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大灣區】奮進大灣區 攜手繪新篇

2021-05-17 10:39
來源:南方日報

 立夏已過,南方的5月驕陽似火。

 每天早晨,澳門實習律師張思遠從家中出發,搭乘公交到橫琴口岸,步行至珠海橫琴粵澳合作青年創業谷,在綠樹成蔭的園區內開始一天的工作。「70後」港商鄭伯渠在肇慶置業,時常搭乘高鐵往返於廣州、深圳等地,與青年創業者及企業家會面。

 前不久,「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港澳投資者「北向」購買內地理財產品將有更多選擇。廣東省發布加快數碼化發展意見,布局6G、太赫茲、8K等前沿技術,構築「數字大灣區」未來美好新圖景。

 行遠自邇,奮楫爭流。

 自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粵港澳攜手,在與世界三大灣區的競合中奮勇爭先、砥礪前行,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世界級灣區建設進程。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將肩負起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開啟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征程。

 建章立制創新猷

 4月27日,澳門居民楊先生登錄廣東省電子稅務局,使用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行的銀聯卡,繳納了4月社保費。這是橫琴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社保費的首單試點,今後澳門居民無需辦理內地銀行卡,也無需前往辦稅廳或委託中介,在家中便能輕鬆繳納社保費。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獨立的管理體制——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讓三地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使得「要素自由流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隨後,廣東發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

 藍圖繪就,號角吹響,從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高等教育合作發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國家各部委密集出台多項重要專項規劃、實施方案和政策文件,着眼全局做好頂層設計;廣東舉全省之力,在南粵大地掀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熱潮。

 蹄疾而步穩,勇毅而篤行。

 隨着一項項制度加快銜接,一個個體制障礙接連突破,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流通,三地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

 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全面落地實施後,累計受理高端緊缺人才申請近9000人,申請發放補貼資金超26億元;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實行「合作檢驗、一次放行」旅客通關模式,蓮塘/香園圍口岸貨檢區域實行車輛「一站式」貨檢通關服務,「小切口「帶動「大變局」。

 機制通而資源聚,金融通則活水來。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80條」加速落地,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助力建設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跨境「理財通」呼之欲出,大灣區居民個人資產配置將更多元。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可為金融跨境協調監管等方面積累寶貴經驗,為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奠定堅實基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易行健說。

 黃金台始成,梧桐引鳳來。

 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在建築師、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專業領域,推進職業技能鑑定「一試多證」。

 「不到1年,就有超百位港澳專業人士和數十家港澳專業企業在橫琴新區備案和執業。」華眾聯創設計顧問(橫琴)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澍說,這為港澳專業人士打開通向廣闊市場的大門。

 奮楫篤行揚帆起

 浩瀚入海口,珠江水系從「八大口門」奔流入海,經千萬年沖積形成水網密布的三角洲。當年的桑基魚塘,如今早已是高樓林立,路網如織。

 促進要素流通,交通為先。

 一橋飛架三地,碧海變通途。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屹立在壯闊的海面上。向南38公里開外,深中通道正加快建設,2024年通車後,珠江口將又添一跨海通道;贛深高鐵深圳段即將啟動鋪軌,預計今年建成通車。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成形。

 推動綠色發展,能源為基。

 4月2日,總投資約53億元的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大容量海上風電場項目建成投產。「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佔比將分別達到14%、22%,高質量綠色低碳能源保障體系加速構建。

 完善資源保障,水利為重。

 4月18日,佛山順德的西江之心——鯉魚洲島上,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A2標項目交通隧洞順利貫通。這項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標誌性項目又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大灣區水資源配置版圖正在重塑。

 灣區融合發展,數字引領。

 在澳門街頭,港澳版雲閃付、微信、支付寶等應用隨處可見;在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正在崛起。目前,大灣區累計建設5G基站10.24萬個,5G用戶2713.43萬戶;廣東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在售的灣區特色套餐產品超20款,新套餐資費最大降幅達80%。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通過基建、能源、水利、信息的多維聯動,內聯外通、高效銜接的基礎設施網絡逐步形成,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三地繪就同心圓

 「80後」博士潘洪輝生於佛山,長於香港,留學美國,最終來到中山創業,軌跡橫跨大半個地球。「90後」香港青年陸嘉聰與廣州太太姚琳在紐約灣區相識,如今雙雙在深圳安家……

 生活便捷、環境優美、底蘊深厚,粵港澳大灣區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形成一個「同心圓」,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們到此安居樂業。

 聯手抗疫更有力,齊心協力渡難關。

 在金域醫學香港實驗室,每天核酸檢測產能可達2萬—3萬管,團隊技術人員超20人來自廣州。「增援團隊抵港後,檢測量上去了。隨着市場上檢測能力的提升,香港的核酸檢測價格也從最初的2000元港幣降到200元港幣。」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高級副總裁汪令來說。廣東支援香港建設方艙醫院和臨時醫院,港版方艙醫院僅用3個星期建成,臨時醫院項目僅用4個月時間建成。

 澳門女孩龍紫嵐經常跟着家人往返於粵澳兩地,車程不到1小時。這得益於2020年7月以來,「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大大方便兩地人員往來。今年春節,她與來自內地和港台的演員共同演唱了央視春晚的開場歌曲。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一大批教育、醫療、就業等便利化政策落地實施,灣區生活一體化融合加速。在廣州,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將於9月開學,港澳台籍人士子女可享優質國際教育服務;在珠海,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將為澳門居民提供約4000套住房;在深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提供對標香港的優質醫療服務……

 文化旅遊更精彩,綠水青山共情深。

 在第一僑鄉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裏,一張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華僑護照,蘊藏著東方大國近百年來的發展史;在幸福之城珠海,情侶路沿海岸線蜿蜒,展現海城一體的灣區活力;在歷史名城佛山,黃飛鴻、李小龍等名人故居隱於市,網紅景點、傳統美食點綴生活。

 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歐凱明每年都到大灣區各地演出,並走進高校分享戲曲藝術。「促進大灣區青年交流,喚起年輕一代的情感認同,要發揮好粵劇曲藝在文化交融中的紐帶作用,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他說。

 征程萬里,破浪前行。奔流不息的珠江,見證了一代代人的共識與心願,也必將見證新夢想、大未來。(作者 唐子湉 昌道勵 吳哲)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