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千里湘江始于蓝山,一江清水终归潇湘

2016-12-1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记者唐勇平 通讯员刘素萍 李先志报道 : “在白云与青山相吻的地方,在翠竹与杜鹃相拥的地方;在舜帝与爱妃相嬉的地方,这就是湘江发源的地方。湘源之水香又香,香出八百里洞庭鱼米乡……”一曲深情的《梦飞湘江源》,表达了蓝山人们对湘江源头的情深意长。

  “蓝山作为湘江源头,保护湘江母亲河的源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理念,始终把湘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当作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特别是在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的政策、措施上是从来没含糊过,从来没打折扣!并且,我们一直是按照‘生态优先,源头率先’的战略定位,来突出顶层设计。”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就湘江源头生态保护问题旗帜鲜明地说:“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入资金15.7亿元,并将继续投入资金8.6亿元,全面推进绿化造林、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工作,守住了湘江源头本色,为湘江沿线居民保护了一江清水。”

  目前,蓝山河流水质按动能区100%达标,城区和乡村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县空气优良率达98%;全县林地保有量14.17万公顷、森林面积9.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6.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6%。

  突出“源”为引领,让源头碧水长流

  近年来,蓝山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及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的战略部署,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经济区。

  蓝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湘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严格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并出台“七个一律”。聘请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对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为该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规划法规保障。

  扩大范围植绿。该县全面实施“消灭光山”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适地适树、林相美观、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和封山育林等绿化措施,全面绿化采石、采矿、取土和林木采伐、森林火灾和特殊气候造成的裸露山地。近年来,累计完成宜地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森林抚育2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境内光山全部消除。大力推进“五边绿化”工程,重点抓好通道绿化、水边绿化、城边绿化,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沿线种植大苗19万株,S216、S322、S324沿线种植柳树1.3万株,县道、乡道种植白杨树2万株,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绿化提质。

  突出“蓝”为主色,让源头睛空万里

  “‘既要生产,又要生态;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发展理念是近年来我们蓝山县委、县政府始终一以贯之的理念之一!”秦志军说,“我们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切实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的生态优势得到持续巩固。”

  在湘江源头的保护中,蓝山铁腕整治淘汰了落后产业。全面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今年,又启动了烟花爆竹行业整体退出行动,全县32家烟花爆竹企业将于11月底全部关停。对于少数死灰复燃的企业,坚决保持“露头就打”的态势,坚决控制违规排放,保护了湘江源头良好的空气质量。

  同时,蓝山对相关制造产业进行了升级换代。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规划策划,大力推进毛针织、皮革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千里湘江始于蓝山,一江清水终归潇湘。如今,蓝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湘江沿线居民保护一江清水,为湖南母亲河湘江源头的保护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