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前海推進港深融合譜寫新樂章 《前海規劃》發布入選「2023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

前海推進港深融合譜寫新樂章 《前海規劃》發布入選「2023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1-26 08:33:3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去年年末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前海規劃》)以其明晰的戰略方向與細緻的規劃路徑引起了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也因此,《前海規劃》發布昨日入選了「2023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

 自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覆實施《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2010-2020 年)》十三年以來,前海已成為新時代「制度創新策源地」和「改革開放試驗田」, 以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而《前海規劃》的發布毫無疑問將為前海的建設打開新篇章。

41.jpg

 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戴傑向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楊珊女士致送感謝狀。

 雙向奔赴 前海成為港深融合先行區

 若要問前海最為閃耀的標簽,那必然是「深港合作」。前海自誕生之日起就致力於推動深港兩地深度的制度對接,服務港人港企,以圖助力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將香港的先進經驗引入內地,為全國範圍內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十三年來,前海累計推出惠港政策超200條以上,成為港人港企知曉率最高的內地區域,並推出8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88項在全國推廣,實際利用港資336.6億美元,孵化香港創業團隊600家。

 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宗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前剛到過前海,平時也經常到前海,如今前海配套建設已經相當齊全。《前海規劃》出台後,更加體會到,現在是到前海投資創業的好時機。

17.jpg

前海風投創投集聚區

 在這種發展態勢下,《前海規劃》又為前海帶來新的戰略定位——「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將深港合作從1.0版升級為2.0版。從合作到融合,不僅是從共同的利益出發,更是從認知、情感上融為一體。在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歷史大潮流下,香港調整了發展思路,主動與深圳融合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從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到香港特首2023施政報告、香港特區政府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都可以看到深港兩地雙向奔赴,走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表示:「從深港『合作』變為『融合』對前海意義重大,因為『合作』更多是物理移動意義上的合作,包括港資港企來深投資,港人來深消費等,側重人和物的跨境流動。而『融合』則是要將前海打造成『兩制』融合試驗區,讓其在一個特定區域疊加、融合,使深港從物理移動的合作變為化學反應式的合作,進而達到『1+1>2』的效果。」方舟認為,措辭的改變不僅說明前海在深港合作方面的戰略定位大大提升,更標誌着整個「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新階段。

18.jpg

 規則銜接不斷深化 必將孕育更多變革的種子

 《前海規劃》中,頻繁提到了對接港澳,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要不斷深化,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認為,這意味着前海的各項工作會加速推進,並意味着港深兩地的合作機制還需要有一些創新和突破。他表示,《前海規劃》可以放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大框架下去看。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是三個區域、三種法律、兩種制度。「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中,粵港澳如果能夠對接恰當,協調一致,那麼它將發揮有利的效果,反之則會成為一種發展的制約。所以,《前海規劃》中提到的各種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也確實是未來前海需要率先進行探索和突破的事情。

19.jpg

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

 九龍總商會理事長袁家樂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海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平台,一路以來都在不斷發布更多新政策及新措施。未來確實應該更多結合香港方面優勢,譬如應該更多注重法律方面的規則銜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更多考慮如何完善企業法律保障,為企業節約成本,才能吸引到更多港企進駐。

 當前,《前海規劃》已注意到這方面現實需求,在多領域推動「一體化」發展。比如,支持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以及在前海投資的香港商戶取得香港機動車臨時入境機動車號牌和行駛證後,通過深圳灣口岸多次駕駛機動車往返深港。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平台,建立離岸柔性引才新機制。建立國際職業資格認可清單,推動符合條件具有港澳或國際職業資格的金融、稅務、規劃、文化、旅遊等領域專業人才備案或註冊後在前海提供服務。

 推進與香港公立醫院在管理體制、醫療服務等領域合作,探索利用「長者醫療券」資助香港居民使用更多醫療服務,擴大香港病人跨境轉診服務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優化港澳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註冊審批流程。

 除繼續對符合條件的港企以及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繼續實施「雙15%」稅收優惠,對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也將予以免徵等。

20.jpg

航拍前海

 並且,《前海規劃》還強化了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賦予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的定位,要求在區域治理、營商環境、現代服務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打造首創性、標誌性改革品牌,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同時,明確提出用足用好深圳特區立法權,可根據前海改革開放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依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推動前海在「深港合作、現代服務業開放、要素市場化配置、科技創新」等領域率先探索。這些讓許多論者相信,未來在港深兩地體制與機制對接中,將出現更多創新與突破。

 建設高品質生活圈 打造港澳青年創業家園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深圳是最受香港求職者歡迎的內地城市,港人「北上」前海就業、創業的意願也逐年增長。《前海規劃》也明確提出,將優化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到2025年香港居民就業人數達到1萬名。

 對此,香港的企業家亦深有感觸。宗第表示,前海吸引港青落地力度大,信心足。2023年7月20日,前海管理局制定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業創業發展的十二條措施》(以下簡稱《十二條措施》)正式出爐,宗第盛讚《十二條措施》為港澳青年到前海創業提供了全方位支持,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香港年輕人落地前海。

21.jpg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

 以事業留人的同時,前海也注重以生活留人,將面向國際建設高品質生活圈,打造港澳居民新家園。國際化專業化教育、高品質衛生健康服務、文體旅遊繁榮以及豐富港澳居民證件應用場景等,對於吸引人才都非常重要。在前海創業的香港青年劉佳認為,對於港人而言,前海將會是一個港澳居民新家園,加深青年來前海創業及就業服務,並且聯合推動各項青年基金,全方位幫助港澳人士落地,未來前海將會是更高效、更高速、更高質,深港融合發展也更深入人心。

 宗第表示,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亦有不少會員單位到前海註冊公司,以服務業為主,覆蓋法律、會計、創投等行業。而到前海投資創業的會員單位中,約半數是年輕人,表現十分活躍。香港中小企業多數從事進出口貿易,宗第亦期待,前海未來能在外匯兌換方面給予更多相關優惠及便利,降低中小企業貿易結算成本。

 想港人之所想 香港商界冀與前海更多交流

 「我們曾向香港特首提交關於前海金融發展、跨境數據互通合作、北部都會區建設等專業領域建議,這次欣喜地看到相關內容在《前海規劃》中得到體現,大家都非常激動,對前海未來發展倍增信心和充滿期待。」前海香港商會首席會長、香港佳寧娜集團副主席馬鴻銘期待,未來前海能更進一步推動更多「行業所需、港人所想」落地生根。

22.jpg

 馬鴻銘認為,《前海規劃》戰略明確、目標長遠、規劃細緻,深度結合香港發展戰略和目標,計劃與香港開展更加緊密合作,加強兩地各領域全方位鏈接,實現區域發展共贏。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華勇談及去年年末《前海規劃》出台,楊華勇表示,香港人、尤其是商界人士,都非常重視及關注前海的發展動向,前海一路走來,發布了很多利好港人港商落地前海就業創業投資的政策。有目共睹,香港現代服務業向來是香港的優勢產業,譬如會計、審計類的產業,很多專業機構在前海設分支,亦都發展得很好。

 另外金融方面、法律方面,楊華勇表示,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上,結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資金雙向流動橋樑的地位,前海在金融和法律方面可以探索發展空間仍然很大,期望《前海規劃》能進一步加速港深融合,尤其是金融和法律方面進一步深入對接,攜手做大做好。前海是港人港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抓住內地市場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港商投資前海,都是希望可以通過前海輻射到內地更廣闊的市場。我本身亦期待未來與前海方面有更多交流對接。」他說。

 1月25日,在深圳舉行的「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最好結果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就表示,接下來,前海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以自由便利為重點,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以互聯互通為抓手,打造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以優質高效為導向,打造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奮力開啟前海開發開放新局面,努力交上一份優異的答卷。(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王娜 陳彥潔

23.jpg

 頂圖:1月25日,「2023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評選揭曉暨頒獎禮在港圓滿舉行。

責任編輯:靜文 前海推進港深融合譜寫新樂章 《前海規劃》發布入選「2023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