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化「兩創」的山東實踐】樹立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

【文化「兩創」的山東實踐】樹立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11-29 14:24:29 來源:香港商報網、大眾日報

    山東文脈綿長、底蘊深厚。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文化「兩創」工作十分關心、寄予厚望。2013年11月,總書記在曲阜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大方針。2018年6月在山東視察時,再次對山東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提出殷切期望。2021年5月,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又一次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十年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守正創新,深耕人文沃土,聚力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山東力量。11月24日起,大眾日報推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 文化『兩創』的山東實踐」全媒體報道,今日推出綜述《樹立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

    朝聞先賢教誨,夕臨山高海闊。一張「高鐵環遊齊魯」套票,沿途可以打卡泉城夜色,賞玩淄博琉璃、濰坊風箏,看海踏浪逐沙,感受紅色沂蒙,還可以邂逅儒學詩禮和巍峨泰山。

    近年來,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深耕齊魯人文沃土,創新探索文化「兩創」路徑,打造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四大文化體驗廊道和沿膠濟鐵路文化體驗線,培育形成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構建國家文化公園引領、文化交通線貫穿、文化體驗廊道示範、文化傳承發展片區支撐、全域文化「兩創」和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創新空間展示,文化體驗廊道出彩出圈

    每年11月初,東營黃河口進入最佳觀鳥季。對於來自上海的耿國華來說,今年的「沿着黃河遇見海」黃河口國際觀鳥季活動遠超預期,鳥類之多、濕地之好,讓他連稱兩個「沒想到」。

    耿國華到過不少入海口觀鳥,卻依然被「震撼」。兩天半的比賽中,他和隊友每日天不亮就出門,帶着望遠鏡、相機等「長槍短炮」,分別在3條觀鳥旅遊精品路線上觀鳥、記錄,待日落才返回酒店。不僅拍下北朱雀、白鵜鶘等「新品」,還斬獲了「貢獻獎」。

    「飛舞的鳥兒,像雲一樣。這是在其他地方從未見過的奇觀!」當耿國華返回上海,把這份「震撼」講給朋友,不少人慕名前往黃河口,賞萬羽翔集。

    提供高品質文化旅遊產品,是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的特色。山東扛牢責任擔當,全面布局「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打造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

    背上相機,隔三差五去位於淄博市博山區紅葉柿岩景區內的柿岩古村轉轉,這是博山攝影家協會主席王延剛的習慣。「這個古村落就在齊長城腳下,群山環抱、山奇水秀,非常原生態,有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築,來這裏的遊客絡繹不絕。」王延剛說。

    鄉村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文化「兩創」則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覆蓋全省1200多個鄉鎮(街道)、5萬多個村(社區)。其建設,突出鄉村文化特點,強化特色產業帶動,讓村民賺上「文化錢」「旅遊錢」「生態錢」「產業錢」。

    「文化體驗廊道具有推動文化保護傳承、旅遊提質升級及促進鄉村振興、交通完善、生態保護、數字建設、基層治理、區域協調發展等多種功能,對山東塑造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推動『一群兩心三圈』協調發展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建勇說。

    「山東手造」「山東智造」激發產業發展動能

    11月23日下午,剛下電商直播間,非遺魯班鎖代表性傳承人李浩又拿起他惦記的魯班鎖。在一群自然風乾的木材中間,他熟練地選材,打磨拋光。「魯班鎖看似簡單,卻凝結着不平凡的智慧,是中國古建築中榫卯結構的集中展現。」這些年,李浩和老師傅們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引入現代化生產模式,研發生產的文房辦公、榫卯家具等文創家居產品,暢銷海內外,帶動了滕州當地村民致富。

    強產業、強創意、強展示。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打造手造重點產業集群,讓傳統手工藝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為更多人所喜愛和傳承。越來越多的「山東手造」走向國際舞台,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先進技術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支撐。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山東智造」不斷豐富新文化產品和應用。

    鯊魚呼之欲出、潛艇逐漸逼近,正當觀眾屏住呼吸時,一隻「蠢萌」的海豹擺尾游過,AR/VR、裸眼3D、數字大屏等技術讓「沉浸式海洋世界」撲面而來;通過對雲計算能力、AI算法效率的提升,海信聚好看將數字人的生產周期從數月縮短至2周……這樣的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如今在山東越來越多。

    山東把文化「兩創」成果用更多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技術、應用呈現展示,出台扶持政策,搭建交流平台,培育壯大網絡視聽、沉浸式光影秀等行業「藍海」,着力構建「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特色園區」的產業生態。

    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活動現場,噴泉與聲光電、全息投影相互融合,夜空中的《論語》、孔子周遊列國的景象,太震撼了!」來自陝西的遊客吳靜對暑期的「尼山之旅」印象深刻,「光影水秀和儒家經典結合,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交織,這趟來值了!」

    在保護好孔廟、孔府、孔林「老三孔」基礎上,曲阜建設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和尼山聖境為代表的「新三孔」,讓人們能夠多方面地探尋孔府舊藏,體悟儒家文化發展脈絡。

    以文塑旅,讓旅遊更有「詩」意。山東着眼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闡釋和現代化表達,大力推進場景革命,豐富沉浸式體驗,讓考古游、非遺游、博物館游以及「文旅+」「+文旅」持續煥發生機活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文旅新業態新場景火爆「出圈」,泰山、大明湖超然樓、東平「大宋不夜城」等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青州古城,每逢重要節假日,《衡王嫁女》《馮溥教子》等節目都會在偶園準時開演,這是當地專門為展示偶園歷史人物而量身打造的節目,很多遊客感嘆「景點內的文藝表演,讓參觀有了文化靈魂」。

    目前,當地已形成了非遺文化展示交流一條街,成為旅遊消費及城市歷史文化體驗的核心。「歷史文化遺存需要『活化』,千年古城才能煥發光彩。這些年,我們通過全力促進文旅融合,實現了全域旅遊的突破性發展。」青州古城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元德說。

    以旅彰文,讓文化更好地走向「遠方」。近年來,山東實施千家景區煥新工程,豐富體驗場景、迭代更新產品、拓展綜合功能,開展「文化活化故事化」行動,鼓勵把典故傳說、歷史事件、名人故居等深度融入景區景點、文創產品和展示體驗,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文化旅遊目的地。(記者 孫珂 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 張春宇)

1701237070680.jpg

責任編輯:嚴燕紅 【文化「兩創」的山東實踐】樹立文化「兩創」空間展示新標桿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