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粵港澳互相成就  大灣區商機處處

粵港澳互相成就 大灣區商機處處

責任編輯:童越 2024-02-18 13:28:4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5年來,《綱要》提及的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四大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均取得積極進展。在這些平台的示範、牽引下,粵港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在這些平台,港人港企不論是創業、就業,還是生活便利均達到了新高度,正在成為大灣區港人優質生活、工作的新家園。

 政策密集出台  粵港互動頻頻

 2023年9月7日,40個項目集中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也在同日正式開園。這得益於當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正式公布。與之相對應,10月,香港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建設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香港園區和新田一帶),釋放出更多深港協作的積極信號。

 這不由讓記者聯想到,2021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使前海成為深港合作的新起點。一個月後,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雙城三圈」空間格局概念。歷史似乎就是如此巧合,內地與香港心心相惜,似乎兩年的時間裏重演了一回。但所不同的是,前海先有《方案》出台,在2023年國務院又出台了與之相配合的《發展規劃》,而香港北部都會區也由《發展策略》,進一步落實為《行動綱領》。

 不僅於此,香港特區政府還在積極推進前海合作區和河套合作區協同發展,在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河套」一詞出現了13次,「前海」一詞出現了8次,其中前海是金融業合作是重點,明年中完成港深西部鐵路次階段研究,而河套則是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探索創新舉措。

 而在此後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一體推進與示範引領相結合,對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作出部署,注重發揮功能平台引領帶動作用。前海、河套、南沙、橫琴示範引領作用再次凸顯出來。

 金融合作頻頻先行先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服務業佔香港GDP(本地生產總值)總量的98%,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倚重,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大細分服務業領域。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服務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在銀行、證券、外匯、保險等領域的金融服務能力,均處於領先地位。如何發揮香港金融優勢,更好促進其融入大灣區發展,同樣也有賴於政策先行。

 國務院於2021年9月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國務院2022年6月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前海、橫琴、南沙加快推進與香港、澳門的金融互聯互通,打造金融市場率先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提出,要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金融開放創新為重點,加快推動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202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俗稱「前海30條」)。兩份意見緊扣粵港澳跨境金融合作這一鮮明特色,涵蓋金融機構、市場、業務、監管、人才等多領域合作,有利於粵港澳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和市場融合,推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進入新階段,進而促進粵港澳三地更多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前瞻性產業布局。《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也明確表示要加快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南沙建設專項措施,推進南沙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加快探索在資本市場、科創金融、跨境保險、綠色金融等領域擴大與港澳地區的雙向金融開放合作。2023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印發實施《關於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的意見》,聚焦現代金融、文化旅遊、科技創新、醫藥健康、專業服務和其他領域等6大領域。

 正是得益於這些政策,粵港在跨境金融合作方面近年來頻頻有新動作,其中又以深港金融合作表現最為突出,深港金融市場目前已實現「六個聯通」——深港通、跨境理財通、債券通、EFT通、保險通、匯兌通。據深圳地方金融管理局官員介紹,截至2023年底,「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超過75萬億元;深圳聯動港澳保險機構開發跨境保險產品,累計備案8款跨境醫療產品和59款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10家財產險公司開展跨境車險業務;深圳約佔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一;深港兩地美元、港幣、人民幣實時結算,目前深港匯款最快2分鐘完成。

 給港人更多創業就業機會

 去年9月正式開園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首批16家香港企業機構組團入駐,這是香港科創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大灣區拓展的一個縮影。據悉,香港將會把落馬洲、新田一帶發展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合作區;香港科技園公司將啟用「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及「大灣區創科快線」,並建立孵化中心網絡,協助香港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

 大灣區正成為香港青年創業的樂土,前海青年夢工場常年聚集100多個香港創業團隊。廣州南沙開發區官員向記者介紹,南沙以「五樂服務中心」為平台,圍繞解決港澳青年在內地發展的痛點、難點,實施了一系列舉措,落地了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發布了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新十條」措施。截至目前,南沙集聚了港澳青創基地10餘家,累計引進港澳青創團隊(項目)400多個。

 香港亦有多項計劃鼓勵拓展大灣區,2011年啟動的「數碼港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已有數千名粵港青年參與,開發逾500個項目。還有「數碼科技實習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多項人才支持計劃。香港特區政府在2019年3月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基礎上,2021年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收到畢業生求職申請超過2萬份,2022年已有近1100人入職。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不久前表示,香港目前十分注重科技創新與科創發展,並且致力於推動大灣區的融合。我們鼓勵香港的初創企業可以在香港做科研,在深圳打板,在東莞、中山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包括「港澳藥械通」政策,「粵澳社保一窗通」投入使用,粵澳職業技能「一試多證」專項合作落地,廣東省開啟了定向港澳特區選拔公務員等,為港澳人士在大灣區城市便利生活提供支持。其間,四大平台為港人量身訂作做,營造港澳居民熟悉的環境。比如廣州南沙,在慶盛樞紐區塊規劃建設了港式國際化社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全國首個非營利性港人子弟學校相繼開學,並配套建設了港式的醫療、政務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給港人提供更優質生活環境。2022年,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將南沙建成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到2035年,區域內港澳居民數量顯著提升。

 冀更多「要素流動」先行先試

 去年底,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張虎表示,下一步,將強化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在要素流動、產業合作、跨境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給港人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此前在大灣區企業家論壇中表示,「與歐盟相比,處於一國之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在要素流動、人員往來便利方面,與27個不同主權國家的歐盟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當中的差距正是我們改革提升的巨大空間。」

 郭萬達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這也是世界上其他灣區建設所沒有的先例。在這個基礎上,灣區之內亟須改進要素流動便捷化問題。加快體制和機制層面的創新。另外,要素的流動也意味着標準和規則的對接,法律的對接。規則對接了,要素流動了,既實現跨境基礎設施「硬聯通」,又實現規則要素的「軟聯通」,可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降低大灣區的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於大灣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提高。

 郭萬達建議,香港優勢服務業(金融、物流和供應鏈服務、專業服務)應與大灣區四大平台加強協同,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目前,大灣區內地企業對先進服務業的需求日益旺盛,香港在國際化商業網絡、國際規則等的豐富經驗,正是大灣區內地企業所急需的。香港可藉「一帶一路」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的橋樑作用,做好「走出去,引進來」。除促進大灣區企業等主體要素通過香港「走出去」,亦可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投資引到內地、引到大灣區、引到香港。(記者  童越)

 頂圖:珠海橫琴金融島(新華社圖片)

責任編輯:童越 粵港澳互相成就  大灣區商機處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