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互聯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動能時,自治區國稅局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傾情打造“互聯網+稅務”,在加號后面廣闊的天地里放飛思想,以極具想象力的方式,依托先進通信方式、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征收管理、納稅服務等稅收核心業務進行解構和重組,探索出稅收征管新的模式,釋放出納稅服務新的能量,全面開啟了令人振奮的“智慧國稅”建設篇章。
1 “互聯網+”重構稅收征管新模式
當計算機技術進入稅收領域時,廣西國稅稅收征管經歷了一次蛻變,當“互聯網+”引領的先進通信方式、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式應用在稅收工作中,廣西國稅稅收征管實現了裂變,通過數據的采集、傳輸、分析和應用,形成巨大的信息能量,推動行業管理模式進行解構和重塑,產生非比尋常的征管質效。
“互聯網+糖業管理”
集成應用惠多方
制糖業是廣西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白糖年均產量占全國產量半壁江山。這么一個制造“甜蜜”的行業,在2007年以前卻是一個讓政府操心、糖企煩心、蔗農鬧心、稅務部門費心的行業,癥結有三:一是制糖企業跨區違規搶購糖料蔗,多年榨季市場秩序混亂,企業經營成本增加;二是企業開具收購統一發票、專用發票真實性難監管,造成稅收流失;三是糖企打白條,全區2000萬蔗農難收款。
面對制糖業稅收管理的困境,崇左市國稅局打破傳統的糖業稅收管理思維,把信息感知和數據采集終端部署在稅源數據產生的最前端,應用物聯網技術直接采集和傳輸糖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最原始的第一手數據,使整個行業背后潛藏的運行規律與稅源密碼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政府、國稅、銀行等多部門共享數據后,都重新構建了對制糖業新的監管和服務模式。
崇左市國稅局自主研發了全國首個制糖企業稅收監控系統,從甘蔗收購到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鏈條,對制糖企業實行全程監控,管住了糖企的“進出”口。在“進”口,圍繞農產品收購發票,開榨前,稅務系統基礎數據庫事先采集甘蔗收購政府定價、企業蔗區面積、每日砍蔗量、蔗農砍運證的姓名、砍蔗數量等基本信息。開榨時,企業運蔗過磅處安裝電子視頻監控設備,每一輛運蔗車的車牌號、甘蔗重量等視頻和數據信息實時專線傳回國稅局。企業申報的甘蔗收購信息和國稅局數據庫中的信息實時比對,跨區域收購甘蔗、甘蔗數量不符、蔗農姓名不對、收購價格虛高的,企業開不出收購發票。在“出”口,圍繞增值稅專用發票,根據白糖每袋封裝50公斤的特點,用物聯網技術記錄封裝設備的工作頻率,通過公式(產量=50公斤×封裝頻率)準確掌握糖廠產量。同時,通過采集當期南寧站臺白糖交貨價格,掌握企業購銷合同、庫存情況,及時跟蹤監控企業成品糖銷售時間、數量、價格,防止企業滯后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滯后納稅申報、低價銷售產品給關聯企業導致稅收外流和賬外經營偷逃稅問題。
依托“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建設的制糖企業稅收監控系統,使制糖產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完全得到破解,市場秩序得到規范,企業發展得到扶持,蔗農收入得到提高,稅收增長得到保障。目前,制糖企業稅收監控系統已在廣西有制糖業的地市廣泛應用,其他省的個別產糖區也借鑒崇左市國稅局的思路建立起糖業稅收監管新模式。
“互聯網+風險防控”
數據管理見效益
在大數據時代,沒有建立稅收海量數據庫并深度挖掘數據能量,稅收管理就像在沙漠里行走一樣孤立無援。正是意識到數據的價值,廣西國稅快速適應撲面而來的“互聯網+”各種新規則,有效采集海量數據、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精準推送風險數據,在風險防控方面獲得了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力和執行力。
柳州市國稅局研發了“稅收大數據智能分析統計系統”,依托多維數據庫技術,集成“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公路內河貨物運輸系統”“廣西網絡發票系統”等業務系統的數據,建成可任意提取、使用其他業務系統數據的數據倉庫。“大數據系統”可以精準抓取數據倉庫中的稅收數據,實現將散落在各個業務系統內部的碎片化數據結構化、立體化,有效化,提升稅收數據的增值應用效果。原來提取這些數據要跨幾大部門才可以完成,現在只需要1人,3-5分鐘即可完成。稅收數據提取與使用效率的提高,提升了稅收分析決策參考作用效果,為國稅部門納稅服務、稅收管理、領導決策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防城港市國稅局自主研發“智能稅源管理子系統”,利用遠程電子網絡技術實現了對全市商品混凝土企業、糧油加工企業監控管理全覆蓋。在各企業原料入廠投料處和產成品出口安裝視頻監控器及計量器具,實時采集市內11家混凝土企業、5家糧油加工企業所有產銷數據并網傳到國稅局信息指揮中心。同時,利用互聯網“垂直搜索引擎”技術和“大數據云平臺”,精準抓取散落在互聯網上的原料購進價、產品市場售價等涉稅信息,將第三方信息與納稅申報信息進行比對、風險排序和預警,實現互聯網信息與稅收征管信息的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提升了涉稅信息的增值應用效果。
欽州市國稅局打造“石化行業稅收風險管理平臺”,采集原油進料、加工、發貨、成品油庫容量等企業動態數據、設備參數和海關、國際油價等第三方數據,結合核心征管軟件納稅人申報數據,建立包括增值稅稅負、計劃產量與實際產量差異率等7個預警監控指標和原油購進單價、銷售凈利率、盈虧平衡點等17個預警參考指標在內的紅、黃、藍三色預警監控指標體系,分稅種監控21個涉稅風險點,建立相應的應對措施。一旦指標預警,石化行業稅收風險管理平臺自動識別風險等級,將應對工作單準確派送到相關部門及管理員。截至2015年6月,欽州市國稅局根據石化行業稅收風險管理平臺預警信息,向石化行業納稅人推送涉稅風險169次,評估石化行業企業7戶次,企業自行補繳稅款3.17億元,轉出增值稅進項稅額1.24億元,核減增值稅留抵稅額0.99億元,調減企業所得稅虧損2.34億元,石化產業園區實現國稅收入共計55.78億元,占全市國稅收入的84%,占廣西國稅收入的13.24%。
“是‘互聯網+’石化行業稅收風險管理平臺讓我們的稅源管理工作變得輕松。以往我們對石化行業的管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精力,但管理效果不明顯。自從有了‘互聯網+’石化行業稅收風險管理平臺,即使是新入職的人員,只要定期做好數據收集,把數據導入數學測算模型,就可以根據測算結果,綜合分析比對‘紅、黃、綠’三色預警指標,從而得到異常信息,迅速鎖定疑點,啟動納稅評估風險響應程序,實施納稅評估或監管,稅源管理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欽州市欽州港區國稅局稅源管理股的股長莫文安說。
賀州市國稅局牽頭搭建社會綜合治稅平臺,建立企業能耗、物耗等第三方數據集群,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其中,對當地近600戶大理石礦山開采和加工企業,通過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實時掌握礦種、儲量、交易時間和數量等70多萬條數據,控管住企業的出產數據,使該行業稅收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5%,5年稅收累計增長近億元。
2 “互聯網+”釋放納稅服務新能量
廣西國稅以互聯網為媒介建設網上辦稅系統,架構起便民辦稅的橋梁和通路,并不斷努力改善和優化網上辦稅,提高納稅人的體驗和滿意度。
2014年10月,廣西國稅上線新網上申報系統,完善了財務報表網上修改、水利基金補充申報、新開戶首次申報等功能,覆蓋事項更廣,操作上實現自動推送納稅人需要報送的報表、完善數據從歷史數據中自動提取、輔助計算、邏輯校驗功能,提高了數據報送的精準性和操作使用的便利性。新申報系統上線后共受理網上申報140多萬戶次,納稅人電子申報率已達到88.69%。涉稅事項辦理系統按照“窗口(網上)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網上)出件”的全區通辦模式,引入數字認證、電子印章、電子檔案等新技術,以無紙化辦公、電子化審批、痕跡化管理、多平臺辦稅為基礎,實現133項涉稅業務全區通辦。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的李會計經常到防城港市港口區國稅局辦稅,對“互聯網+稅務”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她說:“以前去稅務局大廳辦理業務最少要花費半天時間,現在在網上24小時都可以申報繳稅,只用15分鐘就可以將手續辦妥,非常方便。”
東興市泰灝燃料物資有限公司的黃會計想在電腦上開增值稅發票,卻一直操作不成功,情急之下,他撥通了東興國稅辦稅服務廳的電話。稅務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請他登錄QQ選擇“遠程協助”按鈕,幫助其一步步操作流程,幾分鐘就順利地開票成功了。
隨著70后、80后,甚至90后逐漸成長為主流辦稅人群,PC互聯網走向移動互聯網,所有互聯網應用的辦稅服務模式也在重新洗牌、定位,從桌上辦稅轉向掌上辦稅成為當前主流辦稅人群的新需求。
“現在連辦稅都能在手機上操作,只要動動手指頭,盡在‘掌’握,真是太方便了。”港北區凱佳辦公用品經營部的譚老板第一次使用微信成功申報納稅后,滿意地贊嘆。微信辦稅服務是繼電話申報、短信申報、網絡申報之后新推出的電子申報方式,涵蓋了涉稅查詢、表格發送、培訓報名等各類稅收服務應用,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 “指尖上的辦稅服務”。
廣西國稅上線12366綜合服務平臺,不僅將咨詢服務從原有的電話服務拓展到PC端和手機端的在線咨詢服務,還在手機微信平臺上增加了稅收宣傳、辦稅服務、權益維護、納稅人學堂等主體功能,提升12366熱線綜合服務能力。納稅人通過互聯網或者智能手機就可以進行咨詢、查看辦稅指引、學習最新政策、完成簡易申報、查詢發票信息、了解辦稅服務廳實時人流量等,辦稅時間和地點更加自由、隨意。12366綜合服務平臺應用后,熱線咨詢業務受理量同比增長1.44倍,但話務的接通率始終穩定在全國達標水平。
如今,借助“互聯網+”,全區各地納稅人可以選擇網上申報、短信申報、銀稅扣繳等多種申報方式,實現網上辦稅一體化,使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報納稅等涉稅事項;同時,通過“辦稅便利通”軟件,納稅人可以在全區任何一個辦稅廳辦理涉稅業務。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終端安裝在全區108個縣(區)國稅局的辦稅服務廳里,讓納稅人24小時隨時隨地均可辦理涉稅業務,極大地為納稅人提供服務便利。
北海市國稅局開發的自助“e稅通”辦稅平臺和河池市國稅局開發的辦稅魔術手等軟件,是借助互聯網平臺開發的辦稅軟件。納稅人辦理涉稅業務時,只需花幾分鐘在軟件中錄入相關資料,打印生成二維碼表格,將表格交到辦稅服務廳窗口后,稅務人員用掃描槍掃描表上的二維碼,便將所有數據采集到征管系統中,一敲鍵盤,10來秒鐘就能完成數據錄入。北海昊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會計阮女士對“e稅通”贊不絕口:“現在到稅局辦稅,用‘e稅通’軟件非常方便,一掃二維碼就什么都搞定,以前20幾分鐘的事,現在一下子就辦好了。”
北海自助“e稅通”辦稅平臺的推行,使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間減少了40%以上,河池辦稅魔術手的推廣使辦稅時間從20分鐘節省到了5分鐘,辦稅服務廳窗口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有效減少了辦稅排長隊現象,解決了納稅人“填單煩、填單難”的問題。
3 “互聯網+”導航廣西國稅新未來
自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吹響了建設“互聯網+稅務”的軍號,廣西國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部署,積極推進金稅三期工程建設,加大國稅、地稅之間合作,推進稅收數據大集中;加速推廣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推進電子發票工作,促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
“不主動融入‘互聯網+’,稅收工作就沒有希望,也沒有未來,稅收現代化更是無從談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
廣西國稅立足于當下,放眼于未來,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熱情擁抱和主動融入“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努力是為了抓住歷史賦予廣西稅收事業發展創新的機會,是為了廣西稅收現代化藍圖勾畫更加具體、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