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特别报道

名家筆端的蘭州丨譚談:黃河水車滿滿的歷史記憶

2021-11-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原中國作協副主席、湖南省作協主席譚談38年前因「飛天筆會」與蘭州結緣,此前,參加「第二屆中國著名作家蘭州採風」活動後曾感慨,蘭州這座古城變新變美了,雖說一些當時的印記很少能追尋到,但是文化的積澱是磨滅不了的,就像蘭州水車。
 
    譚談在文章《黃河水車》中寫道,登上黃河的遊艇順流而下看兩岸的街景,只見左岸上矗立着一架架的高大雄偉的木製水車,旋轉在藍天白雲之下,成為黃河岸邊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蘭州古城一份歷史的記憶,洋溢着深沉而古樸的風情。在黃河岸邊看水車,全是滿滿的歷史記憶。(記者寇剛)
 
    原文如下:
 
    黃河水車
 
    登上黃河的遊艇順流而下看兩岸的街景,只見左岸上矗立着一架架的高大雄偉的木製水車,旋轉在藍天白雲之下,成為黃河岸邊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蘭州古城一份歷史的記憶,洋溢着深沉而古樸的風情。
 
    每天,有許多古城人走進這個水車博覽園,既為健身,更為追思先人的智慧;每天,有許多遠道而來的外地人走進這裡,去領略、品味黃河岸邊獨特的歷史風采。
 
    黃河水車,又叫「天車」「翻車」「灌車」「老虎車」。起源於明代,可謂歷史悠久了。
 
    來到蘭州古城的頭一天,我們就慕名來到這裡。一進園,迎面見到一尊高大的雕像。他昂着頭,凝視前方。這位思想者,此刻似乎仍在沉思。他,就黃河水車的創造者段續。
 
    明嘉靖五年,蘭州人段續考中進士。他曾任雲南道御史,後又任湖廣參議,這使他有機會奔走在我國南方的山山水水之間。一次在鄉間,他看到一條河邊,有一架龍骨筒車,在河水的推動下,緩緩地旋轉,巨輪似的轉盤上掛着一個一個水筒,當水筒轉到高處時,盛在筒里的水,就自動傾倒出來,瀉入架在高處的水槽,水隨着一節一節的竹管流入田壠……開初,他覺得這是一幅極美的鄉村圖畫,細細觀察,才領略了它的奇妙用處。這是當地人利用河道水流的力量,把低處河道的水,提升到高處的農田。這一瞬間,自己故鄉農人從黃河艱難地擔水澆地的情景湧上心來……於是,他停下腳步,站在這筒車前,認真觀察其構造原理,並繪成圖樣帶了回去。
 
    後來,他榮歸故里,便根據本地的實際,悉心研究,反覆實踐,終於在1556年研製成功了歷史上第一架黃河水車,安放在蘭州市廣武門外。段續研製的黃河水車,高大雄偉,車輪直徑達十五六米,最大的甚至有二十多米,可提水到二三十米的高地,這是南方筒車望塵莫及的。這一下,黃河兩岸人民爭相仿製,風行一時。到清代,蘭州黃河兩岸架設的水車達三百多架,成為黃河蘭州段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清道光年間,詩人葉禮賦詩曰:「水車旋轉自輪迴,倒雪翻銀九曲隈。始信青蓮詩句巧,黃河之水天上來。」對此情此景進行了描述。
 
    1935年,甘肅平市官錢局發行了一套蘭州風景的鈔票。其中一張面值五角的就是以水車為題材,圖中水車矗立在紅黃色的黃河之濱,高大雄偉,極具視覺衝擊力。
 
    當年,乘船沿河而下,兩岸藍天白雲之下,一架架雄偉威嚴的水車旋轉,是一幅多麼壯美的圖畫!蘭州,被人們理所當然地稱為水車之都。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各種電動工具問世了,電力灌溉逐漸興起。水車,漸漸被淘汰了,走進了歷史。蘭州的數百架水車,或被人為拆除,或自然破爛倒塌。唯有下川村村民們不忍心下手,才完好地將一台水車保存了下來。2001年,這架已有160多年歷史的水車,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它也成了下川村的文化祖業,被村民們珍愛。這架水車,在停轉四年之後,又旋轉起來。如今,它成了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和旅遊打卡地……
 
    我們興致勃勃地漫步在這個博覽園裡。沿着河岸,三公里的地段內,架有十二架巨形水車。每架水車,車輪直徑達十五米。除其中一組是用現代的電力驅動外,其餘全是原始的水力驅動。自然,今日此地的它們,改變了提水澆灌農田的功能,提供給人們的,是一種歷史記憶,是一種觀賞,讓人們從中感受祖先的智慧和我國農業發展的艱難歷程。
 
    我們忍不住在一架緊靠一棵大樹的水車前停下了腳步。仰頭看去,高天上,白雲飄過,白雲下,水車旋轉。河風吹來,不時把水筒瀉出的水揉碎,化成小水珠,灑向四周。細小的水霧飄落到我們的臉上,引發無盡的思緒……
 
    黃河岸邊看水車,全是滿滿的歷史記憶。
 
    頂圖:蘭州水車園(蘭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