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特别报道

河南省政協委員張春華:着力打造地方特色農業經濟

2022-01-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河南是農業大省,耕地面積大、地理條件和氣候資源優越、農作物產量水平高,農業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累了一定的特色優勢,在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月5日上午,政協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河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商丘市委會主任委員張春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着力打造地方特色農業經濟,助推我省鄉村振興發展。
 
河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商丘市委會主任委員張春華
 
    張春華介紹了我省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問題,「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產業鏈短,經濟附加值低。我省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紅薯、蔬果等大宗作物為主,這些作物種植面積大,產量高。但是大部分農產品普遍表現產品品種混雜,質量不高,加上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多數量多而規模小,收購和加工能力有限,使得農產品大部分農產品只能以初級產品進行銷售,因此農產品的產業鏈短,農產品的附加值低,不能有效發揮我省農產品豐富應有的優勢。」
 
    河南省特色資源豐富,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葉、花卉、畜禽、藥材等多種口碑相傳的特色產品,如商丘寧陵酥梨、柘城辣椒、夏邑8424西瓜、信陽毛尖、靈寶蘋果、新鄭大棗等。以這些特色優勢為基礎,我省特色農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各地形成了不同規模的農產品市場,創建了眾多的特色品牌,對促進當地農業經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相當一部分特色優勢沒有充分挖掘,品牌效應和產品規模有待進一步提高。
 
    大部分農民由於年齡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原因,對特色農業的概念表現陌生,缺少品牌意識,沒有提升產品質量的內在動力。觀念的落後、技能的不足和市場意識的模糊使得大部分農民在農業發展中只能扮演「耕種者」的角色,在產品質量提升、特色提煉、加工和營銷等方面嚴重缺位。
 
    「同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速度緩慢,這一方面使農業生產停滯在單戶耕作的階段,難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農業企業和眾多農戶之間的交易成本,難以在特色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
 
    對此,張春華對河南省特色農業發展提出四條建議:
 
    一是穩定糧食作物種植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做好區域規劃,科學佈局特色農業。發展特色農業必須考慮地區綜合條件,注重比較優勢的發揮,尋求最佳的發展方案。在特色農業的佈局上,應構建機制,對我省農業發展基本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依據各地的自然條件、生物資源、歷史文化、農戶已掌握的生產技術,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現有種類、質量和規模,制定科學規劃。
 
    「以小麥為例,豫南地區可以着力種植適宜本地種植的弱筋小麥,豫中、豫東地區可以重點種植中筋小麥,豫北地區可以大力發展強筋小麥。並以此為基礎,加工不同品質的小麥品質麵粉,這樣滿足了市場的不同需求,又提升了小麥產品的品質,增加了產品的產業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我省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其他農作物也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的特色農產品。」
 
    二是加強觀念引導和政策扶持,提升農戶參與意願與參與能力。
 
    從觀念上使農戶對特色農業的發展前景有所認知,增強其市場經濟意識,提升其對特色農業發展的參與意願。對農業勞動力群體進行定期培訓,使其具備特色農業發展意識,更新生產組織方式,促其形成專業化的經濟合作組織。完善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完善管理組織方式、人員編制、薪酬待遇、服務農戶的方式和渠道等,創建發揮農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的機制。有關部門應加強專業網站建設,利用網絡平台推動農戶和企業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有效連接。通過多方面引導、扶持,提升農民對特色農業的參與意願、參與能力。
 
    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成果,從品質更新、種植技術進步、加工工藝的現代化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使傳統的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激發農村創新活力,提高農業綜合產能。
 
    四是鼓勵和扶持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中小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制定易於操作的扶持政策,促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企業是發展特色農業的主體,也是農業企業化生產的重要載體;應繼續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扶持農業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金融支持、人力資源環境優化、相關政策的推介、產品購銷平台的搭建,引導各種資源的有效聯結,同時在企業品牌打造,相關政策適用等方面提供服務,促進農業企業的發展。(王皓萍 李欣)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