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採訪團「走進大美河源」

2022-08-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日前,由13家中央和省市媒體組成的媒體採訪團到河源開展「走進大美河源」主題採訪活動,聚焦河源近年來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果。

    在為期兩天的採訪活動中,包括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華網、南方日報、廣東廣播電視台、香港商報等在內的媒體採訪團共20餘名記者從河源國家高新區出發,深入今麥郎飲品有限公司、恐龍文博園、河源市圖書館、河源市區萬隆一品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龍川佗城古鎮、福建會館、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阮嘯仙故居及燈塔盆地等地,用文字和視頻圖片,近距離觀察感受河源產業發展、城市建設、文化事業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果。

    發展水經濟產業

    打造百億級水經濟產業集群

    在河源國家高新區參觀今麥郎飲品(河源)有限公司時,該公司總經理劉嵩陽介紹,今麥郎飲品項目總投資7億元,主要生產軟化純淨水、涼白開、茶飲料等產品。該項目於2021年3月正式動工,2022年7月底開始試產,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設一棟鋼結構廠房,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為今麥郎全國飲品項目單體最大廠房,總共佈置6條德國克朗斯高速生產線,全面達產後,預計可實現產值13.5億元,納稅1.3億元。「公司選址河源作為華南生產基地,就是看中萬綠湖優質的水資源。」劉嵩陽說道。

02.jpg

今麥郎飲品(河源)有限公司生產線(余麗齡攝)

    記者了解到,河源依託優質水資源優勢,將發展水經濟產業作為產業興市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打造百億級水經濟產業集群。2022年1—6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3億元,同比增長17%。

    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邱慧娜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河源國家高新區作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高新區,經過近19年的開發建設,已成為河源工業發展的主戰場、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創新驅動的主陣地。目前園區累計落戶企業超450家,其中,規上企業134家。重點企業主要有中興通訊、農夫山泉、今麥郞、龍記、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形成了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水經濟、機械與模具三大主導產業集群,以及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約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0%。」

03.jpg

河源新發現恐龍蛋化石屬種—網紋副長形蛋(余麗齡攝)

    探尋多種文化

    領略客家古邑風采

    在河源市恐龍文博園,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恐龍蛋化石,形態各異的恐龍蛋化石,引來記者們爭相觀看和一飽眼福。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向媒體採訪團展示和講述最新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屬種—網紋副長形蛋。河源市博物館館長杜衍禮說「該標本的發現,讓河源成為全國第二個發現網紋副長形蛋的地區。」

    在河源市圖書館,隨處可見頗具客家風情與高端大氣、黑白典雅的設計理念,風景優美的湖畔也成為「網紅打卡點」。河源市圖書館館長賴金鳳接受採訪時說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館建成開放到現在,累計接待讀者近700萬人次,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上萬場次,年均開展活動近兩千場次,還成為粵東西北首個實現通借通還的城市,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持續增強的。」

04.jpg

福建會館是「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重要中轉站(余麗齡攝)

    龍川縣素有「秦朝古縣、百粵首邑」之稱,也是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佗城鎮距今有2236年歷史,擁有豐富的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化資源。在龍川學宮和龍川考棚參觀時,本報記者仿佛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隱隱嗅到了千年風霜撲面而來,古鎮的古色古香讓人流連忘返。

    福建會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也是震驚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重要中轉站。1941年末,日軍攻陷香港。一批暫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愛國民主人士身陷囹圄,處境十分危險。周恩來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連貫等人,不惜代價組織營救。1942年1月,大營救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撤離路線主要分水路和陸路,陸路以老隆鎮為中轉站,指揮部設在福建會館。據統計,歷時11個月的「大營救」,被營救的800多位人士,其中,從老隆轉移到韶關的文化界名人、愛國民主人士以及他們的家眷共有300多人,其中包括: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夏衍、柳亞子、千家駒、丁聰等著名文化人和知名愛國民主人士。茅盾曾稱「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為「抗日以來最偉大的搶救」。

    80年過去了,那條沒有硝煙的「隱形」戰線和生命通道,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戰火紛飛年代的驚心動魄。

05.jpg

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余麗齡攝)

    發展油茶產業

    灌區建設造福老百姓

    在河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採訪團探訪河源油茶產業發展和灌區建設進展。走進美林油茶現代產業園,漫山遍野的油茶樹和遠處正在進行的大型灌區改造工程,正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河源市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以建設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為抓手,全面提升油茶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讓油茶「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2021年,河源油茶產值達26.42億元。

    灌區,作為糧食生產的中流砥柱,一頭連着國家糧食,一頭連着百姓生計。「通過建設燈塔盆地灌區,將為東源、連平、和平大幅增加灌區內的可利用水資源,可改善灌溉面積17.99萬畝,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激發燈塔盆地農業發展潛力。」燈塔盆地灌區建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道。(記者 余麗齡)

頂圖:媒體採訪團「走進大美河源」(黃贊福攝)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