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時評】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時評】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責任編輯:雨杉 2023-10-10 08:23:40原創 來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所謂「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人才至關重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致辭時披露,截至上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16萬宗申請,逾10萬宗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共收到逾5萬宗申請,逾3.9萬宗獲批。總計至今已有6萬名人才來港,超過政府年初定下全年3.5萬人的目標。上述數字令人振奮,證明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並沒減弱,這不單有助香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更重要是為保持香港長遠競爭力、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各地人才之所以選擇來港,主因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既保持自由開放、專業化、法治化、融資渠道多元化等傳統優勢,又有與內地龐大市場和大灣區完備產業鏈、供應鏈越來越緊密的新優勢。正因如此,海外企業以香港作為開拓內地以及亞洲市場的最佳平台,內地企業特別是創科公司亦以香港為「走出去」的最佳跳板。企業來港,人才跟着來,這是香港成為「人才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為了確保人才「引得進」,本屆政府在思維上有所革新,在政策上拆牆鬆綁。過往專才或優才欲申請來港,往往要面對費時失事的繁瑣程序,令他們「心裏沒底」。「高才通」之下,政府承諾四周內必有答覆,提高了確定性、透明度和有效性。與此同時,當局通過「香港人才服務窗口」,因應不同目標人才群組而制訂招攬策略和宣傳計劃,並與內地及海外多個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招商引才專組合作。香港能在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實施以來,迅速吸納6萬名人才,絕非偶然。

但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留得住」人才?香港最大缺點是生活成本過高,限制了人才發展事業的空間。要解決這個問題,當局可考慮為特定人才對象提供更慷慨的稅務優惠,同時興建更多人才公寓,推出房屋和子女教育津貼等等,讓他們可在無後顧之憂下,專心為事業打拼,為港創造更多更大經濟價值。

還須強調的是人才要「用得好」,要對準香港的需要。國家「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定位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樞紐、創新科技等「八大中心」。相關產業均是香港聚焦發展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創科發展更是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去年12月底,特區政府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四個範疇,引進世界各地具代表性或高潛力的重點企業,迄今接觸超過200家企業,當中近30間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其在港營運的規模,初期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港元,創造逾萬個就業機會。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正在香港迅速發展起來,這必將為香港科研創新增添動力,亦有助吸納更多適合香港、可以服務香港所需的人才來港。

人才是第一資源,香港在引才、留才、用人方面其實已做得不錯。但競爭是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特區政府再接再厲,不斷優化政策措施,為人才工作創造更好條件,讓香港匯聚更多天下英才。

頂圖:10月9日,第三屆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中新社

責任編輯:雨杉 【時評】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