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推動新型城鎮化,汕尾海豐有哪些潛力點可挖?

2024-06-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今年5月,汕尾海豐縣入選廣東省首批15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名單。接下來,海豐有哪些潛力點可挖?

    海豐城鎮化率:差距存在,優勢也很明顯

    2023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6.16%,已高於55.3%的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中高收入經濟體水平,但明顯低於高收入經濟體的81.3%。因此,專家分析:中國城鎮化還有約15.1個百分點的空間。

    廣東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公布的《2023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廣東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趨勢明顯。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58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5.42%,比上年末提高0.63個百分點。

    據統計,海豐縣城鎮化率由2020年底的68.21%穩步上升至2023年的70.33%,預測到2025年,海豐縣常住人口將增長到75.5萬、城鎮化率將提升至71%。從此數據可以看出,海豐縣城鎮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距離廣東省平均水平,以及經濟學家設定的81.3%,還有一定差距。

    根據《2023廣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海豐縣在經濟綜合發展力榜單中排名第12位,在經濟發展活力榜單中排名第4位,居汕尾各縣(市、區)之首。海豐縣常住人口數量、GDP均超過15個試點縣平均數值,人均GDP數值相對較高,城鎮化率在15個試點縣(市)中排名第二。

    從新型城鎮體系來看,海豐縣深入推進國家級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初步形成了以縣城三鎮(海城鎮、城東鎮、附城鎮)為核心,三大中心鎮(公平鎮、梅隴鎮、可塘鎮)為重點,其餘8個鎮(場)差異化發展的城鎮化體系。縣域經濟實力方面,海豐縣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20年的349.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45.1億元,年均增長7.22%。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8506元增長至2023年的36244元,年均增長8.33%。財政收入持續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20年的10.6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5.7億元,年均增長13.88%。總體來看,海豐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總體良好,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差距逐步改善,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發力方向:一體推進強縣興鎮富村,打造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

    海豐推進新型城鎮化潛力巨大。海豐倚靠深汕特別合作區,融灣融深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服裝、金銀、珠寶等產業已形成集聚和規模,商圈活躍度高。

    從縱向看,要抓好縣鎮村三級。首先,抓好「縣城」這個龍頭。立足海豐地理區位、人文底蘊、城市特質的實際,全力推進縣城布局集聚均衡,實施「東進、南延、西融、北拓、中優」縣城擴容提質工程,高質量建設打造東部「農商旅融合發展片區」、南部「市縣同城化先行區」、西部「深度融灣樣板區」、北部「產城融合發展區」、縣城中心「歷史文化展示區」5個片區,以片區設計的「繡花功夫」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縣城綜合實力、人文魅力和宜居活力。

    其次,抓好「鎮域」這個中樞。依託全縣14個鎮(場)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打造「3+3+8」的鎮域經濟板塊,致力打造特色化、差異化、協同化發展的城鎮體系。推動海城、附城、城東中心城鎮組團發展,形成縣域核心經濟圈;支持梅隴、公平、可塘三個中心鎮打造中國首飾之都、服裝生產特色城鎮、中國彩寶之都,形成特色產業經濟圈;同步推進其餘8個中小鎮(場)特色發展,做到各打各的特色牌、各打各的優勢仗,既為加快當地城鎮化進程「增光」,又為推動全縣城市化步伐「添彩」。

    最後,抓好「鄉村」這個重點。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統籌推進、有機結合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謀劃推進珠聯碧禾、荷風金影、陶禾山水3條新示範帶,結合汕尾市「明珠一號」攻堅行動,規劃建設「融灣發展」「彩寶璀璨·濱海生態」2個「連帶成片」示範片區,着力打造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

    從橫向看,要抓住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兩個維度。一方面,推動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包括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堅持製造業當家,推動金銀首飾、珠寶、紡織服裝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商貿文旅融合發展。

    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工程,有序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停車、永安達下穿隧道、北四環等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汕尾市委「明珠一號」專項行動部署要求,高標準規劃打造「融灣發展」和「彩寶璀璨·濱海生態」2個示範片區,紮實推進規劃設計工作,做深做細管理運營文章,積極創建海豐鄉村振興特色品牌。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吳華義 蔡佳銘

    頂圖:海豐縣城新貌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