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流亡三部曲」之一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其作者就是與聶耳、冼星海齊名的人民藝術家張寒暉。
張寒暉出生於1902年,是河北省定州人。1946年,因肺部感染引起水腫逝世,年僅44歲。曾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秘書長、戲劇委員會委員等,其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
張寒暉故居位於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陽村,距離河北省會石家莊市80公里。張滿囤是張寒暉唯一的孫子,就住在張寒暉故居的東側,也是這座百年舊居的守護者。
張滿囤今年81歲,步履輕盈。老人先帶我們走進他居住房屋的正室,指著牆壁上掛著的一張被翻拍放大的黑白老照片說,「這就是我的爺爺。」老照片中的張寒暉,帶着一副眼鏡,圍著一條圍巾,輪廓俊毅清秀。
張寒暉舊居的大門是後來新裝的。張滿囤老人推開大門,一座建於民國時期的3間磚木、土坯結構的舊式房屋進入眼前,與兩側高大的紅牆青瓦新民居形成鮮明的對比。佇立其間,很難想像,在如此簡陋、艱苦、閉塞的環境下,一個瘦弱多病的身軀,怎能迸發出如此深邃壯闊、催人奮進的力量。
松花江是滿語「松阿里烏拉」的轉譯,就是「天河」的意思。松花江源自長白天池,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僅次於長江、黃河,居第三位,佔東北三省總面積的69.32%。百年滄海桑田,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導下,今天的東北松花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稱為「天下糧倉」,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居住在松花江沿岸的人們揚眉吐氣、砥礪奮進。(記者 楊秀嶺 付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