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公布兩考古新成果 發現最完整高等級越人墓群、30具古人類遺骸

2021-04-12 14:12
來源:香港商報網

 4月12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召開廣州市歷史文化遺產與考古工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期在黃埔陂頭嶺、增城金蘭寺兩處遺址取得重大考古新發現。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介紹說,在黃埔陂頭嶺遺址考古發現的戰國中晚期至西漢初期墓群,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封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級越人墓地,其喪葬形式反映楚越文化的交融;在增城金蘭寺遺址發現面積約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貝丘堆積,出土難得的古人類遺骸30具,為研究先秦時期珠江口地區人種形態及人群遷徙提供實物資料。

 陂頭嶺遺址:廣州地區先秦考古重大發現

 陂頭嶺遺址位於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曾於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對陂頭嶺遺址進行了第一階段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戰國晚期墓葬 19 座、西漢南越國時期墓葬 2 座,出土文物 66 件(套)。

 由於知識城中部雨洪蓄調工程(一期)項目規劃調整,涉及陂頭嶺遺址未發掘區域,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10月起對陂頭嶺遺址再次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截至3月底,考古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260個、柱洞70個、溝槽1條,戰國中晚期至西漢初期墓葬38座。出土文物400餘件套。

 據悉,陂頭嶺遺址包含新石器時代晚期、戰國中晚期至西漢初期的文化遺存,時代距今約4500-22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包括窖穴、灰坑、柱洞等遺蹟,數量眾多,這一時期遺存原分布範圍可能超過10000平方米。48座窖穴是本次發掘最令人矚目的發現,H25規模最大,平面近圓形,最大徑2.74米,深度達5.2米,是目前嶺南地區考古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窖穴。

 此外,戰國中晚期至西漢初期墓群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的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封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級越人墓地。M30是嶺南地區目前所知封土保存最為完整、封土保存規模最大的戰國晚期墓葬。地表有相對高大的封土、墓葬順山體走勢排列、墓穴埋深較淺、墓坑底鋪石床等具有明顯江浙土墩墓的遺風,反映強烈的越文化的族屬特徵。而部分大中型墓葬的棺槨設置由可看到嶺北楚文化的影響,反映楚越文化的交融與互動。

 陂頭嶺遺址是廣州地區先秦考古重大發現,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嶺南地區的重要考古發現,再一次刷新了考古工作者對中新廣州知識城範圍史前至西漢早期遺存豐富程度以及這一區域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嶺南地區歷史地位的認識,也為探尋先秦時期嶺南文明進程提供了重要線索。

 增城金蘭寺遺址:重構新石器時代晚期環珠江口地區人類社會歷史

 金蘭寺遺址位於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1958至1961年曾進行過三次發掘。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廣汕高鐵工程建設,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20年11月起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本次考古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截至3月底,已經發現面積約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貝丘堆積,清理墓葬32座(新石器時代晚期30座、戰國時期2座),以及各時期灰坑38個、柱洞941個、灰溝21條、水井3口、牆1處,出土各類文物165件套,以及貝殼、魚骨、豬骨等動物標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時期墓葬是本次考古的最重要發現,目前已經出土古人類遺骸30具。

 在易西兵看來,金蘭寺遺址為重構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後)環珠江口地區人類社會歷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已經發掘的30座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多數骨骸保存比較完整,在珠江口以至嶺南地區都十分難得,對研究先秦時期珠珠江口地區人種形態及人群遷徙互動意義重大。遺址也為研究珠江三角洲變遷、先秦時期環珠江口地區人地關係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記者黃裕勇)

 黃埔陂頭嶺遺址鳥瞰全景

 新石器時代晚期窖穴H25發掘

 增城金蘭寺遺址鳥瞰全景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