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香港金融如何應對挑戰?全國政協委員譚岳衡來支招

有片|香港金融如何應對挑戰?全國政協委員譚岳衡來支招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3-09 12:21:0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穩固,擁有健全的銀行體系,穩固的聯繫匯率制度,保險業的投保額也是增長的。內地現在去香港投保又火起來了,財富管理也是增長的。今年是『滬港通』互聯互通政策推行10周年,港幣—人民幣雙櫃枱模式也推出來了,跨境理財通正在有序試點。從這些來看,整個香港金融業大頭是穩固的。」全國政協委員、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一開始便給香港金融業做了大的定調。

為什麼大家感覺香港金融中心好像變了?好像地位下降了?

面對市場的質疑聲,譚岳衡表示,主要是以股票市場為主體的資本市場非常敏感。它牽扯面最廣,跟每一個個體都有關聯。保險業發展得好,不買保險就感覺不到,銀行業很穩健,大家也不太關心。但內地有1億多股民,香港700萬人口的股民比例也很高,恒生指數現在只有16000多點。香港的IPO融資市場過去10年有7年是全球第一,但這兩年變了。股票一二級市場這種變化,它的敏感度、影響度,使得大家感覺到香港金融中心似乎有了很大的變化。

搞活資本市場是焦點和突破口

譚岳衡表示,金融中心要從整體來看,不能從局部市場來看。他也指出,香港要積極採取措施,把以股票市場為主體的資本市場搞活起來。假設今年恒生指數一下子漲到2萬多點,IPO融資又開始活躍起來,人們的觀感立馬就又改變了,會說國際金融中心又回來了。

他指出,確實能夠感受到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際資金減少參與香港的融資,未來也還有可能會受這方面的影響。但是否香港就束手無策,要被這種情況一直制衡着?

「香港特首已經去過杜拜、阿聯酋、新加坡這些地方去拓展。原來一些成熟市場減少了對香港的投資,我們現在要拓展新的渠道和市場來彌補這個不足。」譚岳衡提出,要用東盟的項目融中東的資金,做大香港的平台,需要錢的,想要拿錢投資的都到香港這裏來,我把你們的需求都滿足了,自己的金融平台也做大了。

東盟是個發展中的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這些地方還有很多需要建設,「一帶一路」有很多項目鋪設在這些地方,投資的一些港口、高鐵、公路也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現在也開始產生收益了,可以把東盟的一些優秀項目拿到香港來融資,既可以融內地的資金,也可以融中東的資金。

總體來看,東盟是一個需要資金發展中的經濟體,中東是一個有錢要尋找投資、分散風險的經濟體。如果把符合條件的一些項目工程,掛牌放在香港,由香港的金融機構幫他們把控好風險,就能夠吸引中東的資金來購買。

建設「一帶一路」專版做大做活市場

香港用什麼平台來承接這些項目?譚岳衡表示,去年他的提案是建設「一帶一路」融資專版,把中資集團在外面投資的一些優質的項目,已經產生現金流的項目拿到香港的專版上來掛牌。

他也表示,一開始中東的錢不一定會來投,就像當年內地的H股在香港上市的時候也沒人投,後面就來搶了。

「一帶一路」的優質項目也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在前期要發揮引導和先導作用,比如說國企、中資,特區政府的相關投資管理公司,要做基石投資人,讓中東的錢在後面跟進來,如果第一批掛牌有個十幾家成功了,第二批搞成幾十家,幾年有個100多家,這個專版就起來了。

他通俗地表示,香港的水位低了怎麼辦?要填充新的優質項目把水位抬升,這裡面既有內地市場的優質企業,也可以添加「一帶一路」的優質項目。當香港的資本市場支持了東盟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了國際影響力,香港的資本市場就搞大、搞活了。他也指出,這並不短期就可以實現的,但是港府要在戰略上有所行動。

香港內地互聯互通空間仍巨大

譚岳衡對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仍然非常看好,他認為還有很多可以推進的方面。比如將內地資本市場「滬港通」「深港通」的賬戶資金要求從50萬元下調至30萬元;讓內地投資者通過互聯互通參與港股的IPO融資;將納入港股通的市值標準從50億港幣的純定量指標增加其他指標。

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近八成的離岸人民幣結算通過香港。現在的港幣—人民幣雙櫃枱模式股票未來能否納入到互聯互通中,讓內地投資者不需要兌換貨幣就可以購買。這些既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有助於鞏固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樞紐地位。

他還建議將綠色加科技金融加ESG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進行組合,形成新的金融投資品。也提議將虛擬金融產品調整為數字金融產品,避免給投資者不靠譜的感覺。

譚岳衡認為,如上這些建議舉措對於香港資本市場增強吸引力、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非常重要,影響深遠。很期待與社會各界形成共識,大家一起去推動香港的資本市場,持續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吸引力。(記者 鄧建樂)


責任編輯:林鏗泓 有片|香港金融如何應對挑戰?全國政協委員譚岳衡來支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