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港媒走基層看四川綿陽系列報道之五

2020-06-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三台縣三產融合發展譜新篇
 
  【香港商報網訊】由四川省綿陽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新聞媒體走基層活動,第五站走進綿陽三台縣。三台,古稱梓州,唐代為劍南東川節度使治所,與西川節度使治所成都,同為四川的兩大政治文化中心。三台一直以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擁有國內少有,亦今保存完好的石砌潼川古城牆為驕傲。
 
  三台產業興旺,一二三產業全面,而且發展迅猛。農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工業產業集群、特色文化旅遊,三產融合示範縣已然成型。
 
藤椒產品展示

  農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
 
  三台藤椒產業園位於三台的北大門,距離綿陽市城區20公里、三台城區30公里。從2013年發展到現在,園區藤椒面積達到了10000餘畝,主要範圍在蘆溪鎮、立新鎮,是集種植、示範、培訓、加工、科研為一體的農業園區,已成為三台鄉村旅遊的一個精品景點。
 
  在發展模式上,產業園採取「龍頭企業引導+科研技術支撐+園區基地示範+專合社帶動+農戶標準化種植」模式,推廣發展藤椒產業並參與藤椒產業扶貧工作。由龍頭企業引領,通過專合社有效與農戶對接的方式,理順結構關係,助推產業發展。現園區內有標準化種植基地2000餘畝、種苗培育基地200畝、訂單基地10000餘畝,通過輻射帶動,現全縣共發展藤椒21.22萬畝。在科技普及上,園區內內配套建設了社會化服務中心、藤椒科技展示中心、藤椒科技體驗中心。是集藤椒新品種品系選育研究、良種良苗繁育、技術培訓諮詢、藤椒標準化基地建設、藤椒及藤椒產品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示範園區。在生產加工上,園區內建有聖菲倫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打造有「五柏藤」、「麻匠鋪子」和「花青藤悅」三大品牌商標,全系列產品已逐漸包裝上市。可生產油類調味品、固態調味品、半固態調味品以及川菜工業化產品等四大系列,包含干椒、保鮮椒、藤椒油、藤椒油炸類及複合調味品等40餘種產品。
 
三台潼川古城
 
  位於三台縣蘆溪鎮的麥冬博物館,佔地面積5910平方米、建築面積1548平方米,是展示三台縣現代農業產業特別是麥冬產業歷史演變、產業發展、規劃前景等內容的重要載體。該館分為現代農業、麥冬、麥冬電子交易市場三個展廳,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紀錄片、宣傳片、動畫視頻、情景演繹等視頻,展示圖片、文字,多媒體互動、模型、實物等情景還原等方式,對三台現代農業發展情況、麥冬產業發展和麥冬文化、麥冬電子交易市場等進行充分的展示,利用多種方式,向廣大觀眾系統詮釋麥冬文化內涵。
 
  國家生豬市場是國家農業農村部批建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生豬大市場,设立在三台縣的四川交易市場(簡稱四川市場)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市場立足三台、服務全川,按照國家級生豬大市場總體思路、戰略目標、交易模式和「政府引導扶持、社會主體投入、企業市場運作」的建設原則,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生豬、白條及肉製品在線交易流通,同時依託平台可靠真實的交易大數據為用戶提供融資、保險、物流、品牌、ID溯源、數據智能等多維度增值服務,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生豬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國家生豬市場已正式投入運行,註冊用戶4633個(買家1199個,賣家3434個),累計交易生豬5452238頭、交易金額860216.69萬元。其中:四川市場運營以來,三台縣已累積註冊1197戶、累計交易頭數13.3萬余頭,累計交易1274筆、交易金額近4亿元。

  特色文化旅遊古城焕新生
 
  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佔地14.6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42萬平方米。目前,古城一期項目已建設完成並對外開放展示,有護城河廣場、梓州渡廣場、非遺館、家譜館等特色景點和民俗小吃街、親水酒吧街等特色街區。整個項目堅持古法修建,傳承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持着古風古貌,並適度融入一些現代商業模式,滿足群眾不同消費需求。(張麗 張寶杉)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