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本地新闻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天津答卷

2022-08-30
来源:香港商報網

    8月30日,天津市委「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佈會召開。發佈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市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145天→264天,天津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持續增加

    十年來,天津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大力實施「871」重大生態工程,875平方公里濕地保護、736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建設、153公裏海岸線生態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綠色生態屏障區內藍綠空間佔比超過65%。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分類整治2.2萬家「散亂污」企業,有力破解「鋼鐵圍城」、「園區圍城」問題,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素優良天數由145天增加到264天,12條入海河流水質全部消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大幅提升,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均達到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大膽闖大膽試,天津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

    十年來,天津在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上,持續取得新突破,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豐碩,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設成效凸顯,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平行進口汽車等保持全國領先,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津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69家,天津茱莉亞學院落成啟用,「魯班工坊」全球佈局達到20家,成功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智能大會等大型國際會議,天津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瞄準製造業立市、5家海河實驗性運行、初步形成自主可控信創產業鏈

    近十年來,天津持續增強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製造業立市戰略深入實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創產業體系鏈條,以智能科技為引領,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重點,以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5.3%、15.5%。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實現突破,飛騰CPU、麒麟作業系統等在解決「卡脖子」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首批5家海河實驗室掛牌運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突破900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44%。深入實施人才引領戰略,「海河英才」計劃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2萬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投入運營。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下好「一盤棋」,天津紮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圍繞「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加快把戰略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天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一大批重大項目、優質企業、創新資源落戶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註冊企業達到3200家。依託港口、規劃設計、教育等優質資源,全力支持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高密度路網對接加快推進,京津、京濱、津興等五條高鐵通道聯通京津雙城,京台、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車,三地主要城市一小時交通圈不斷完善。天津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重要要求,高水平打造京津冀「海上門戶」樞紐、「一帶一路」開放平台、一流口岸營商環境。今天的天津港蓬勃興盛,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和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等成果不斷湧現,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提速加力。主動融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城市發展方式加快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辦好為民實事,延長供暖期、解決房產證遺留難題、冠脈支架價格降幅93%

    十年來,天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為民實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年精心安排實施20項民心工程,着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2021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03歲。

    自2016年開始,連續六年提前和延長供暖期,讓市民群眾身暖心更暖。為36萬戶居民解決了歷史遺留的房產證難題,完成160多萬平方米棚戶區、94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2.2萬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

    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其中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分別達93%和82%,大幅減輕患者和醫保負擔。

    院前醫療急救接報至到達現場平均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急救電話10秒接聽率達到100%。

    積極探索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新路子,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十年新增學前教育學位21萬個、義務教育學位32.6萬個。

    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標準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築牢。堅持「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圓滿完成9省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任務,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展現了天津之為、作出了天津貢獻。(記者 高乙菲)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