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社協提11項建議 促助兩地分隔家庭

社協提11項建議 促助兩地分隔家庭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2-11 13:47:4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今日(11日)召開新年申訴會,讓兩地分隔的單親媽媽及子女訴說苦候未能團聚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以及提出新年願望。

 據了解,兩地分隔單親的小朋友新一年最想要是一家團聚與自力更生。社協研究發現,73.1%兩地分隔家庭等待團聚已11年或以上,由於單程證名額類別現時沒有涵蓋這類家庭申請,讓在港子女申請內地父或母到港照顧他們,子女年少需要照顧及養育,家長卻未能來港,到18歲以上,家長才以60歳年老無依靠名額來港團聚,令香港再添老化人口,對家庭及社會發展都不是好事。

 社協續指,兩地政府2011年才將之前用剩的每日單程證名額調予超齡子女,過去10年平均每日只用94個,估算有過千名香港人未成年子女靠內地父或母親以探親證來港照顧,3個月要隨家長回鄉續證,需缺課和影響學業。假如家長獨自回內地續期,95.2%子女需獨留在家,90.4%兒童表示缺乏安全感、84.6%感焦慮與71.2%感害怕,不利兒童身心健康和社交發展。社協促請兩地政府應將剩餘名額撥予特別批准兩地分隔單親家庭家長來港,既可工作,增加香港勞動力,又不會增加單程證名額。

 此外,入境處沒有家庭團聚審批權,只能接獲求助個案後向內地公安局反映,等候酌情批准,內地公安局亦有權拒絕或不接納處方要求。由於兩地缺乏統一官方架構處理審批,變成各省各地方各有政策,處理不一,兩地分隔家庭不知道該向哪一個地方查詢,故兩地政府應加強緊密交流,設立查詢部門,有公開途徑讓申請人了解進度。

 社協表示,政府去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特別計劃」和「行業計劃」以外其他行業的企業有較大彈性申請輸入勞工,但現時很多人申請外勞,中介費用變得更昂貴,介乎3至5萬元,兩地分隔家庭絕對難以負擔,加上本來已居住香港,組織促當局應考慮放寬住所安排,容許在港已有居住處成為宿舍,酌情鬆綁外勞住宿條件,容許先請後培訓、在港處理補充勞工計劃(招募、面試等)甚至在港設有専門聘請外勞中心處理,令家庭不用支付大筆中介或申請費。

 社協認為,孩子是香港的未來棟樑,兩地政府應及早作出支援,以助健康成長,日後貢獻社會,並提出多項建議。

 第一是兩地分隔家庭應為精準扶貧的對象之一,針對其需要,作出支援。第二是兩地政府應加速安排香港單親子女的內地媽媽酌情批准單程證來港定居照顧子女。第三是特區政府應立即聯絡內地商討,將之前剩餘的單程證名額撥批兩地單親媽媽來港定居照顧子女,給予特區政府內地申請輪候來港團聚人士資料與入境審批權,於150個名額內的其他類別加入單親來港照顧年幼子女的類別。

 第四是一年多簽探親政策應惠及子女為香港居民的單親父/母或再婚單親。第五是特區政府應行使酌情權,批准特殊困難的母親身份證留港照顧子女,雙程證來港如有需要可在港續期。第六是恢復2003年之前優惠政策,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可享與香港居民相同醫療費用。

 第七是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應仿效社署綜援,准許兩地分隔單親兒童申請。第八是社署的服務及食物銀行服務應涵蓋兩地單親家庭雙程證家長。第九是社署家庭服務中心和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應為雙程證母親及其子女提供服務。

 第十是「補充勞工計劃」公開與透明申請途徑,或在港設立申請部門、提供可合法中介名單,彈性處理需僱主提供宿舍安排,讓居港雙程證人士可與在港子女同住。第十一是應成立兩地家庭團聚協調機關,協調申請、監督審批、處理投訴,保障婦孺權益。

責任編輯:黃鶯 社協提11項建議 促助兩地分隔家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