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嘉敏時間 | 對話李成】中美元首對話具突破性 中國以開放合作迎新局

【嘉敏時間 | 對話李成】中美元首對話具突破性 中國以開放合作迎新局

責任編輯:劉浩城 2023-11-23 15:54:5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李成教授接受香港商報「嘉敏時間」專訪,分享了他對中美關係及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看法。他表示,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領導人對話具突破性,給世界帶來了希望、理性和冷靜。在世界走向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和兩極化背景下,中國要反其道而行之,保持穩定、持續開放並加強國際合作,不斷開創新的發展局面。

中美對話體現領導人智慧

嘉敏:近期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李成:這釋放了在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人類社會面臨很多嚴峻挑戰的時候,包括出現戰爭與和平、貧富差距、逆全球化、泛安全化以及兩極分化這種時刻,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強國,以及人工智能強國,能夠繼續通過對話交流而不是通過對抗和衝突來解決我們所有的矛盾。在這種氛圍中,中美兩國領導人對話確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實際上是在中美關係急劇下滑的過程當中,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理性和冷靜。

嘉敏:我們也關注到,近期中美互動非常頻繁,您覺得中美關係發展前景怎麼樣?

李成:回過頭來看,這跟中國領導人的智慧是有很大關係的。中美間頻繁互動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的,首先是中國邀請了比爾•蓋茨和基辛格到中國訪問,實際上當時中美關係很難推動,他們倆來訪是民間行為,而且美國政府不一定允許他們到中國來,所以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美國四位部長(級)官員來訪,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外,其中有三位部長對中國的態度是比較務實的,尤其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跟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是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是美國政府少有的鴿派,所以這也是打開了局面,建立了貿易和金融的兩個機制,同時氣候談判代表克里跟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一直有溝通。然後是在國會這個美國政治重鎮——美國民主黨資深參議員、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來訪,提出了很多中美金融領域的合作,講了很多積極的話,這在美國國會很罕見。

第三步高峰便是美國加州州長紐森來訪,也起到了非常積極作用。這個路線是很清晰的,為習近平主席到美國訪問鋪平道路。

在此我們要為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勇氣和開拓精神點讚,顯示出一位政治家對中美關係這一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的重視。

中美間有很多問題如擦槍走火,包括經貿、科技、人工智能等很多方面的問題都需要談,並且建立了兩國軍隊之間的談判機制,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具突破性的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兩國元首達成的一些默契,具體的可能還需要假以時日才會全部宣布,但是可以想像兩國元首對有一個問題特別重視,就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維護人對核武器使用的控制,而不是讓機器跟機器自動來做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面對逆全球化 泛安全化 兩極化

中國要保持開放尋求合作

嘉敏:面對美國國內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和兩極化的趨勢,未來在中美關係上中國應如何作為?

李成:美國對中國有很多「批評」,有些批評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這與其自身的處境有關係,與其說是美國的傲慢,或者說是其稱霸世界的利益作祟,還不如說是美國的一種恐懼。這種恐懼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對中國的不了解,有對失去其世界領導地位可能性的擔憂,有兩個戰爭(俄烏和巴以)正在發生,同時也與其對台灣海峽及南海局勢缺乏準確判斷有關,所以對於這方面中國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美國民眾認為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沒有給他們帶來好處,而只是美國的華爾街和商界獲得了利益。面對中國的強大,他們看不到給自身帶來什麼好處。所以對中國來講,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了解美國人的心態,另一方面要把蛋糕做大,讓大家都互惠互利。

中國的發展是普惠的,是對全世界都有利的。美國有時候很狹隘,老是講兩極化,或者是更明顯地泛安全化。當國家安全被泛化後,人為壁壘只會導致分歧加深、各走極端。

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對安全問題很重視,但我的建議是,中國必須要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中國能夠維持社會穩定。而在有些國家,維持穩定都很困難。政治的撕裂,貧富的差距,有很多社會矛盾。如果中國能夠穩定,就會有更多的信心去開放。通過開放,帶來新的發展局面。

香港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樞紐」

大灣區活力與速度令人驚嘆

嘉敏:您曾經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38年,是什麼原因促使您回到香港發展?

李成:回到香港有很多因素促成,但更多是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從我當年走出去學習到現在,世界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目前這種環境下,作為智庫學者,尤其是研究中國的智庫華人學者,有時候比較難有作為,但是到香港來,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因為香港正處於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時期,她始終是中西方的一個橋樑,而且她的多元化、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學術上的氛圍,都是我所希望的。

中美關係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急劇下滑,地緣政治出現動盪、衝突。在此關鍵節點上,香港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更適合成為研究中國與世界治理問題的「樞紐」。

最主要的是想通過在香港目前這個特殊時期,能夠做一些高質量的、來自多方面的帶有不同觀點、不同視覺的研究,來使得中美兩國或者全世界看到,在現時風雲突變的世界中,彼此之間還是有很多共同利益。我們研究的目的不是指出誰對誰錯,而是要指出和平和發展的重要性。

嘉敏:與世界幾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科技方面的發展特點是什麼,前景怎麼樣?

李成:粵港澳大灣區容納了很多很多的人才,廣東本身就是在世界GDP排名第八第九,而且融合了香港和澳門的力量,加上廣東本身的輻射作用,非常了不起。所以我到大灣區後非常興奮,這是經濟、金融、科技發展的亮點,深圳的速度是令人驚嘆的。

嘉賓檔案

   李成,1985年赴美讀研究生、博士,2006年加入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在美國學習、工作38年之後,李成將自己職業生涯的新起點放在了香港。今年7月,他正式任職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記者:李穎 謝嘉敏 視頻:劉浩成 趙師越


責任編輯:劉浩城 【嘉敏時間 | 對話李成】中美元首對話具突破性 中國以開放合作迎新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