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藝】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  古董看人生 歷史悟世情

【文藝】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 古董看人生 歷史悟世情

責任編輯:副刊 2023-09-12 15:59:4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古董是時代的見證者,是通往過去的視窗。有人會透過參觀博物館,欣賞這些歷史塊寶;有人則會收藏這些時間碎片,將古代的一瞬留在身旁。古董收藏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駕馭,除了要有一定財力,更需要有人文學識和鑒賞能力。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以推廣多元中華文化為己任,自小就憧憬古代氣息的他,心目中總會為古董騰出一席地。和其他古董收藏家一樣,楊濤散發着文人風采,對他來說,古董收藏不僅僅是一種精深的愛好,更培養了他看待人生、面對世事的態度。

mmexport1694507993646.jpg

熱愛傳統文化的楊濤,希望藉着收藏古董,傳承中華文化。(馮俊文攝)

   對有些人來說,無論是唐代的三彩釉還是清代的青花瓷,終究只是一件死物。不過楊濤對古董的描述,彷彿揭開了其障眼的面紗,讓人感覺「死物」底下充滿生氣的樣子,才是它的真面目。「古董會呼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董也一樣,會吸收外界的靈氣,因應環境的不同,散發出不一樣的氣息。」他向記者展示自己收藏的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尊,指其斑點膚色源於釉水中鐵、鎂、矽酸化合物,紋理酷似鱔魚皮,故被稱為「鱔魚黃」。他繼指,茶葉末釉於金元時期已有生產,但那時的釉水研磨顆粒較為粗糙,因此產生的紋理給人粗獷的感覺。而他收藏的清代茶葉末釉,由於技術成熟,釉水的研磨顆粒更細緻,使得瓷器展現出更精緻、統一的鱔魚黃,氣質更優雅。即使是同一種瓷器,不同年代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就像人性般多變、可塑。

楊濤23 (8).jpg

楊濤收藏的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尊。

古董改變人生認知

   楊濤指出,要判斷古董的價值,需要學會鑒別「寶光」與「賊光」。「寶光是明亮的、溫潤的、富有光澤的,是古董經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沉澱而形成。相反,賊光指的是新器散發的光,流於表面,讓人感覺刺眼。」說到這裏,他不禁感慨:「其實看古董就像看人一樣,人的氣質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只能靠體會得到。」在他看來,散發賊光的古董就如一些花枝招展,但言行舉止卻沒有內涵的人一般。而歷經歲月洗禮、學富五車的人,就同獲空氣的氧化、泥土的滋潤的古董一樣,散發寶光。「看了歷史、學了古董,你也就了解人生了。」楊濤認為這是古董帶給他的最大收穫。

楊濤23 (1).jpg

楊濤收藏的清雍正黃地釉粉彩纏枝花卉開窗奇石雉雞雙耳尊,為雍正官窯粉彩雙耳尊。

識古董如識人

   楊濤認為,認識古董的過程如同與人相處,識人識物的慧眼要慢慢磨練出來。不諳世事的人往往會被外貌吸引,而具歷練的人則不會再被金玉其外所蒙騙。「鑒別寶光、賊光沒有捷徑。我也是從虛虛實實,時哀時喜的路上走過來。」他憶述年輕時涉世未深,買回來的古董有一半是不「到代」的「後仿品」。年少氣盛的他便把這些不「到代」的古董裝進麻袋,使勁砸爛。如此莽撞的舉動讓記者一愣—雖說是後仿品,但絕不是贗品、瑕疵品,為何不轉手送人?只聽他心平氣和地說:「若將這些古董賣給他人,在古董界將會名聲盡毀。年輕時資金不多,砸爛了,心痛了,便會警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幽默地補充道:「當然是偷偷砸爛,不能讓家裏人發現。」

楊濤23 (6).jpg

楊濤的藏品多為元明清的瓷器,如上圖的宋代汝窯天青釉龍鳳對壺。

藉收藏傳承中華文化

   年輕時的跌跌撞撞,造就了如今沉穩的楊濤。一次次挫敗並沒有磨滅他對古董的熱愛,反而培養了他看世界的眼光。面對歷史上百年的古董,他深感人類的渺小。「人在古董面前連小學生都不如,一件幾百歲的古董對於一個幾十歲的人來說就是一個謎。十個專家去看一件古董會有十種不同的看法,人人的觀點和角度都不同,猶如盲人摸象。我們只能一點點去體會它的價值,多看、多學。」收藏古董沒有寶典,楊濤認為,只要那件古董合眼緣,便可收藏。「古董的價值最終是由收藏者自己賦予的,每個人的體會都不同。一張古郵票對普通人來說分文不值,但在古董圈隨時可賣上百萬,平與貴只是一種概念。」

楊濤23 (9).jpg

清乾隆黃釉地動儀是楊濤的藏品,地動儀的裂紋為百圾碎開片(開片是指瓷器釉層不完全開裂而形成的特殊肌理效果,百圾碎是指開片小且交錯重疊,較為罕見),晶瑩剔透。

   楊濤除了透過古董感悟人生,作為傳統文化推動者的他認為,古董收藏家肩負着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古董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命脈。歷史與文化不斷在演變,有些傳統也在漸漸流逝。拿語言作比方,時下年輕人的用語亂七八糟,不跟隨語法,正統的文法已慢慢被淡忘。古董記載着中國的歷史與優良傳統文化,把它們傳承下去,才是古董收藏家該盡的責任。」(記者:Ruth)

責任編輯:副刊 【文藝】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  古董看人生 歷史悟世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