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天府新區含「科」量最高!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學城搬遷進度超八成

2022-09-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東北角,與鹿溪河向西連通的群賢街,坐落着被稱作天府新區含「科」量最高的地方——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

    2021年12月,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學城新園區建成並投入使用,並開始陸續搬家至成都科學城。2022年9月,中科院成都分院搬遷進度已經完成80%。

    「搬家」,不僅是物理空間的移動,更是對科研創新的一次賦能升級。因此,在這80%中,中科院成都分院幾乎實現了從「點」到「面」的轉變。

图片2.jpg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工作示意圖

    重大創新平台加快落地

    201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天府新區設立了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近日,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已經正式入駐成都科學城。

    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依託四川稻城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建設,分設宇宙線研究室、探測技術研究室、高海拔觀測及驗證實驗室,凝聚相關領域的頂尖隊伍,支撐LHAASO的科學運行,深度開展LHAASO的物理研究。未來將憑藉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強大的科學發現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產出更多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

    「我們中心的人員都來自LHAASO工程建設團隊,自工程建設以來,團隊克服了高原、寒冷、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在去年邊建設邊運行的狀態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去年的成績讓人喜悅而興奮。如今,我們在新區的宇宙線研究平台大樓已經投入使用,未來將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此產生。」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图片3.jpg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

    高水平人才加快聚集

    除了各個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匯聚,這座園區含「科」極量高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坐落在這裏,而這也是成都科學城首座大學。

    根據規劃,2030年,這裏的學生總體規模將達到3000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國科大成都分院未來將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根據國家發展、地方戰略需求,培養適應成都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

    同時,還將致力於研究生教育、創新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孵化,探索科教創產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未來,國科大成都學院將為成都乃至全國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人才支撐,還將產出一批重要創新成果,使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图片4.jpg

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8月23日凌晨4時左右,因短時強降雨,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樂躍鎮群英村的青碉樓、張家坪子溝等地發生了泥石流災害,導致172人受災。

    此次災情中,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利用自主研發的「山地災害風險模擬與險情預報系統」,與省修復防治院構建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短臨預警互補聯動,於23日1:50在四川省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涼山州地質災害工作專班提前2小時發佈預警信息,為地方政府組織人員疏散撤離贏得了寶貴時間,實現了精細化預報預警和人員「0」傷亡。

    不僅如此,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也在不斷深入科學研究。今年4月,央視新聞報道了黑蹼樹蛙「滑翔」遺傳機制。這是來自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等,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飛蛙」——黑蹼樹蛙為研究對象,取得的研究成果。

    該項研究成果從野生動物的角度篩選影響四肢發育的基因,對基礎科學研究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也為人類相關疾病如並指症等的防治提供重要基礎資料。

图片5.jpg

黑蹼樹蛙「滑翔」遺傳機制

    除了各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轉化,中科院成都分院孵化的中科系企業——雲從科技、中科信息、地奧集團、中科微等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壯大;主攻的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如今也都是四川的支柱產業。

    未來,中科院成都分院將以國科大成都學院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為核心,以大科學裝置和科教基礎設施為支撐,以中科院20餘家研究所和創新單元為依託,打造科教融合創新生態圈,成為國家創新策源地、成渝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和高端人才聚集地。(記者 付莉莉)

    頂圖: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學城


[责任编辑:万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