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二十大代表冷朝剛:帶領鄉親實現 從窮山坳到小康村的美麗嬗變

2022-10-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鄉村振興怎麼搞,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要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素質,特別是村幹部和實體企業負責人的素質,打造一支拉得出、上得了戰場、打得了勝仗的好隊伍。同時,要因地制宜發展農特產業、畜牧業、旅遊服務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十大代表冷朝剛在接受記者視頻採訪時表示。

    精明的冷朝剛早年從事各種生意,並毫無懸念地成為所在青槓壩村的「首富」。1999年,幾十萬現金在手的這位「首富」放下生意,轉而參加村委會工作,十多年時間,從村主任干到支部書記,青槓壩村由200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200元(人民幣,下同)到2021年1.62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图二.png

院壩會

    「冷朝剛是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冷朝剛是一個無私的人」;「冷朝剛是一個好人,原來做生意的,後來放下生意約我家栽大蒜找錢。」鄉親們說。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冷朝剛表示,我們從包穀紅苕跳出來,種西瓜,種了辣椒種大蒜,一直到近年養起了思南黃牛,辦起了工廠,開起了山莊,荷包鼓了,村莊漂亮了,吃上旅遊飯了,脫貧致富了。今後,我們還要這樣走下去,實現鄉村振興。

图三.png

青槓壩村遠眺

    青崗壩曾經很窮,「窮怕了」。窮到什麼程度?「青崗壩田大丘,三年兩不收。有女不嫁青槓壩,紅苕拌飯酸菜下」。青崗壩還有一個綽號,名曰「草鞋村」,亦即該村人窮得只能穿草鞋,還表示該村找錢的門道,就是打草鞋賣。這些都還不要命,要命的是,為了找一點鹽巴錢,像早年在家務農的冷朝剛這樣的青壯年小伙,絕大多數會跑到當時遍地開花的小煤窯挖煤,過的是「陰間挖煤陽間燒」的日子。

    窮則思變: 「首富」改行抜「窮根」

    窮則思變,1992年冷朝剛從挖煤炭和打草鞋的生活環境跳出來,改行開了一間購銷農副產品和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的門店,買了個拖拉機跑業務。不經意間,成為青崗壩村遠近聞名的「首富」。此後,「改行」則成了冷朝剛人生的關鍵詞。最大的一次改行,則是放下「首富」不當,去當村幹部,時在1999年-----放着一年穩賺十來萬的生意不做,去當每月800元補貼的村幹部。從村委會主任到村黨支部書記,從200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200元到2021年1.62萬元,冷朝剛及其青崗壩村一路走來的關鍵詞,也是「改行」二字。

    冷朝剛當村幹部的第一件事,就是種西瓜,邀約二十多戶農戶參與,同時,借用早年自己做生意的經驗,發動村民養雞下蛋,村里負責收購和銷售。和以前不同的是,雞蛋購銷之間產生的收益,不再是冷朝剛或村幹部個人的,而是作為村集體經濟的積累。「每個雞蛋,購銷之間就找一分錢」,冷朝剛回憶,「雞蛋一項一年下來也有十來萬,這就是我們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

图四.jpg

種的辣椒

    還是借鑑以前自己做生意的經驗,青崗壩村村集體經濟也收購大蒜和辣椒。購銷大蒜和辣椒的「利潤」稍微高一點點,每斤可以賺得一毛錢。就是這樣,青崗壩村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啟了不斷「改行」-----亦即產業結構調整之路,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從種養業到加工業。最近幾年,還辦起了集餐飲食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森林山莊,甚至還開辦了生活用紙和辦公用紙的紙品廠,據說產品銷路還不錯。據了解,截止目前,青崗壩村各項集體產業項目,資產已達52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00萬元。

图五.jpg

種的大蒜

    鄉親們說:「他是一個無私的人」

    彼時,青崗壩村所屬思南縣與劍河縣之間的一條高速公路正在興建,在青崗壩村則是擦肩而過。遺憾之餘,冷朝剛無償向工程方提供一片荒山供採集石料,條件是由工程方事後場平復原,交還村裏。村裏沒錢,冷朝剛和村幹部趙曉虎等人,就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進一步對這塊場平復原的場地進行「加工」,用於村莊整治集中安置點的建房用地。一進一出之間,賺了七、八十萬。按說由個人名義貸款投入「地產開發」所賺的錢,歸個人所有也說得過去。但冷朝剛和趙曉虎統一了意見,全部進入村集體積累,用於後面的二期、三期村莊整治住房集中安置。

    說起來,冷朝剛舍小家、顧大家的事多了。還在剛剛當村幹部時,為了兌現包收購的承諾,冷朝剛用自己的錢,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悉數收購他發動大家種的辣椒和大蒜。由於當時市場信息不靈,收到手的辣椒賣不出去,冷朝剛自家那一次活活損失十多萬元。

    「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是市場經濟規律,我們按照省委組織部的相關規定,將村集體收益的5%用於補助村幹部和相關負責人,人均月收入4000以上。」冷朝剛說,他的爺爺就是村支書,父親也是當時的公社幹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就是他們一家幾代人一以貫之的「基因」。

    青槓壩十年蝶變

    十八大以來十年間,是青槓壩村發展提速和精彩蝶變的十年。2013年,青槓壩村莊整治邁出第一步,首期52戶200多人集中安置點建設啟動。以後的2014和2015年,連續開展了二期和三期集中安置,共有128戶近500人從過去山一家、水一家,分散在半山和山頂不宜生存的地方,搬遷到交通便利的村莊和街道,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為青槓壩村進一步發展聚攏了必需的人氣。

    還是在2013年,青槓壩在全省率先開啟了村級公墓建設,據說在全國至今仍無第二。有評論指出這是事關村莊未來發展的有益探索,其後續發展當值得跟進和觀察。

    看得見的變化莫過於基礎設施建。2019年,啟動九米寬、兩千米長的進村大公路建設。2020年再寫道路建設續篇。開建6米寬、6.5公里長的環山水泥路,再加上1200米的登山步道。顯然,「續篇」的功能是遊覽,對應的是青槓壩村繼後種養殖業、加工業時代而起的旅遊新天地。

    遠遠望去,青槓壩的山上,種滿了果樹,幾百畝土地中,一半種牧草養牛,一半用於西瓜、大蒜、辣椒輪作。一棟棟小別墅掩映其間,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图六.jpg

養了兩百多頭黃牛

    說起青槓壩向旅遊業態的嬗變,不能忽略2013年村集體開辦的「幸福居」。這是一個餐飲店的名號,也是青槓壩「幸福」品牌的「先聲」。2015年,青槓壩開建糖蒜和糟辣椒加工廠,從原來的的大蒜和辣椒種植向深加工產業鏈延伸。藉助糖蒜和糟辣椒不斷拓展的市場範圍,青槓壩的「幸福」品牌開始深入人心。最大的手筆,是2018年興建的集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身的森林山莊,也是青槓壩試水旅遊業的明確信號。2020年,森林山莊進行了二期擴建,該次擴建無疑是進一步增加或完善山莊功能,從另一個角度看,何嘗不是青槓壩旅遊走向成熟的一種標誌。

    從傳統單一的包穀紅苕種植,到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大蒜、西瓜、辣椒種植,從單一的種養殖業到糖蒜、糟辣椒加工,從滿足溫飽的農業向集農耕、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業精彩蝶變,青槓壩村的每一步走得那麼清晰和那麼堅實。

    值得一提的還有,2017年,青槓壩村開始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思南黃牛的養殖,這無疑是對傳統種養殖業的「補鏈」和延長。2021年,青槓壩還瞄準市場引進設備建成了辦公用紙紙品廠。嘗到甜頭之後,青槓壩今年又投資建成了抽紙廠,據說市場反應還不錯。遙看青槓壩,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發展只有進行時,蝶變沒有完成時。

    冷朝剛小檔案

    冷朝剛,男,苗族,中共黨員,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人。1999年12月參加工作,200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塘頭鎮青槓壩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法人。2017年12月,冷朝剛同志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6月被貴州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近日,當選為貴州省黨的二十大代表。(記者 鄧和平 張涵坤)

    頂圖:二十大代表冷朝剛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