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受益於港府創業資助計劃 逾200青創團隊灣區覓機遇

受益於港府創業資助計劃 逾200青創團隊灣區覓機遇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3-12-24 08:41:3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為支援有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於2021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並批出1.3億元予16個獲資助機構,最終成功招募217隊青年創業團隊。九龍社團聯會是其中一個獲資助機構,該會舉辦的「創業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收到近300份申請書,經過兩輪甄選,最終有13個團隊突圍而出、獲得約40萬元的免償還資助金。九龍社團聯會秘書長顏汶羽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期望經過三年扶持後,有關團隊能夠自負盈虧地運作下去。他強調港青只要敢想、敢拼、敢搏,創業是有機會的。

青創資助計劃成功招募217個團隊

事實上,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發展,早在去年12月公布的《青年發展藍圖》,提出超過160項具體行動和措施。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近日表示,特區政府致力為青年打造施展才幹、實現夢想的舞台,並用好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切入點,推動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下,至今已批出約1.3億元,成功招募了217個青年創業團隊,全力支持港青在大灣區創新創業。不少團隊在特區政府、香港各界、廣東省政府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下,成功落戶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1.png

陳國基早前主持「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 地聯盟」啟動儀式。

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下,獲資助機構將為獲選的青年創業者提供最多60萬元資本資助,同時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入選創業團隊的業務範圍,涵蓋研發創科項目、零售、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品牌設計、教育等,一些團隊已落戶香港、東莞、深圳、惠州、廣州、珠海和佛山等。

作為獲資助機構之一的九龍社團聯會,其舉辦的「創業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於2021年展開,最終有13個團隊獲選,並按資助期自行營運,計劃為期三年。顏汶羽說,首先,該會提供了「一對一」配對,行業專家會與創業隊伍一同工作,有問題時可作查詢;其次是舉辦大型指導會,教授會計、法律和公司牌照等知識;第三是舉行創業交流會,讓不同獲資助機構之間的創業團隊交流。

今屆創業團隊成功率高於預期

顏汶羽表示,自今年初全面通關後,多次帶領創業團隊前往內地城市交流,現時有七個團隊分別入駐位於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的雙創基地。因應「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的資助期於明年2月4日屆滿,計劃在1月13及14日進行「創無限.創業青年交流展暨計劃總結會」,與其他創業隊伍一同展示成果。

顏汶羽在談及計劃成效時表示,從政府角度思考,資助計劃旨在幫助年輕人創業,而非展現一個又一個的失敗例子,他期望參與者能講出成功之道,供日後有意創業年輕人參考,避免走歪路,做好香港青年創業的氛圍。他說,今屆創業團隊的成功率比想像中高,有信心其中八、九成可在資助期完結後繼續經營成長,創造出更多成功故事。

顏汶羽坦言,自己更注重計劃是否有意義,而「話頭醒尾有限公司」是最讓他有感覺的例子。他認為廣東話音樂受內地歡迎,期望能幫助團隊走進內地市場,開拓表演平台,讓團隊成為其他初階音樂人的發展範例。

何英瑋從劍擊場走入音樂圈

「創業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共有13個獲選團隊,當中包括「話頭醒尾有限公司」。公司創辦人何英瑋表示,自己喜歡做音樂,而有資金會更容易一點,因此申請資助計劃。2021年至今,他已前赴馬來西亞與內地進行29場巡演,期間認識很多音樂人,更於線上發布作品。

3.png

前劍擊運動員 何英瑋轉型做音樂。 圖為他與顏汶羽(戴眼 鏡者)對談。 記者 馮俊文攝

曾是前香港劍擊代表隊運動員的何英瑋表示,在每日練習時,日漸發覺自己只在獲得獎牌時才感到開心,否則便會有失落感。幾番考慮之下,他最終決定離開劍擊界。何英瑋後來在40多個國家流浪,看見許多人喜歡唱歌跳舞,繼而發現音樂可以聯繫不同人,於是他開始把音樂當成日記來寫,漸漸喜歡上音樂。

盼當局簡化申請

表演場地手續

何英瑋笑言,能夠進行29場個人專場是很「有型」,在過程中認識不同音樂人,也有藝術家觀賞後喜歡他的音樂,當自己欣賞完對方的作品後亦覺得很好,於是他把不同地方的詩人與音樂人帶到牛棚藝術村畫廊進行《原聲畫廊音樂會》,與不同畫家的畫作構成即興表演,整個過程很開心。

特區政府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之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何英瑋坦言,當時面對很大困難,有兩年時間接近零演出,故此他把資金用作繳付租金,瘋狂創作歌曲。他說,在今屆計劃三年期內,有兩年屬於反常時期,期望政府審視這些困難境況,考慮扶持一下創業團隊。他又建議當局提供更多表演場地和簡化申請手續,投放更多資源,以及善用宣傳平台。

陳郁踏出舒適圈 灣區織夢

「糸本文化」是另一個從「創業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團隊。「糸本文化」創辦人陳郁表示,計劃提供的起動資金可用作進行開發和測試,而他在交流期間還認識內地不同工場,令未來生產更有效率。

4.png

陳郁認為創業對其來說是一種本能。 記者 唐信恒攝

34歲的陳郁是一位傳統編織工藝師和纖維藝術家,由2015年創業至今,仍未有機會把藝術作品做成產品、讓人們帶回家。他起初只打算製作服飾,未來會嘗試做竹籐編織的家具,而透過今次資助計劃,他希望能串連更多不同地區的工藝師一同努力,他已找到雲南、貴州、廣州、日本和泰國的布料,希望藉着重新演繹,探索創作新作品。

5.png

陳郁於泰國、雲南、 貴州搜集得來的布料。 記者 唐信恒攝

港府資助計劃申請流程順暢

陳郁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申請流程順暢,而他以往創業時亦有申請其他資助,但很多以報銷形式進行,部分更要在指定單位花費,但今次則沒有限制,是他接觸過彈性最大的計劃。陳郁稱,由於廠房不習慣應對手工織布,因此需要找尋小板房或小工場。而現時產品生產後,工作坊學生有興趣便會購買,知名商場亦有洽談寄賣事宜,他希望優先推出衣服。因創業階段正值疫情,很難與廠商有效溝通,生產速度和質量都不穩定,他在開關後馬上到廣州、佛山和東莞,發現不少小廠已倒閉,導致生產成本大增。他認為資助計劃可令自己有信心,靜下來嘗試做更多研究。

陳郁表示,要踏出舒適圈很困難,而申請到「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他前赴廣州、珠海、南沙、東莞等地,直接接觸當地人士,最終決定於東莞落戶,希望藉園區去認識其他生產單位。他提及,現時很多廠房由第二代經營,部分人很有熱誠,願意嘗試新變化。他們亦分享近幾年在內地營商心得,並鼓勵自己到訪貴州、雲南拜訪兩個中國當代非遺傳承人。

「糸本文化」明年在香港和外國幾個地方都有展覽,陳郁希望能把展覽、體驗和文創更緊扣起來,把相關文創產品在展覽期間同步推出,讓人們有興趣體驗或購買。記者唐信恒

責任編輯:鄭嬋娟 受益於港府創業資助計劃 逾200青創團隊灣區覓機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