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生長年供不應求,惟不代表供求矛盾持續惡化;事實上,由醫生總人數,到每1000人口的醫生比例,兩個數字都在不斷改善,只是改善幅度遠遠不夠。
醫護年增約350人和2000人
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年全港共有15004名註冊醫生,按年增加了353人或2.4%,近5年來都維持相若增幅。此外,與1990年每1000人口僅得1.1名醫生,2000年增至1.5名,到2020年升至2名,增幅不可謂不明顯。
然而,與同期護士增幅相比,則有天壤之別。2019年全港共有44601名註冊護士,按年增幅5%,涉及2116人,而過去5年間的平均增幅亦逾4%,至於每1000人口的護士比例,最新更為8.2名,較1990年大增約3.4名,增幅無疑遠勝同期醫生的0.9名。
2017年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教資會已大增醫護學額,從2008/09年度分別涉250個和550個,增至2018/19年度的470個和630個。為何註冊護士每年增加數字,較每年培訓出來的人數多?因為不少登記護士經進修後獲轉職為註冊護士,而註冊醫生人數則不能藉此增加,加上醫科生要完成6年學位課程和1年駐院實習才可正式註冊,故增加學額的作用需要滯後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