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28日)表示,教育局一直重視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並將「國民身份認同」訂為學校教育宗旨之一。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獲取知識,並且建立牢固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是學校應有之責。
在今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議員梁志祥關注當局如何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楊潤雄回應稱,教育局一直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透過發出學校指引、更新課程、發展多元化學與教資源,為教師提供培訓,以及學生活動及交流等,支援學校推動價值觀教育、國民教育以及國安教育,讓學校在課堂內、外建立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國民身份的認同,從而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珍視中華文化和對社會和國家有承擔的公民。
楊潤雄指,為強化中史教育,教育局已於2018/19學年落實中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而初中中史科修訂課程亦已於2020/21學年在全港由中一逐級實施,讓所有學生能整全及有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局方亦於本年3月向全港中小學贈送《我的家在中國》叢書。教育局亦會繼續舉辦培訓課程、工作坊、研討會、網上自學課程和經驗分享等,讓教師和學校領導人員更充分掌握如何透過不同科目、學習活動、學與教資源,以及多元化和有效的教學策略等,推動《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
楊潤雄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既為學校教育宗旨及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之一,教師有責任在課堂內外落實推行。他強調,校本管理既賦權亦問責,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教師教學質素,並提醒教師不得在課堂教學、教材/學材滲入偏頗/欠缺事實佐證/不符合課程宗旨和目標的內容或資料,以保障學生福祉,否則有違專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