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夫妻同心耕耘田園錦繡
2017年正月間,邵如意結識了自稱為「農夫」、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的許學超,他和邵如意一樣有著「打造生態農業」的強烈夢想。
出於志趣相投,這對年輕人相戀了,他們共同將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擴大到200餘畝,並註冊成立了以「七個約定」為宗旨的「黃山七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七約」即:自然——不用農藥化肥,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真實——不為牟利而欺騙消費者;專業——專注自然產地的生態農產品;合作——讓更多人參與,消費者與農人產銷合作;分享——種植經驗和產品的分享;感恩——感恩一切成就農場的因緣;博愛——要愛人,更要愛自然萬物。
這一年,「禾苗家庭農場」依然虧損了7萬元。2018年年初,通過金融支持政策,邵如意再次擴大種植面積100畝,形成總面積350畝的有機水稻種植規模。
2018年農場雖獲大豐收,但依舊虧損3萬元。就這樣,種了三年,也賠了三年。不過和前兩年比較,虧損逐年縮小,有機水稻畝產從500斤、600斤提高到800斤。只是大批的糧食無法銷售,堆積在倉庫。
邵如意在心裏一遍遍問自己,委屈、不甘,但卻從未想過放棄。有天她突然想起,夏秋時節,村口田野裏開滿的紅蓼,是可以用來製作酒麴的,然後用來釀制米酒,不用任何添加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小時候,母親就是這樣釀造的,非常爽口甘甜,回味無窮,村裏人叫「米釀」。
說幹就幹,釀酒作坊建起來了,由母親擔任技術指導,採用古法釀造生態米酒,同時製作生態米糕,消化自己種植的有機大米。
2018年10月,第一批「七約生態米酒」和「七約生態米糕」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廣受市場追捧。
自此,轉機顯現,「禾苗家庭農場」和「七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始有了盈利。種植的有機大米很快就不能滿足釀酒的需要。「通過精加工,初級農產品的附加值就提高了很多,我們連續3年,每年都保持在100%以上的增長率,所以我們現在鼓勵周邊更多的百姓一起參與到有機水稻的種植中來」。
2020年,「禾苗家庭農場」有機水稻種植擴大到近500畝,產量大幅度增長。「七約」米酒增加了10餘個品種,依然供不應求,銷售總收入達400萬元。「從2021年上半年看,今年勢頭會更好」。邵如意說
圓夢: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泥土不言、禾苗不語。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開始,有機水稻的種植就吸引了三名南屏村幹部參與——按照七約的種植標準,七約提供種子、肥料、生物農藥,收穫的稻米進行權威檢測後,由七約收購。
發展的過程中,「禾苗家庭農場」通過提高合作社和小農戶的種植收益方式,鼓勵大家發展有機種植。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村莊、村民已經轉變了種植觀念,認可了有機種植方式。2021年春天,周邊村落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1500餘畝,均由邵如意的農場全程指導種植,「七約」公司高價收購稻米,大幅度提高了農民收入。
古村麗影,已化身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去年以來,邵如意的農場和公司安排婦女種植、酒廠生產、電商銷售就達60餘人。今年年初,邵如意又成立了「黃山稻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在縣城工業園區建成一套米酒現代化生產車間,繼續擴大用人規模。村裏許多年輕的女性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就業,且收入不薄,還可以兼顧孩子和老人。同時,她的成功經驗和鍥而不捨的精神起到了示範效應,正在引導一批外出打工人員返流,回鄉創業。
邵如意還因地制宜,將農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開發農耕體驗課程、研學課程,組織與農耕、自然、傳統文化相關的研遊學活動。每到勞作的季節,都有全國各地的體驗者帶著孩子前來播種、插秧、拔草、收割。
邵如意圍繞主要的農事,設計和組織了一系列農耕活動,還開辦了「七約」自然學堂。邵如意的課堂沒有固定的場所,在她看來,大自然裏就是最好的課堂。所以她的課堂有時候在田野,有時候在叢林,有時候在山谷,有時候在溪流邊,有時候在草棚下……
邵如意最為津津樂道的是自己親自編寫講授的《水稻的一生》這門課程,「那些城市裏來的孩子到了農場,很快就捲起褲腳,光腳踩過泥土,蹚過溪流,任由泥土沾滿衣衫,不知疲倦地尋找能吹響的喇叭花,坐在稻穀堆上看太陽落山。」 的確,通過開展鄉村研學旅遊,這種田間地頭的經歷在孩子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它關乎自然,捎帶野氣。
五年的打拼,是一場「花仙夢」,也是一部「致富經」。邵如意5年多來的抉擇、堅守和收穫後的奉獻,無不展示出一名青年女性的靚麗風采。2019年在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邵如意獲優秀獎,第九屆「創青春」安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銅獎;2019年「禾苗家庭農場」被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共青團安徽省委員會評為「返鄉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2020年被評為黃山市巾幗創業創新示範基地。(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方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