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本地新闻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2015-10-22
来源:广西日报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廣西養殖業樹起“食品安全”金招牌

  本報記者 韋繼川

  利用微生物發酵飼料喂養畜禽,能夠一舉終結抗生素濫用,這種在廣西由個人發明、企業獨創的領先技術,讓國內專家、地方領導發現養殖業革命性創新的一個突破口,盡快推廣開來可望樹起廣西肉蛋奶、水產品“食品安全”金招牌。

  源頭杜絕抗生素

  業內忌諱談論的一個現象,是畜禽水產養殖中普遍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求所養動物少生病、不生病。而反復使用、長期使用抗生素,又導致病菌增強耐藥性、動物降低抵抗力,從而不得不增加抗生素品種或使用量。抗生素殘留在食品里、排放到環境中,危害不言而喻。

  合浦東園家酒廠、容縣奇昌公司歷經10余年摸索,不約而同在微生物養牛養豬上取得成功,實現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成本節約、提質增收一舉四得。

  在崇左市江州區大華公司養牛場里,記者注意到,通常廢棄甘蔗葉梢、玉米秸稈等,經過微生物發酵后變成了好飼料。

  南寧金陵集團、貴港揚翔公司、柳州宏華公司等重點養殖龍頭企業,今年先后用微生物發酵飼料養雞養鴨,不用抗生素后肉蛋產量質量雙雙提高。宏華公司的結果是:蛋殼厚度增加,破損減少;蛋黃黃度提高,色澤更亮;雞蛋品質優化,口感更好,價格每公斤多賣0.2元。

  在奇昌公司院子里,記者看到十幾個密封好的藍色塑料桶,分別貼有發往桂林、貴港、南寧等地的標簽。“這些都是為不同養場專門配制的菌種。”陳忠洪介紹說,得到領導關注和黨報宣傳,微生物養殖在業內推廣迅速,他為上門求教、集體培訓、外出指導忙得不亦樂乎。

  在合浦東園家酒廠和容縣奇昌公司,記者先后品嘗了微生物養殖的肉品,確實是一種原生態特有的“土香”。

  養殖過程保清潔

  大華公司牛舍鋪有微生物墊料,糞便排出很快就干燥固化,根本不用沖水,實現零排放。

  奇昌公司養豬、揚翔公司養鴨都配套有高架網床,糞便自然掉落底層發酵,堆放幾個月后就轉化成了微生物有機肥,比起之前的普通糞便來,價錢提高了10倍。

  金陵集團既養雞又養豬,桂中桂南好多地方都有養殖基地。在基地最密集的隆安縣,專門建了個上規模的微生物有機肥料廠,把分散在各地的畜禽糞便全部運來通過微生物發酵加工,變廢為寶。今年下半年,金陵集團又把微生物從養殖鏈末端“請”到前端,在豬、雞的飼料中添加有益菌,逐步擴大應用規模,最終目標是全覆蓋。像養寵物般讓雞住進金屬籠中的集團董事長黃雄說:“微生物添加進飼料,雞糞自然發酵后直接就是微生物肥料,連臭味都可以實現零排放。”

  橫縣西津水庫在建設國家濕地公園過程中,今年以來拆除了成千上萬的養殖網箱,恢復水質潔凈。今后實行無網箱、無投料養魚,讓游人在飽覽湖光山色的同時,也能享用放養生長的水庫魚。

  “保持畜禽欄舍、養魚水體清潔,讓所養動物少生病、不生病,就可以少用藥、不用藥,在飼養過程保障食品安全。”自治區水產畜牧局專家解釋。

  良好生態金招牌

  廣西森林覆蓋率躋身全國前三強,林下養殖異軍突起成為全國排頭兵。

  廣西海水、淡水水質全國最優,水產養殖擁有生態優勢。

  廣西土壤硒含量和富硒面積位居全國之首,糧油、蔬菜、水果等富硒農產品聲名方起,富硒土壤、富硒水體環境中生長的畜禽水產品天然也富硒,正在逐漸為人所知。

  廣西空氣質量也屬國內一流,生活其中家禽家畜同樣受益。

  “禽流感”在外省市連年發生,廣西至今未有一例。重大動物疫情在我區也多年沒有發生。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在養殖或加工過程的有害添加物,多年檢測均無案例出現。

  ……

  所有這些,廣西畜禽水產品作為安全食品,其實已經早為區內外、國內外消費者認可。業內人士表示,如今,“民以食為天”已經不再成為問題,“食以安為先”正在成為廣受關注的新問題;在加快推廣生態養殖的同時,著力打造廣西畜禽水產品的生態品牌,使之成為廣為人知的“金招牌”,廣西將從養殖大區邁入養殖強區新境界。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