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特别报道

生態經濟如何兩翼齊飛? 遼寧阜新多措並舉謀崛起

2022-02-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如果說經濟和生態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兩翼」,對於阜新而言,在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生態化城市建設無疑是一股活水。

    2001年成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後,阜新把生態建設、城市功能轉型與產業優化升級一體推進,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循環經濟迅速崛起,煤矸石、粉煤灰從工業固廢變身制磚、發電、造紙的寶貴資源。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火電18個百分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昔日「煤電之城」向新能源強市蝶變,實現由「阜新灰」「阜新沙」轉變為「阜新藍」「阜新綠」」的歷史性轉變。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2月7日,阜新市召開2022年營商環境建設暨重點項目啟動動員大會,進一步明確「高質量轉型、全方位振興」,實施工業強市、生態立市、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戰略。同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路徑,全力打造具有阜新特色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模式,建設風光資源開發、裝備製造、消納應用、儲能示範為一體的新能源基地,實現傳統能源大市向新能源大市轉變,實現轉型試點向轉型示範升級。
 
    記者了解到,阜新轉型以來,始終阜新堅持「城市雙修」理念,將生態修復與城市修補同步,與產業升級步伐同步,把生態建設、城市功能轉型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體推進,運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一個一個地攻堅,取得豐碩成果。
 
    「地球傷疤」變身國家礦山公園
 
    轉型前,阜新礦區有20個沉陷盆地和2個露天礦坑,240多座各種類型的矸石山,採礦產生的廢水對農田、河道及淺層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2005年5,海州露天礦閉坑後,殘煤自燃、地表沉陷、塌陷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頻發,海州露天礦成為市區空氣污染的「元兇」和地質災害策源地。
 
    如今,經過多年治理,這個「地球傷疤」變身國家礦山公園。目前,海州露天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屆時,礦將變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蓄能電站、風電、光伏、火電設施遍佈其間,休閒觀光區、科創區、商業區星羅棋佈,這座碩大的廢棄礦坑將變身產業高地、商業寶地和休閒勝地。
 
百年賽道城
 
    昔日煤泥河  今朝生態廊道
 
    曾經,細河是一條黑乎乎的煤泥河。20年間,細河全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成果斐然,建成月亮灣廣場、人民街遊園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17座污水處理廠,讓這條煤泥河、臭水河變身景觀河、生態河。
 
    阜新打響碧水保衛戰,改造完成細河、九營子河等城市景觀水系和生態廊道,建成玉龍湖等城市地標性景觀。其中,細河治理項目榮獲「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按照「十四五」規劃,細河兩岸將建成集綠色、健康、文化、休閒、生態於一體的富有生命力的綠色生態廊道。
 
    矸石山重披綠裝
 
    阜新矸石山,曾是高德礦、王營礦、東梁礦的排矸地。山上到處是自燃點,既噴火又冒煙,遠遠看去如同火焰山。太平區高德社區和水泉鎮高德營子村3000餘戶居民就住在「火焰山」腳下,在多風的春季,矸石山周圍會形成沙塵暴,附近居民連開窗透氣都成了奢望……
 
    從2013年開始,阜新市啟動矸石山治理工程,通過土地平整、客土、綠化,栽下5萬餘株旱快柳、刺槐、火炬樹,播種36萬平方米紫花苜蓿和波斯菊,恢復城市綠地景觀帶0.5平方公里。昔日煙塵瀰漫、滿目瘡痍的矸石山,變成綠蔭匝地、百花飄香的好去處。
 
阜新伊嗎圖濕地
 
    工業村轉型為國家4A級景區
 
    據介紹,2001年,黃家溝村民藉助市郊的地利之便,扣大棚、搞養殖,擺脫了貧困。從2003年開始,陸續引進一批鑄造、液壓等工業項目,龍頭企業阜新東廣產業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國優質鑄件短流程工藝示範基地」稱號。
 
    2012年,阜新市以壯士斷腕之決心,把鑄造、氟化工等企業整體搬遷到專業工業園區。企業搬遷後,黃家溝村重新創業,依託自然資源和大量工業遺存,毅然選擇「退二進三」,向文旅產業轉型。
 
    如今,黃家溝村已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企業辦公樓改建成賓館,鑄造車間廠房變身遊客服務中心,煉鐵高爐旁建起國際標準滑雪道……細河區四合鎮黃家溝村巧借廢棄工業遺址,建成遼西地區規模最大的水上樂園和滑雪場,完成從農業興村、工業強村到旅遊富村的產業轉型「三級跳」,成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諧互促的典型樣本。
 
    構築生態保護屏障 建美麗遼西北
 
    阜新是遼寧省土地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水土流失、風沙和乾旱等現象經常同步發生,沙塵暴越來越嚴重。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僅極大地制約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對遼寧省的生態安全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轉型以來,阜新以彰武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區為重點,建設北部百萬畝草原生態帶。以海州露天礦、新邱百年賽道城為重點,建設南部百里礦區生態恢復帶。以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為重點,把森林覆蓋率提高至35%,建設遼西北生態安全屏障,努力打造礦區綜合治理、風沙生態治理的全國典範。
 
    經過長期治理,百萬畝草原生態帶基本形成,全面遏止了科爾沁沙地南移,構築遼西北第一道綠色屏障,保護了瀋陽及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安全。
 
    如今,綠色已成為阜新最亮的底色(記者 王藝橋)

    頂圖:阜新細河兩岸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