送含有兒童個人信息的短視頻,同時也沒有採取技術手段對兒童信息進行專門保護。
「這些行為對不特定兒童人身安全、生活安寧等造成潛在風險,甚至若干兒童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後,產生了損害後果。」辦案檢察官說。
民事公益訴訟強化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
在最高檢直接指導下,浙江省檢察院成立由省、市、區三級檢察機關未檢幹警組成的專案組。專案組全面梳理分析某公司App存在問題,走訪網信部門、公安機關、法院、互聯網法律專家和技術專家。「在充分徵求、吸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決定以此案作為突破口,積極穩妥開展民事公益訴訟,以典型個案的辦理,推動網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完善行業規則,承擔好社會責任,切實加強對兒童個人信息的網絡保護。」辦案檢察官說。
根據互聯網法院管轄規則,浙江省檢察院指定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辦理此案,經訴前公告,於2020年12月2日向杭州互聯網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某公司立即停止實施利用該公司App侵害兒童個人信息的侵權行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並將款項交至相關兒童保護公益組織,專門用於兒童個人信息保護公益事項。
訴訟期間,檢察機關積極推動某公司立行立改,該公司積極配合,對所運營App中兒童用戶註冊環節、兒童個人信息收集環節、兒童個人信息儲存、使用和共享環節以及兒童網絡安全主動性保護領域等四大方面細化出了34項整改措施,並明確了落實整改措施的具體時間表。雙方依法達成和解協議。
2月7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庭審中,某公司對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積極推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促進和幫助企業合法合規經營表示感謝。在法庭組織下,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與某公司就前期達成的和解協議進一步確認,形成了調解協議。2月9日,依照公益訴訟法定程序,由法院進行了公告。
落實兒童個人信息保護
據了解,該案重點落實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中的「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兒童監護人,並應當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規定。「同時,該案的辦結,也對民法典、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處理兒童個人信息應當徵得監護人同意特殊保護規定如何細化落地,進一步予以明確。」辦案檢察官說。
據了解,通過此次訴訟,某公司整改完善的相關技術規則有:制定單獨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和《用戶協議》、開發兒童用戶實名認證流程、增加14歲以下用戶實名認證一致性校驗環節、對平台內高疑似未成年用戶實施主動保護、建立專門的兒童信息保護池、創建涉未成年人內容推送的獨立算法等。「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對於其他互聯網企業也具有較好的示範和指導作用,這對落實法律法規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辦案檢察官認為。
「此案的辦理,是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民事公益訴訟的重要探索,為民法典和修訂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施及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有助於促進互聯網行業源頭性治理並形成長效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持續發力,依法通過行政和民事公益訴訟、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等方式開展法律監督,督促和推動網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監管部門落實未成年人保護責任,傾力守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