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俾你聽 | 我驚了!這裏真是港風天堂↓

港俾你聽 | 我驚了!這裏真是港風天堂↓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2-29 17:49:5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640 (1).gif

「歡迎再次乘搭港鐵。」

在深圳地鐵4號線終點站落車時,你聽過這句語音播報嗎?是否有一瞬間仿佛誤入香港?

深圳地鐵,無疑也是內地最具「港味」的地鐵。

一站一色、風靡世界的馬賽克瓷磚、站務員明黃色的裝扮……盡是港風氛圍的天然布景。

可以說,世界上很少有哪個鐵路系統,像港鐵那樣,因其獨特的風格成了城市的名片。

640.png

有道「路通人通財通」,深圳地鐵走過24年,穿越城市變遷,也重塑了人們的時空軌跡。

地鐵的出現,為彼時的深圳帶來了奇跡般的經濟效益,慢慢成了打工人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深圳地鐵與港鐵,淵源不淺,就連logo,乍一看也很相似。

2004年,港鐵獲得深圳地鐵4號線特許經營權,為期30年。

獨一無二的「地鐵文化」,由此被帶入內地。


下一站是什麼顏色?

深圳地鐵4號線有一個很好辨認的點:從蓮花北站到清湖站,復刻了港鐵馬賽克瓷磚設計。沿線車站的顏色,整個加起來像個調色盤,透着濃濃的港式韻味。

少年宮是活潑的紅、民樂是歡樂的檸檬黃、深圳北是充滿科技感的灰、紅山是古樸寧靜的磚紅、上塘是盎然的綠……

斑斕的4號線,串聯起繁忙的口岸、好吃的商圈、人流如織的車站與煙火氣彌漫的市井。

這是與港鐵同款的五彩月台。

640.jpg  640 (1).jpg  640 (2).jpg

色彩文化

香港地鐵的每一站,也都有自己的主題色,因此特徵鮮明,港風滿滿。

不同的主題色,使得每一站都頗有個性。如果你沒聽清列車的站點播報,瞄一眼月台的顏色,也可以辨別車站。

為什麼地鐵車站要設計成這麼多不同顏色?當然不止好看這麼簡單。

在香港,地鐵除了是人們日常出行的公共交通,也是穿梭於城市之內的文化地標。

港鐵站色彩文化由來已久,上世紀70年代初建時,為了方便乘客快速認出車站,以及照顧部分不識字的市民,設計師便為各個車站配上不同的顏色。

微信圖片_20240229153218.jpg微信圖片_20240229153014.jpg

給瓷磚打個馬賽克!

640 (1).png

當單一顏色不能滿足取名需求時,便出現了混合色。

馬賽克裝飾,是香港地鐵最搶眼的視覺標識之一。

港鐵初建時,馬賽克瓷磚(紙皮石)為時下通用的建築物料,既環保又省錢,也有很好的導視功能,便成了最佳選擇。

不過,港鐵站顏色的選取也頗有講究。

640 (3).jpg

640 (4).jpg

蠻有意思的如「字面取色」,黃大仙站月台以黃色為主題色;藍田站內部則以藍色為主,皆是「因字得色」;何文田站就是草綠色和灰色的混合,像是綠中帶黃的田野;太子站用的藍血色,據說源自「blue blood」……(「藍血貴族」,傳說起源於古老的西班牙王室。那時的貴族常自豪地挽起袖管,展示自己雪白小臂上清晰可見的藍色靜脈血管,宣稱自己的血統最為高貴純正。)

鑽石山站為了表現「鑽石」的炫眼奪目,以黑底點綴些許白色,真有鑽石在黑暗中閃爍的氛圍感;將軍澳站主色為紅色,坊間說是呼應「將軍」二字。人們常以血洗沙場形容戰爭,戰爭中以將軍為首,將軍澳站的取色正是與此有關。「打卡聖地」彩虹站就更直接了,用不同顏色拼接而成,像「彩虹」一般。

港鐵也慣用環境取色,比如港大站靠山,翠綠色代表着該站所處位置植被充盈,仿佛蔥蘢景致盡收眼底;堅尼地城站鄰近海畔,湖水藍色的磚牆有種海洋既視感。

640 (5).jpg

鰂魚涌位於香港島北部維多利亞港灣邊,得名於早期溪流中甚多鰂(鯽)魚,所以也使用藍綠色作為主色調。

640 (6).jpg

一些人流多的大型車站或終點站,往往採用視覺感更強烈的顏色,比如荃灣站、旺角站、中環站及紅磡站。不同飽和度及亮度的紅色,看來異常醒目,列車人們往窗外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否應該下車或轉線。

640 (7).jpg

對於空間奇缺的香港而言,一塊一塊的馬賽克,可大可小,延展性強,作為設計元素被壓縮在咫尺之間,是再好不過的圖形語言。

微信圖片_20240229152542.jpg微信圖片_20240229152536.jpg

色彩點亮了整個車站,也打造出了一個讓人心安的乘車環境。

遊走於不同形態的馬賽克瓷磚牆中,可以尋覓最地道的港味。

微信圖片_20240229153108.jpg微信圖片_20240229153105.jpg

獨一無二的「港鐵宋體」

細數港鐵站特色,除了「很香港」的月台色彩美學,不得不提的還有「脾性十足」的書法站名。

640 (8).jpg

640 (9).jpg

640 (10).jpg

地鐵宋體

港鐵站名標識也採用了更貼城市氣質的「地鐵宋」,而不是更現代規整的黑體。

其實,相較大陸黑體字的大行其道,香港人更獨鍾愛書法體。

「港鐵宋體」作為港鐵的標誌性符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鐵宋體」。

640 (11).jpg

由柯熾堅開發

「港鐵宋體」屬於明體(大陸稱宋體)的一條分支,經由歷史沉澱而來,成為香港印象之一,是一種帶有濃厚書法氣質的字體,1980年代末由港鐵公司開創初期內部設計師之一柯熾堅開發。

柯認為,「地鐵是城市精神的表徵,在香港國際都市的背景布下,明體能更好彰顯中華文化的氣氛。除了美觀,地鐵宋在功能性上其實也做了提升,圓潤的筆劃可以抵銷路牌背光所造成的光暈錯視。」

640 (12).jpg

地鐵宋字樣張,下方歐文字型為 Helvetica 

像在跳舞

「港鐵宋體」的線條靈動飄逸,定睛一看,真的就像在跳舞。

由小見大,對於香港這樣崇尚傳統字體的地方,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港人弘揚這些傳統文化的虔誠心態。

如今,港鐵宋已經成為香港的標誌字體之一,各大站牌常常引起打卡風潮。

下次去香港,不妨留意一下那些有稜有角的車站名,感受一番周邊街區的魅力,以及香港那份獨特的地域韻味。

640 (13).jpg

「宋皇臺」站

一趟地鐵

一趟藝術之旅

640 (2).png

地鐵結合了「藝術」,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想像?

深圳地鐵4號線的「牡丹花工程」,是港深合璧的藝術設計,傳承了港鐵的經典,也融進了深圳這座城市本土文化,將樸素的地鐵變成一個新鮮又有創意的世界。

640 (14).jpg

640 (15).jpg

640 (16).jpg

比如扶手電梯、月台、監察亭上不同的繪畫、色彩和元素,皆有所寓意,反映每個站點的周邊地區的風物,深圳市民一看就懂。

......

比如福田口岸站,接駁香港地鐵,讓人有種「下一站香港」的錯覺,桃紅色牆紙上,深圳原住民中廣府人和客家人的農耕文化與墟市文化,被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

蓮花山公園的風箏廣場是深圳人休憩的好去處,蓮花北站毗鄰蓮花山,歷史悠久的風箏文化也作為一種元素融進地鐵裏,滿牆的藍紫色風是另一種深圳特色的體現。

美食之地上梅林,就連牆上的設計都是粵食早茶的特色茶點。這裏也是我最常去的一站,上梅林站的清新綠結合了歡快的黃色和環保的綠色,讓人感覺到勃勃生機。

民樂站運用活潑明快的檸檬黃,每次看到都心曠神怡。所採用的傳統剪紙藝術描繪了人們其樂融融的生活點滴,據說是表現關內外人日益融合下的團圓喜慶。

640 (17).jpg

深圳北站,不管何時,都是交通樞紐中心的角色,以鐵軌匯聚的銀灰色象徵鐵路與旅程的交融,無比契合。

640 (18).jpg

紅山站,雖然是隨着城市的更迭建設起來的,磚紅色調又透着歲月的味道,極盡中國傳統代表之美。

640 (19).jpg

上塘站借鑒了傳統剪紙藝術,以池塘秀水及青磚綠瓦體現當地人心潔地靈的風水傳統,上塘站的青色,像是把時間凝結了,仿佛能看見許多代人對於古老村落寧靜生活的無盡追思。

......

不同於慘白的牆面,在人群摩肩接踵的車站,一面藝術牆平添了些打發時間時的趣味。

如果你問,最能代表城市的一種交通工具是什麼?

穿梭於城市之下的地鐵無疑是之一。

忙(打)碌(工)的人們,匯入地下又分散於地面,像潮汐的日夜漲落。

地鐵伴隨時光走到現在,有些已帶着滿滿的年代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載滿了人們的回憶。

人們搭乘着它奔走在時空之間,搖搖晃晃地長大、變老。

不如找上空閑的一天,找條熟悉的地鐵線,往城市邊緣去,浪費時間看看景點。



撰文、排版 |  好想到處去玩的Vivi

圖片 | 港鐵深圳生活 港鐵官網 網絡

視頻 | 劉浩城

封面 | 宗仔

校對 | 卓玲

審核 | Oirole 佐一

責任編輯:徐樂釗 港俾你聽 | 我驚了!這裏真是港風天堂↓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