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要闻热点

醫生建議:科學防治糖尿病 遠離「甜蜜負擔」

2022-11-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14日是第16個聯合國糖尿病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成為了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引發多種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近日,記者採訪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朴春麗,帶大家一同了解糖尿病以及如何擺脫這種「甜蜜的負擔」。

    糖尿病的「元兇」並非甜食

    很多人說起糖尿病會自然而然與糖聯繫在一起,吃糖和糖尿病到底有關係嗎?

    朴春麗主任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由不良飲食習慣、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遺傳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體內胰島素抵抗、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出現的血糖代謝紊亂的代謝病。「實際上它與吃糖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多吃糖未必得糖尿病,少吃糖未必不得。」

    哪些人群易得糖尿病?朴春麗醫生談到,在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血尿酸升高、脂肪肝等人群中容易出現糖尿病,另外有妊娠糖尿病史、常年久坐不動、大吃大喝、有熬夜習慣以及患有代謝綜合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多囊卵巢綜合症等人群均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

    併發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危害

    「糖尿病並不可怕,多數是可防可治的,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多種併發症。血液流通全身各個組織器官,體內血糖值一旦飆升,就相當於整個血管細胞組織都泡在了血糖過高的血液中,對身體產生許多不良影響。」朴春麗主任說。

    糖尿病前期,過量血糖進入細胞,加工不了的糖就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細胞便開始出現問題,細胞組成的器官也隨之受到影響。例如視網膜、腎臟等,就會演變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

    糖尿病後期,患者體內沒有足夠的胰島素,胰島素缺乏導致血糖升高,進一步影響心腦等器官,形成的痰濁瘀血會阻礙血液循環,如果突然出現腦血管堵塞,就會有中風的風險。

    科學防治 定期進行血糖篩查

    在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數據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患病人數位居世界第一。新版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地圖數據也顯示,過去的10年間(2011年~2021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由9000萬增加至1.4億,增幅達56%,其中約7300萬名患者尚未被確診,比例高達51.7%。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早期不易被發現,但隨着血糖的進一步升高,患者會出現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狀,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此外,還可能出現乏力、排汗異常、傷口難癒合、皮膚瘙癢、反覆尿路感染等症狀,這時候就需要注意了。」

    那麼,該如何防治這個「甜蜜負擔」呢?朴春麗主任建議,預防糖尿病要做到合理膳食。控制每日飲食的總熱量攝入,合理分配膳食中糖類、脂類、蛋白質的比例;戒煙限酒;保持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需要定期進行血糖篩查,積極糾正不良生活方式,若血糖升高需及時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藥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也有着極大作用。「現在很多人都有多吃少動的問題,這會導致肝、脾、腎等代謝能力下降。另外,痰濕、陰虛、血熱肝火體質人群也易出現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這時候通過中藥來健脾疏肝,補氣活血,能夠起到預防的作用,而對於糖尿病早期患者,也可為其爭取一個逆轉的機會。」

    「甜蜜」少一點,健康多一點。朴春麗醫生表示,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已呈年輕化趨勢,不要以為糖尿病離自己很遙遠。只有正確認識糖尿病,才能更好地預防糖尿病。「希望大家都能遠離這個『甜蜜的煩惱』,健康地享受幸福生活。」(記者 姚志東)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