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大的“人才赤字”如何彌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智力資源。不久前,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讓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南陽自2013年便啟動實施了“人才回歸全民創業”戰略,在人才引進、激發內在活力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河南日報南陽觀察版特開辟“組織部長談人才”專欄,將南陽人才工作的亮點一一呈現,以饗讀者。
南陽觀察記者 李錚 刁良梓 本報通訊員 喬勇勝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南陽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工業強市與糧食安全同舉,南陽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嚴峻挑戰。要占領制高點,人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4月6日,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有200多萬學有所成、敢闖敢干的南陽籍各類人才在外創業發展,超過南陽市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近5年,南陽市年均考入全國重點高校的學生達1400多人,而每年回宛就業的僅占總數的7%,南陽面臨的是越來越大的“人才赤字”和越陷越深的“人才洼地”。
如何激活內生動力?撬動南陽轉型跨越的支點在哪里?南陽市委市政府把目標鎖定在200多萬在外人才這個巨大的富礦上。發揮好他們的聰明才智,凝聚起他們的愛鄉情懷,就會產生1+1>2的聚變效應。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端謀劃、高位運作,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為主要領導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人才回歸全民創業戰略的意見,在南陽強力推動這一戰略實施。
在將近兩年時間內,南陽的人才回歸全民創業戰略都有哪些“高招”?楊韞說,各級建立健全了工作例會制度、臺賬管理制度、信息聯絡制度、領導包聯制度、督查考評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先后舉辦“南陽籍博士家鄉行”、“迎中秋敘鄉情謀發展商會會長座談會”等主題活動。截至目前,全市組織各類親情對接和回創招商活動475次,把在外人才的戀鄉情結越系越緊、越結越大;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回創工作的關鍵抓實抓好,敦促相關單位整合職能、簡化審批、提高效率,全方位服務回歸人才創業發展。同時,南陽制定出臺了人才新政40條及15個配套辦法,搭建了一個示范性的眾創空間,進一步激發了各類人才的回歸熱情。
楊韞告訴記者,回創戰略實施兩年多來,先后直接回歸碩士以上學位、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才1313人,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014人,技術智力回歸931人。其中,南陽籍院士王光謙引領總投資8億元的水科技產業園項目入駐高新區;唐河籍企業家張曉勇投資21億元的太陽能光譜發電項目落戶唐河……兩年來,項目多元化回歸,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新選進村“兩委”班子的回創人員為農村基層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可以說,南陽正在實施的人才戰略,已成為關系南陽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強基健體的大戰略,是為南陽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的大戰略。
2015年南陽市發布“招賢令”,40條優惠政策高調引進人才,結果如何,備受社會關注。楊韞說,3月14日,南陽市專門下發《關于開展2016年度南陽市首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申報工作的通知》,對自2015年10月1日實施“人才新政”以來引進的各類高層次人才及團隊進行摸底,并啟動了評審認定工作。同時,根據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引進情況,組建了評審認定委員會和7個專業評審認定組,嚴格依據有關條件標準,組織人才測評考核,確保評審認定的專業化、權威性,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計劃于近期完成首批高層次人才評審。
中共中央最近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為推進人才強市建設,深化人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楊韞表示,南陽在學習貫徹中共中央《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并在全市下發《南陽市2016年人才工作要點》,涉及強化人才工作領導機制、抓好人才新政貫徹落實、推進回創戰略縱深實施、做好創新創業載體領建、搞好智力幫扶活動開展、完善資源信息平臺建設、營造人才工作濃厚氛圍等7大項、24條具體措施,南陽下一步將強化工作考評,把人才和回創工作納入市管領導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綜合考核、績效考評,并作為縣區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