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金秋,一個收獲的季節。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馬鞍山市對外開放、轉型發展再結碩果一一國務院於8月26日正式批覆同意設立馬鞍山綜合保稅區,成為合肥、蕪湖綜合保稅區之後,安徽省獲批的第3個綜合保稅區,並成為該省唯一一個一江兩岸同時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水運口岸。
隨著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的獲批建設,一個發揮其獨特的政策優勢和集聚效應,在馬鞍山市乃至皖江城市帶吸引更多優質資源、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周邊區域等方面,搭建起一個更為開放、層次更高的經濟平台崛起在長江沿岸,一座伴隨新中國成立而成長起來的工業之城、文明之城、綠色之城、港口之城,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加速擁抱世界。
以港興市讓「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綜合保稅區是目前中國境內除自貿區外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具有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擴大對外貿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促進就業等重要作用,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金字招牌」。
拿下綜合保稅區這塊「金字招牌」,絕非一朝一夕,與馬鞍山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快馬加鞭的城市轉型密不可分。
馬鞍山地處安徽東部,橫跨長江,接壤南京、合肥兩大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現轄3縣3區,1個國家級經開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和9個省級經開區。總面積4049平方公裏,總人口228萬,建成區面積93.3平方公裏,城市化率達65.2%。
從區位和交通優勢來看,馬鞍山可謂是一座通江達海的樞紐城市,水運、陸運、空運交通體系十分完備,市區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30公裏,寧安高鐵已開通運營,到南京15分鍾,到上海78分鍾,到北京3小時。
長江大橋及常合、馬滁等高速已建成通車,跨江發展步伐加快,並進一步拉近了與合肥、常州等周邊城市距離。長江黃金水道流經36公裏,使得馬鞍山擁有長江及支流岸線62公裏。馬鞍山港年吞吐量突破9000萬噸,是長江內河十大主要港口之一。2014年底開埠運行的鄭蒲港是安徽江北地區唯一的萬噸級深水良港,擁有長江深水岸線24.5公裏,其中一級岸線9.5公裏,常年水深在-20米。
馬鞍山市現有115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上市企業,主導產業是圍繞鐵基新材料產業鏈及延伸拓展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還有汽車及零部件、健康食品、現代化工新材料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此外,以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文化旅遊、現代金融、港口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以優質農產品深加工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態勢。
眾所周知,馬鞍山市是一座因鋼而設的城市,鋼鐵曾經帶給了這座城市榮耀和輝煌。近年來,面對經濟總體下行和自身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雙重壓力,馬鞍山市奮力做出從「因鋼立市」到「以港興市」的戰略轉移,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組數據印證著馬鞍山市轉型發展的朝氣與活力:2016年上半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億元,增長8.4%。1-8月,馬鞍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2億元,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8.4億元,增長8.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億美元,增長8.2%;進出口總額18.6億美元,增長11.5%。
「綜保區的獲批,為馬鞍山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有利於馬鞍山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和臨港產業發展,特別是對於我們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大力推進以港興市戰略意義重大。」馬鞍山市委書記魏堯告訴記者,馬鞍山將全力加快綜保區建設,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
坐擁天時地利人和,馬鞍山建設綜合保稅區時不我待。
「前港後區」推動通關便利化
根據國務院批覆,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位於鄭蒲港新區,規劃面積為2.001平方公裏,北至望江一路,東至和州大道,南至鄭蒲大道,西至G347國道,將建設口岸作業區、保稅加工區、保稅物流區和配套服務區等功能片區。其中核心區總建築面積26317平方米,包括主副卡口、通關服務中心、檢驗檢疫查驗中心、檢驗檢疫熏蒸房、保稅商品展示中心等主要建築物,規劃建設「一橫五縱一環」道路及外圍道路15.99公裏。
作為載體單位,承擔著戰略使命,鄭蒲港新區正瞄准「一年建成、一年驗收通過、一年封關運行」的目標,層層分解任務,與時間賽跑,催生新的新區速度,確保綜保區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效率推進、高水平建設。
實際上,早在綜合保稅區申報伊始,鄭蒲港新區的招商工作就同步啟動。總投資20億元、建設20萬噸冷庫的禦香苑冷鏈保稅物流項目成為入駐綜保區動工的第一個項目,已基本建成,將構建區域性現代化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全球分撥和采購加工中心。截至目前,已有9個項目確定入駐馬鞍山綜合保稅區。
區港聯動是馬鞍山綜保區的獨特優勢,對於發揮鄭蒲港江北深水良港的優勢、打造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輻射帶動合肥經濟圈和皖北地區具有重要作用,將產生1+1>2的政策疊加優勢。
目前,馬鞍山市積極推進綜保區與鄭蒲港合作,實行規劃建設聯動、政策功能聯動、經濟利益聯動、服務營運聯動、信息共享聯動、資源統籌聯動,開辟直通道,將物流倉儲的服務環節移到口岸環節,拓展港區功能,實現口岸增值,推動轉口貿易及物流業務發展,形成「前港後區」的格局,打造「口岸+產業+市場」為一體的臨港產業集群。此外,鄭蒲港還將逐步發展港口中轉功能,不斷強化港口樞紐功能地位,實施「無水港」戰略。
口岸建設在對外開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口岸開放程度,也反映著一個地方的對外開放水平。按照規劃,綜合保稅區的核心是口岸作業區,能一站式辦理檢測查驗、通關等業務,也就是海關監管通關中心。「複制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大力推動通關便利化。」馬鞍山海關工作人員表示,馬鞍山市已實現「關檢三個一」100%,「無紙化通關」100%,而這兩個100%也將在綜保區複制,給區內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綜保區集各項優惠政策於一身,是一塊政策「窪地」。根據現行有關政策,海關對保稅區實行封閉管理,境外貨物進入保稅區,實行保稅管理;境內其他地區貨物進入保稅區,視同出境;同時,外經貿、外彙管理部門也對保稅區實行相對優惠的政策。企業在綜合保稅區開展口岸作業業務,海關、商檢等部門在園區內查驗貨物後,可在任何口岸(海港或空港)轉關出口,無須再開箱查驗。
「產城融合」描繪發展新路徑
依山環湖,擁江近海,馬鞍山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風韻的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素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譽,是全國少數幾個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多項桂冠於一身的城市之一。2009年,馬鞍山在中部6省86個城市中第一個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增進人民福祉是經濟發展終極目的。馬鞍山這座生態宜居的文明城市,因為綜合保稅區的誕生,奏響了產城融合的華麗樂章。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以瑞聲科技、奕智光電、桑尼光電、帝顯電子、台灣照明光電大陸總部基地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以上海紫江、上海棟霖電氣、寶爾德環保機械、漢德冷氣機、中菱升降機、和騰汽配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項目,以禦香苑牛肉冷鏈保稅物流、富園外向型速凍食品出口加工、聯邦農業健康食品加工、一輕集團汽水生產等為代表的冷鏈食品項目……隨著這些產業項目在綜合保稅區的落地生根,美麗的長江之邊,一座綠色生態、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新城已從圖紙上躍然而出,成為馬鞍山城市發展的新看點。
鄭蒲港新區作為綜保區直接腹地,將充分利用綜保區的示范效應和溢出效應,推進區內、區外聯動發展,強化產業和城市配套。加快綜保區綜合服務功能配套,滿足入駐綜保區企業高管、職工在休鎔、娛樂、生活等方面需求,利用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校區、馬鞍山二中校區、安師大附中附小、馬鞍山婦聯幼兒園分園、上海外高橋免稅商品直營店、置信假期四星級酒店、安徽省立醫院鄭蒲港院區、中影國院影城和影視基地等項目,完善綜合服務配套,為綜保區發展營造宜業宜居環境。
「轟隆隆」的機械作業聲,響徹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大地。伴隨著保稅區的建成封關,世界各地的人流、物流將會在這裏交融,產業加速興起,生活安居和諧。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必將成為帶動馬鞍山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
香港商報記者 龔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