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鄭永年重磅發文:「中國經濟見頂論」為何荒謬?

鄭永年重磅發文:「中國經濟見頂論」為何荒謬?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4-02 09:27:40 來源:深圳特區報

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指出:「中美兩國是合作還是對抗,事關兩國人民福祉和人類前途命運。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我們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讓中國人民不斷過上更好生活,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的重要講話,深圳特區報約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對此進行解讀。 ——編者

美西方一些人士聲稱「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動能不足」,拋出所謂「中國經濟見頂論」。如何看待這種論調?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清楚美西方一些人為什麼會「製造」出這個問題來。近年來,不只是「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資產負債表衰退論」「中國不可投資論」「中國式雷曼危機」等唱衰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但究其本質,並非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真的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問題,而是希望中國經濟就此停滯。或者說,這是美西方對華經濟認知戰的一部分。這種現象源於長期以來美國對崛起國家的認知戰策略,歷史上,前蘇聯、日本、德國和法國等都曾階段性遭受過美國的唱衰與打壓。就是說,即使是西方內部也是如此。這是由於西方文明中所包含的零和博弈、二元對立的極端觀念,今天這個極端觀念又轉化成政治意識形態,深深影響着美西方的思維。在缺乏雙贏或共贏思維的情況下,其對於中國從宣傳到貿易再到科技的打壓既不新鮮,也無法避免。

如果拋開各種噪音,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中國正在發生的事實來判斷中國經濟,那麼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情形。歷史上,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韓國等國家的第二次轉型均呈現高度類似的規律性現象:即人均收入達到8000-10000國際元附近,工業增加值/GDP比重達到40%左右的峰值以後,開始發生從工業到服務業的結構轉型,這也是我國正在經歷的過程。對於如此體量的中國經濟而言,任何結構上的調整、變化都會產生較大的「連鎖反應」,觸及廣泛的經濟主體。更何況在疊加了諸多地緣政治波動的情況下,悲觀情緒十分容易被過度放大。但實際上,我們的轉型過程與成果已逐漸清晰。隨着政府與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斷增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正持續湧現,具有代表性的包括華為、比亞迪、大疆、字節跳動等民營龍頭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5G通信設備、高鐵、民用無人機等享譽國際的終端產品,表明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正不斷壯大。

新時代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方式正由要素投入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性體現在哪裏,中國的底氣和信心何在?

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性體現在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以及內外兩個巨大市場蘊含無限潛力上。首先在內部,我國正基於客觀發展規律與經驗,大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這個過程涉及傳統行業與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例如當前我國正在推進的三大工程以及多層次住房體系和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實現「以人為本」的質量型城鎮化的同時,也能撬動數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而為更好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健康產業、旅遊文化產業等發展方興未艾,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及我國的消費市場潛力來看,這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機會。與此同時,蓬勃向上的中國科技產業又額外增加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近期崛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被認為能夠對教育、醫療、金融、消費、媒體、服務和製造等眾多產業及商業模式帶來變革性影響,中國在這方面具有全球數一數二的積累與應用能力。此外,還有在地緣政治影響下「被迫替代」的集成電路產業以及航空製造等,都可以充分發掘我國當前的人才、資本與基礎設施優勢,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動力和潛力。

在外部市場,儘管地緣政治波動加劇,但大家都能看到,中國自身的發展和價值觀為世界創造更大的上升空間和穩定的環境。如為支持全球綠色發展和踐行碳中和承諾,中國全力投入和培育壯大了新能源產業,不僅為世界加快脫碳貢獻了成本更低、成熟度更高的新能源產品,而且還幫助更多國家創造了新的產業與就業。現在越來越多的全球南方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國際公共品。

習近平主席強調, 「中美兩國是合作還是對抗,事關兩國人民福祉和人類前途命運。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這句話如何理解?

因為中美關係不是一對簡單的雙邊關係,而是整個世界秩序的兩根柱子,一根都不能少。沒有中國的合作,即使美國跟他的盟友聯合起來,也沒法維持跟重塑國際秩序。目前世界的亂局,就是因為美國那個柱子開始鬆動了,他想去維持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這就使中美的力量沒法使向一處。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中美兩國如果合作,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果兩個不合作、鬧分裂,那麼不僅對中國美國兩個國家不利,對整個世界也不利。

現在,中國基於自身的文化以及執政黨的理念,在西方的零和博弈中展現出了更加自主和有力的發展路徑,也在向世界、向美國證明,中國崛起非但不是威脅,反而是將世界緊密聯繫和實現共贏的客觀基礎。美國模式給許多國家帶來了「顏色革命」、戰爭以及加大了貧富分化,並沒有讓世界變得更加公平和安寧,而中國模式則給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或者全球南方一個選擇,即我們不會像一些西方國家那樣向外推行自己模式的現代化,把自己的現代化模式強加到其他國家之上。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現代化是多元的,我們既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也承認歐洲式現代化、美國式現代化、日本式現代化、新加坡式現代化。我們強調每一個文明、每一個文化、每一個國家對現代化的理解不同,追求或實現的方式也應該是多元的。只有當美國及西方國家能夠理解、接受中國的這種理念、實踐,世界才能跳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擺脫霸權不斷更迭與戰爭的周期律。

責任編輯:呂馨 鄭永年重磅發文:「中國經濟見頂論」為何荒謬?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