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若出走 研究機構料未來3至5年台GDP動能將出現問題

2021-05-01 10: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據中評社報道,台灣新動力智庫30日與亞太青年協會舉辦座談會,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在會上表示,歐盟計劃在2030年達到歐制晶片占全球市場2成的目標,因此傳出邀世界晶片大廠設廠的規劃,對台積電來說,勢必將降低在台生產的產能,也因此絕對會影響到台灣外貿。台灣對大陸、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一塊來自半導體,當各方都要台積電去設廠生產晶片時,貿易結構必然改變,可預見未來3年到5年GDP要維持動能會有問題。

 民進黨創黨元老洪奇昌指出,目前很多供應鏈從中國大陸回到台灣,或到其他地方,但台灣也已被美國認定供應鏈過度集中、美國過度依賴台灣,台灣可能會面臨兩個挑戰,一是美國本身往半導體生產再次發展,當美國的英特爾、美光也要進入半導體製程時,當局應該思考對台灣的影響是如何?當以台積電為核心的製造群要到美國去時,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影響又是如何?

 洪奇昌又說,歐洲是主要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而現在歐洲四國半導體聯盟已經成形,當歐洲預計成立半導體設計等,對台灣的影響又是如何?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回應說,歐盟執委會有設量化指標,2030年歐洲製造的晶片要占全球晶片市場的2成,也就是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要增加10%到12%的產能,而前幾天也有新聞報道歐盟打算補貼上百億歐元,邀請國外大廠赴歐陸設廠,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都是洽談廠商。

 他指出,對台積電來說,將被迫成為完全全球化企業,目前台積電稱有90%訂單在台灣生產,近日也有相關預測3年到5年內大概會降到82%,有8%得移出生產,再加上歐盟的舉動,在台生產的比重可能就會再降低。

 李淳認為,台灣的外貿絕對先受到影響,台灣對大陸、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一塊來自半導體,出口大陸的貨貿電機產品就占63%,其中的85%就是半導體,對大陸的順差可能要移到南京生產,而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就可能移去亞利桑那,當各地區要求台積電設廠,台灣對大陸、美國、歐盟的貿易結構必然改變,這兩年GDP都是靠出口增長,可以預見未來3年到5年,除非台灣換GDP指標,否則GDP要維持動能會有問題。他又指,可能要開始尋找下一個台積電,可能不是在半導體,可能是電動車、新能源等產業,但現在就要思考35年後的龍頭產業要往哪個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鄭嬋娟]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