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青島下線

2021-07-20 15:0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7月20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誌着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它的成功研製,對於打造我國高端裝備產業新引擎,形成軌道交通領跑新優勢,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掌握高速磁浮關鍵技術,在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課題支持下,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匯集國內磁浮、高鐵領域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產學研用」聯合開展了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研製。

 項目於2016年10月啟動,2019年研製出試驗樣車,並於2020年6月在上海同濟大學試驗線上成功試跑,經過系統優化確定最終技術方案,於2021年1月研製出成套系統並開始了六個月的聯調聯試。至此,歷時5年攻關,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正式下線,成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系統解決了速度提升、複雜環境適應性、核心系統國產化等難題,實現了系統集成、車輛、牽引供電、運控通信、線路軌道等成套工程化技術的重大突破。

 自主研製了我國首列5輛編組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列車。開發出新頭型及氣動方案,解決了超高速條件下的空氣動力學難題。採用先進激光複合焊和碳纖維技術,研製了滿足超高速氣密承載要求的輕質高強度車體。自主開發懸浮導向和測速定位裝置,控制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關鍵製造工藝,掌握了懸浮架、電磁鐵及控制器等關鍵核心部件製造技術。

 在系統集成方面進行創新,突破運用場景和複雜環境適應性技術瓶頸,使高速磁浮滿足長途、通勤多場景運用需求,適應江河隧道、高寒、高溫高濕等複雜地理氣候環境。

 目前,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已完成了集成和系統聯調,5輛編組列車在廠內調試線上實現了整列穩定懸浮和動態運行,各項功能性能良好。

 據高速磁浮項目技術總師、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介紹,此次下線的高速磁浮,是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速度級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採用成熟可靠的常導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磁吸力使列車懸浮於軌道,實現無接觸運行。具有高效快捷、安全可靠、運能強大、編組靈活、準點舒適、維護便利、綠色環保等技術優勢。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是當前可實現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按「門到門」實際旅行時間計算,是1500公里運程範圍內最快捷的交通模式。採用「車抱軌」的運行結構,安全可靠。牽引供電系統布置在地面,隨列車位置分段供電,相鄰分區只有一列車運行,基本沒有追尾風險。空間寬敞,乘坐舒適。行駛中不與軌道發生接觸,無輪軌磨耗,維護量少,大修周期長,全壽命周期經濟性好。

 作為高速交通運輸模式,高速磁浮可以成為高速高品質出行的有效途徑之一,豐富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它的應用場景多樣,可用於城市群內的高速通勤化交通、核心城市間的一體化交通和遠距離高效連接的走廊化交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商務客流、旅遊客流和通勤客流對高速出行的需求日益攀升。作為高速交通的有益補充,高速磁浮可以滿足多元化出行需求,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

 據了解,圍繞工程化產業化,中車四方在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成了專業的高速磁浮集成實驗中心和試製中心,聯合國內協作單位,構建了包含車輛、牽引供電、運控通信、線路軌道在內全系統仿真、試驗平台,搭建了從核心零部件、關鍵系統到系統集成的國產化產業鏈。

 作為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世界軌道交通領域的一大「制高點」,是全球交通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多個國家沿用不同技術路線進行了長期持續研發,並建成或規劃了試驗及運營線路。高速磁浮作為前沿關鍵科技被列入了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提出研究推進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試驗線路建設。

 「經過近20年的持續研究和技術積累,我國基本實現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統的自主研製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術,實現了自主可控的產業配套能力,我國高速磁浮已從研發階段進入高速試驗階段,將逐步過渡到示範運營、產業化發展階段。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標誌着已具備了推進線路試驗和工程化示範的條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表示,通過建設高速試驗線,開展高速磁浮綜合試驗和示範運營技術積累,可為我國高速磁浮的持續創新和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補了航空和輪軌高鐵之間的速度空白,可以助力形成航空、高鐵、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層級完善、高效、靈活便捷的多維立體交通構架,豐富我國交通運輸速度譜系,提高軌道交通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保持我國高速交通領域先進優勢,拉動高端裝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對於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楊眉]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