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今日(31日)經詳細審議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相關科目委員會提出的優化方案,通過4科的優化方案,並向教育局提出建議。通識教育科會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仍屬必修必考,但不設校本評核,並會為學生提供前往內地學習機會。課程發展議會期望教育局盡快接納建議,讓方案於2021/2022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以讓學生盡早受惠,而現時正修讀高中課程的學生會沿用現有課程。
中文科和英文科主要是精簡或整合必修和選修部分,以及減少公開評核試卷數目或優化試卷設計。數學科不涉及課程和考評的改動,但會向教師和學生清楚說明,為照顧學生多樣性,學校可讓部分學生只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並把延伸部分的課堂納入於常規時間表內。
通識教育科會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三個主題為核心內容,仍屬必修必考,但不設校本評核(即獨立專題探究),並會為學生提供前往內地學習機會。整體而言,四科的改善方案可釋放約100至250小時,有助學校提供更多元化的課程及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此外,經審視相關情況後,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今日在聯席會議上,通過由2021/22學年中四級開始停止開設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以騰出空間,讓學校可同步優化其課程;學生亦可按意願選擇修讀與STEM相關的選修科目或應用學習課程。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教育局上月諮詢中學界的建議科目名稱之一,其餘擬名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文化科」及「社會教育科」。據了解,最終選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為科目名稱,既反映新科課程定位與內容,亦避免外界把該科與2012年擱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或舊制會考「社會教育科」有所誤解與混淆,以全新名稱較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