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風自湘江來——湖南「種子」多米尼加生長記

風自湘江來——湖南「種子」多米尼加生長記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11-10 14:26:25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15000餘公里。

    這是世界地圖上,長沙到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直線距離。

    除了橫跨太平洋外,還要翻越平均海拔3660米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脈,以及穿過整個加勒比海。

    一粒種子,在自然風力的作用下,可以被帶到數千公里之外,這已是種子自然遷徙的最遠距離。

    但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黃瓜等蔬菜種子、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種子」,以及更多的各類「種子」,伴隨湘江之風,漂洋過海,在多米尼加的土地上,沐浴着加勒比海的陽光,正扎根發芽、開枝散葉、茁壯成長。

    2018年5月1日,中國與多米尼加共和國正式建交。

    這是友誼的「種子」蔚然成風的盛景,也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蓬勃發展的結果。

圖一.jpg

    10月23日清晨,溫暖的陽光照耀着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各,島嶼如一顆琥珀,在陽光下閃着光芒。

    2021年1月20日,湖南省與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各市締結友好省市關係,這是中多建交後建立的首對省級友城。

    自此,湘江之風所過之處,多米尼加花開滿路。

    今年10月下旬,記者輾轉30多個小時的飛行,來到多米尼加,近距離觀察湖南「種子」如何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

    田園之風

    「這種出來的黃瓜,真有點家鄉味」

    聖多明各市西北方向110公里,多米尼加農業部蔬菜研究中心,有3座由湖南人搭建的高標準蔬菜大棚。

    當地時間10月22日上午9點,烈日當空。蔬菜大棚內的自動噴灌系統嗡嗡作業。進棚不到10分鐘,悶熱又潮濕的空氣已經讓記者汗流浹背。

    來自湖南的3位農業專家正頂着三十五六攝氏度的高溫,與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凱文·拉斐爾交流和記錄蔬菜的長勢。

圖二.jpg

    10月22日,多米尼加農業部國家水稻培訓中心,來自湖南的三位農業技術專家何家樂、余雲祥和李磊(從左至右)在查看水稻生長情況。

    一年前,湖南隆平高科先後派出3位農業專家,帶着水稻、蔬菜種子和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來到這裏,實施湖南省與多米尼加農業合作項目。

    「嘿,何!黃瓜可以摘了!」 拉斐爾指着一株黃瓜藤,驚喜地招呼中方蔬菜種植專家何家樂。

    「口感不錯!」何家樂迫不及待地摘下黃瓜,招呼記者一起品嘗,「這種出來的黃瓜,真有點湖南家鄉味!」

    在異國他鄉種出家鄉的味道,讓90後的何家樂激動又自豪:「這是來自湖南的蔬菜種子在多米尼加試種成功結果的第一批品種。」

    多米尼加處於熱帶地區,常年氣溫偏高、雨水較多,在大棚內種植蔬菜極易出現病蟲害。

圖三.jpg

    10月22日,多米尼加農業部蔬菜研究中心,來自湖南的農業技術專家何家樂(中)指導當地技術員給黃瓜苗吊蔓。

    紫外線捕蟲燈、粘蟲黃板……專家們使出物理滅蟲絕招,一個個滅蟲神器派上場,引得當地農技人員讚嘆:「這比使用殺蟲劑更環保!你們太聰明了!」

    多米尼加土壤肥沃,但土質疏鬆,保水保肥能力較弱,影響農作物對肥料的吸收。專家們根據土質特點、蔬菜成長養分需要,研製了專用緩效肥料,採用穴施或溝施的方法,分期多次施肥,確保肥效更長、滿足蔬菜生長需要。

    「目前我們已經在這裏完成了蔬菜大棚建設、技術培訓的工作任務。」湖南省與多米尼加農業合作項目負責人余雲祥向記者介紹,「水稻、蔬菜品種篩選和示範栽培等項目,正在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

    今年7月,專家組完成了第一季的水稻種植試驗項目。水稻種植專家李磊介紹,通過引進湖南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當地的水稻品種產量由原來的畝產350公斤提升到了450-500公斤,增產超過20%。

    到多米尼加工作一年,「雙方越來越默契」是余雲祥的最大感受,「儘管技術和理念有差異,但因為共同的目標,我們在合作中真正做到了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湖南同行帶來了很棒的種子和很厲害的技術。從種下第一粒種子,到破土發芽、長出綠葉,再到今天收穫果實,這是我們合作最美好的開始,也是多米尼加和湖南攜手發展的最好證明。」拉斐爾說。

    科技之風

    「Muy bien!湖南農機,值得信任!」

    夕陽下,聖多明各郊外的維拉梅拉農場,一輛拖着圓盤犁的拖拉機正在犁地。

    「湖南農機,值得信任!」農場主阿爾弗雷德·費爾明指着拖拉機,豎起了大拇指。

    費爾明有好幾台拖拉機、收割機,都來自中聯重科。

    2021年,湖南向多米尼加農業部捐贈了一台中聯重科生產的甘蔗收割機,助力當地農業生產現代化。為保障甘蔗收割機使用,中聯重科委託商人弗朗西斯科·阿爾坎塔拉進行機器的後續技術維保服務。

    「開了,就知道好用。」通過甘蔗機的使用、維保,阿爾坎塔拉對中聯重科品牌有了進一步認識,成功申請成為多米尼加第一家中聯重科農機代理商。

圖四.jpg

    10月23日,多米尼加,湖南生產的拖拉機拖着圓盤犁在作業。

    「中聯重科第一批水稻收割機到多米尼加的時候,我推薦給了我的朋友們。」來自美、歐、日的知名品牌長期佔據着多米尼加的農機市場,阿爾坎塔拉說,「我堅信湖南農機的品牌和質量。」

    阿爾坎塔拉找到的第一位朋友就是費爾明。

    費爾明不以為然。他傲慢地對中聯重科農機海外服務工程師方立新說,「我和農機打了二十幾年交道,如果你們的產品不好,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隨後,一場收割測試在多米尼加的水稻田裏展開。結果,中聯重科水稻收割機的收割效率和籽粒的清潔度,比其他品牌收割機更高,而且機器故障率更低。

    「我會把我所有的收割機都換成中聯重科的。」得到測試數據,費爾明這樣向阿爾坎塔拉承諾。後來,不僅僅是收割機,費爾明的農場裏還多了來自中聯重科的拖拉機、圓盤犁……

    「湖南的農機非常先進,性價比高,為我的農民朋友們解決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售後服務,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用心。」 如今的阿爾坎塔拉儼然成了湖南農機在多米尼加的代言人。與記者交談間,他回憶起今年初在湖南考察農機企業的情景:「那裏的創新氛圍太棒了,期待以後會有更多的合作,有更多先進產品來到多米尼加。」

    當地時間10月24日上午,湖南-多米尼加農機展銷會上人頭攢動。多家來自湖南的農機製造商驚艷亮相,湖南農機企業向多米尼加捐贈46台農機。

圖五.jpg

    10月24日,湖南—多米尼加農機展銷會上,當地種植大戶試乘來自湖南的農機產品。

    「Muy bien(很好)!」摸摸方向盤、試試操作杆……多米尼加農業部部長林博·克魯斯在巡展時登上來自湖南的農機親自體驗。「非常感謝湖南在農業的不同領域給予多米尼加支持。湖南先進的農機產品很好地幫助我們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未來希望有更多先進的湖南農業、農機產品來到我們的國家。」

    「湖南農機產品服務多米尼加,有效推動了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為湖南農機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打開了新視野、新思路,開拓了更大的國際舞台。」 中聯重科農機公司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助理鮑捷說。

    互助之風

    「難忘支教時光,在心裏種下友誼的種子」

    10月的沅江市,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地球另一端的薩爾塞多市則是另外一幅濃墨重彩的夏日光景。

    就讀於薩爾塞多市米蓋爾·卡內拉·拉薩羅科技學校的米爾卡收到了一封來自沅江的郵件。郵件的作者是她的湖南老師杜艷新。

    2022年5月,應友城薩爾塞多市的邀請,益陽沅江市派出杜艷新、臧慧倩兩位老師前往當地的米蓋爾·卡內拉·拉薩羅科技學校支教。兩位來自湖南的老師,跨越萬里,在多米尼加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海外支教時光。

    「親愛的米爾卡,見字如面。你和你的同學們最近好嗎?我非常想念你們,也想念薩爾塞多的陽光。我的家鄉湖南沅江,已經進入深秋……此刻,這裏秋色浸染、秋風颯爽,疊翠流金宛若一幅絢麗的畫卷……」

    杜艷新在郵件中用圖文、視頻向她的多米尼加學生講述着家鄉美麗的秋景,並邀請她有機會來到湖南,身臨其境地感受這裏的秋天。

    「離校回國前,孩子們在寫給我的告別紙條上表達了對中國的嚮往與憧憬,很多人都希望有機會來到中國、湖南、沅江。」儘管支教已經結束幾個月,杜艷新還牽掛着她在多米尼加的學生,「多米尼加處於熱帶,氣溫常年都比較高,幾乎沒有秋天。希望他們通過我的郵件能欣賞到美麗的秋景,也想繼續帶他們多多認識中國、了解湖南。」

圖六.jpg

    10月22日,多米尼加農業部蔬菜研究中心,結束上午的工作後,來自湖南的農業技術專家與當地技術人員相互交流經驗。

    遠在萬里之外的米爾卡收到郵件非常高興。她告訴記者,湖南來的老師非常友善:「她們看起來總是笑盈盈的」。

    「我們去之前,他們對中國了解很少,更不知道湖南是什麼樣。」杜艷新和臧慧倩在教授英語課之餘,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給孩子們講述中國的人文歷史、湖南的風土人情,帶他們打太極拳、穿旗袍,沉浸式感受古老悠久的東方文明。

    「我非常喜歡跟着杜老師打太極拳,練起來像水一樣流暢優雅,中國武術真的很神奇!」回憶起兩位老師教授的中國文化課程,米爾卡的眼睛裏閃着光。

    今年4月,一段多米尼加女孩穿中國旗袍的視頻走紅網絡。這是臧慧倩在給多米尼加學生上中國服飾體驗課時拍下的一幕。當活潑開朗的多米尼加女孩穿上來自中國的旗袍,婉約的東方神韻撲面而來,中多文化在這一刻實現了神奇的交融。

    「怕我們吃不習慣當地的食物,他們經常會偷偷往我們的辦公桌里塞酸奶。」孩子們的單純、善良和熱情也感染着兩位老師,「最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年的時候,學校組織了晚會。當地的老師和學生們在晚會上表演了極具中國特色的舞蹈和舞龍節目,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後來我們才知道,為了讓我們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悄悄地提前練習了很久。」

    「在多米尼加支教一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難忘在多米尼加的支教時光,在同學們心裏播下友誼的種子。」臧慧倩的回答很堅定。

    友誼之風

    「太棒了!非常感謝!我記得你們!」

    「部長先生您好,很高興再次見到您。我是湖南日報的記者,從中國給您帶了份禮物……」

    當地時間10月23日,湖南文化旅遊媒體走進多米尼加推介會剛剛結束,記者在會場外找到了被人群簇擁着的多米尼加地區一體化政策部部長米格爾·梅希亞,將一張精美的照片送給他。

    這張照片是湖南日報記者拍的,定格了今年5月1日晚長沙舉行「中多建交五周年」一江兩岸燈光秀的精彩瞬間:夜幕下,多米尼加的紅白藍三色國旗映照在湘江沿岸的樓宇上,璀璨奪目。

    「太棒了!非常感謝!我記得你們!」梅希亞高興地接過禮物。

    今年初,梅希亞率多米尼加高級代表團來湘訪問時,曾來到湖南日報社和湖南廣播電視台,詳細詢問文化產業體系建設、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情況,並期望新聞媒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助力兩地文明交流。

    在湖南文化旅遊媒體走進多米尼加推介會上,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日報社分別與多米尼加國家電視台、多米尼加中華協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媒體將建立友好的互動機制,在內容交換、聯合製作、技術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非常高興能為家鄉的海外傳播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推介會現場,剛剛成為湖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外推薦官的豐雷先生很自豪,他對湖南媒體的國際傳播爆款產品如數家珍,「我看過你們的《出海記·走進非洲》系列報道,還有《袁隆平先生,我們來遲了》短視頻,很精彩、很動人。希望通過我的努力,一起在多米尼加講好中國故事、湖南故事,讓更多的多米尼加人了解中國、愛上湖南。」

    近年來,湖南在國際傳播中亮點頻出。從組建湖南國際傳播中心,到各類融媒體精品「出海出圈」,湖南正向世界展示一個具有中國特徵、富有湖湘特色的「立體形象」。此次,湖南省內兩大主流媒體與多米尼加當地機構的成功簽約,也將成為雙方開闢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合作新領域的最佳契機。

    風自湘江來,大洋彼岸百花開。

    湖南的風,帶着友誼和合作的「種子」,奔赴一場與多米尼加的約定。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五年裏,湖南與多米尼加聚焦發展、合作共贏,「開路搭橋」、互通有無,共同戰疫、守望相助……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都是希望。

    從湘江之畔到加勒比海岸,湖南與多米尼加正步履不停,攜手向前,共赴美好。

    他們的友誼故事

    跨國搭檔惺惺相惜

    何家樂(隆平高科湖南——多米尼加農業合作項目駐外專家)

    初次踏足這片距離家鄉1萬多公里的異國土地時,我的內心非常忐忑:陌生的國家,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人,還有陌生的語言……但熱情友善的多米尼加人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胡安·梅賽德斯博士是我在多米尼加交到的第一個當地朋友,他是多米尼加農業部蔬菜研究中心首席主管助理。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比如在建設蔬菜大棚時,胡安經常會充當我們的臨時翻譯,先用英語跟我們交流,然後將我們的訴求翻譯成西班牙語,再轉達給負責大棚建設的建築商。我們在採購建設大棚的物資時,他主動協助我們聯繫各類經銷商,幫我們砍價,力爭讓我們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材料。我們的大棚蔬菜種下去後,他經常來大棚查看,針對蔬菜生長情況,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工作上的默契讓我們在生活中也成為了朋友。每到當地的節假日,胡安總會早早地發來祝福;颱風來臨時,他會貼心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我們也會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裏為胡安送去糉子、月餅之類的傳統美食。

    胡安經常跟我說,工作中我們是跨國搭檔,生活中我們就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兄弟。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

    鮑捷(中聯重科農機公司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助理)

    在多米尼加工作期間,我們經常感受到中多兩國之間的友好氛圍。

    有一次,我們在當地的農場為農戶做培訓。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一直在旁邊聚精會神地觀察我們。農場主告訴我們,這是他的兒子,非常喜歡中聯重科的拖拉機,希望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拖拉機司機。我們馬上帶他坐上了拖拉機駕駛室,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發動機器讓他過了一把模擬駕駛的癮。小男孩開心極了,說希望能夠去中國,看看我們的製造工廠。當時這個場景被農場主拍下來,並上傳到了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看到這個視頻後,紛紛留言稱讚。

    我們覺得這種感覺非常奇妙,我們的農機設備漂洋過海來到多米尼加,不僅成為了當地農民的好幫手,也在他們心裏種下了中多友誼的種子。

    揮動友誼和快樂的臂膀

    臧慧倩(中共益陽市委辦公室外事專干)

    2023年5月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多米尼加共和國建交5周年,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受邀前往多米尼加開展「純粹中國·錦繡瀟湘」活動。我非常幸運得到了幾張演出券,並邀請支教學校的師生一同前往觀看。

    演出非常精彩,無論是民族樂器的演奏,還是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民歌演唱,都得到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采。尤其是演出團為多米尼加觀眾「量身定製」的節目——將一首由東聖多明各市長、歌手希門尼斯所創且家喻戶曉的歌曲與一段長沙話說唱結合,配合多種雜技形式登場,帶來別樣的體驗。表演結束後,我的學生們衝到台上與演員們牽手共舞,隨着音樂揮動友誼和快樂的臂膀。

    雜技表演激起了大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觀看演出的老師和學生們回到學校後便迫不及待地分享他們的見聞和感想。

    有位叫亞娜的學生,因為那段長沙話說唱表演對湖南方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特地在網上搜索查找,還專門找到我表達了學習的願望。我告訴她,湖南有一種叫花鼓戲的地方戲曲劇種,裡面糅合了最具特色的湖南方言,特別好聽,如果想學湖南話,可以從聽花鼓戲開始。於是我向她推薦了湖南花鼓戲裏傳唱最廣的《劉海砍樵》選段。亞娜非常高興,不僅開始自己學,還叫上了她最好的朋友一起唱。

    在多米尼加支教這一年,從陌生到熟悉,從相識到相知,我感受到了多米尼加人的友善和熱情,也感受到湖南與多米尼加日漸升溫的友誼,非常高興成為這一切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來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斌 劉穎 黃曉輝 陸薇 李征 辜鵬博)

    頂圖:10月22日,夕陽下的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各。照片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責任編輯:嚴燕紅 風自湘江來——湖南「種子」多米尼加生長記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