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劉國勳及建造業界團體晤發展局 商討減低建造工程成本及時間

劉國勳及建造業界團體晤發展局 商討減低建造工程成本及時間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2-20 18:28:3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政府每年工務工程開支約1200億元,政府將開展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發展等大型工程項目,加上房屋及交通等基建,連同私人市場的不同工程,建造業預計未來十年總工程量值每年高達約3750億元。建造成本不斷上漲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公共財政穩健以至業界經營等問題,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20日)聯同10個建造業界專業團體,與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項目策略及管控處處長鄺家陞會面,就減低建造成本及時間反映意見並提出具體建議。

    10個團體分別為香港建造業議會、香港建造商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建築業物料聯會、香港房地產協會,以及註冊專門行業承造商聯會。會上共同就精簡審批流程,壓縮建造成本提出六大建議:

    一是全面檢討、優化及修訂《建築物條例》及相關規例。劉國勳表示,《建築物條例》於1956年制定至今從未修改,但卻不斷有新要求,並以作業備考的形式推出的,現時已經累積超過300多份。因此政府應對《建築物條例》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檢討,把已經成為長期措施的作業備考融入條例之中。若果有部分作業備考的要求是屬於短期措施,就應該整合為一本「指引」或「Code of Practice」,章節依要求的性質有邏輯地排列,方便查閱及依從。同時,亦能一併將過時的標準、要求及程序作出更新,以及制度定期檢討機制,以確保《建築物條例》能與時並進。

    二是研究精簡工程審批流程,訂明及統整建造標準。劉國勳稱,香港建築師學會於去年第三季就進行過一次會員問卷調查,發現建築師日常平均要花近四成的時間來處理政府嘅審批程序,超過一半建築師日常主要工作是項目管理,只有近2成半的建築師的主要工作負責建築設計。冗長的程序及行政工作,不單對人手做成壓力,亦拖長工程的時間,建議減少重複審批程序,理順標準不一的問題,並透過使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或簡稱BIM)等新科技,將工作電子化,以減省審批時間及成本。

9.jpg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召開記者會。記者 林駿強攝

    三是設立專責部門或擴大項目促進辦事處的統籌職能,以跟進及協調不同類別項目;仿效當年機場核心計劃設立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監督十項核心工程的推行,設專組部門推動及監督大型計劃。或建議把「項目促進辦事處」中央統籌角色擴展至非住宅主要項目,具體項目可由相關政策局政策支持推薦。

    四是在更多環節授權予政府部門以外的認可專業人士,透過獨立專業核證替代行政審批,參考機電工程署接納註冊升降機/自動梯工程師參與相關設施的檢驗作及簽發安全證書,可增設例如地政署部分土地的測量,製圖等,或屋宇署入則的圖則,可由專業認可註冊人士負責簽署專業核證,政府部門只負責抽查及執行法例。

    五是所有法例或行政要求下的申請審批包括政府內部諮詢應設定時限或服務承諾等,以避免部門間的諮詢延誤日常審批,具體可參考現時建築物條例下規定的法定審批日期(如60日內回覆圖則的審批決定),屋宇署(審批部門)及所有參與審批諮詢的部門(如運輸署、渠務署等)都要遵循(如在60日或更短時間內回覆負責審批的部門)。

    六是引進創新建造科技、技術及物料,並便利及鼓勵業界廣泛採用,如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劉國勳說,以最近政府攸壆路「簡約公屋」項目,以全MiC技術興建,就預計可縮減項目的開支15%至20%,當局實應更廣泛引入及便利全組裝合成及其他新技術,從而降低建造成本。另外,政府應積極在工務工程中引用新技術、新物料及建築方法,並藉此收集數據、建立標準及認證,以「先行先試」的方式鼓勵及便利私人項目使用新技術、新物料及建築方法。

    劉國勳感謝業界的積極參與及寶貴意見,期望審批部門在擔當「監察者」角色的同時,只要在不影響項目質量及安全的情況下,亦應兼負「促進者」(Facilitator)的角色,協助推進項目,讓項目盡快落實。會上局方細心聆聽業界的意見,並會作詳細的研究,同時局方亦肯定各專業團體對促進本港發展的努力。他將全力在議會內外推動上述倡議,包括在明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相關議員議案。(記者 林駿強)

責任編輯:蔣璐 劉國勳及建造業界團體晤發展局 商討減低建造工程成本及時間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