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汕尾海豐:茶產業賦能「百千萬工程」 5.7萬畝春茶搶「鮮」上市

汕尾海豐:茶產業賦能「百千萬工程」 5.7萬畝春茶搶「鮮」上市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4-10 08:41:32 來源:香港商報

漫山茶樹,茗香四溢。又到了一年採摘春茶的大好時節,汕尾海豐縣各地茶園已進入春茶採摘期,勤勞的茶農們趁着好天氣紛紛走進茶園,在茶樹間忙碌穿梭,繪成了一幅產業興旺的「春日採茶忙」美麗畫卷。

「目前,海豐春茶已大量上市,縣內各大茶園已進入採茶和製茶的高峰期,全力確保消費者能夠『搶鮮』品嘗蓮花山清前茶。今年全縣共有春茶5.7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1500噸。」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小綠葉」成「大產業」

走進仁榮茶園,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便隨風撲鼻而來,成片綠油油的茶田層層疊疊,茶樹鬱鬱蔥蔥,新芽迎風俏立。採茶工人們穿梭於茶壟之間,動作嫻熟地將嫩綠的新芽採摘下來裝入茶簍。

海豐縣仁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該公司出產的茶葉採摘於常年雲霧繚繞的山峰,種植的3200多畝茶樹可製作乾茶14萬斤左右,主要生產有綠茶、紅茶等,茶葉年產值約達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每年的春、秋茶採摘時節,公司招聘當地臨時群眾到茶園採摘茶青,獲得收入,帶動周邊800多戶農戶增加收入,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至5萬元。」仁榮茶廠經理楊漢盛告訴記者,今年的雨水相對充沛,天氣也好,春茶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升,茶農的收入也隨着水漲船高。

2.png

海豐縣西坑五指嶂茶業有限公司的萬畝茶園。

海豐縣地處汕尾西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山區地帶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連續九年位居廣東省第一。優越的生態環境使其具備發展茶產業的天然基礎,茶園面積常年穩定在6萬畝左右。2022年海豐蓮花山茶通過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近年來,海豐縣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茶產業作為抓好「三六九」、奮戰「百千萬」,拉動鄉村經濟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手段,全面統籌,紮實推進省級茶葉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高標準示範茶園。目前,全縣有省、市級龍頭企業、合作社等32家,註冊通過的茶葉品牌12個,形成以海城、公平等4個鎮為核心的茶葉產業帶,通過帶動,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從業人員近萬人,年產茶葉5120噸,年產值15億元。茶產業已發展成為海豐穩定性高、帶動能力強、種植規模大的農業產業。

科技賦能 茶產業提質增效

山上茶園採茶忙,山下茶廠製茶香。在茶園的製茶工廠裏,製茶生產線不停運轉。曬青、萎凋、殺青、揉撚、發酵、烘乾……製茶師傅正在熟練地製作春茶,各項工作井然有序。而在仁榮茶廠的生產車間內,一條嶄新製產流水生產線格外引人注目。仁榮茶廠經理楊漢盛介紹,這是該公司今年開始聯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發汕尾地區首條海豐蓮花山茶現代自動化加工設備生產線,屬於粵東地區第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每天可以加工3000多斤的茶青。

此外,各大茶產業基地還引進了搖青機、烘乾機、電炒茶機、激光選色機等國內先進製茶設備,讓茶產業向專業化、科技化、生態化轉型升級。

在海豐縣蓮花茶業有限公司、海豐縣西坑五指嶂茶業有限公司等地的加工中心,記者看到,廠內工人忙碌、機器轟鳴,所有製茶設備開足馬力生產,茶葉經過殺青、定型、烘乾等工序後,被打包供應市場。

3.png

仁榮茶業現代化生產車間。

廣東蓮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廣玉告訴記者,「春茶採摘高峰期的這些天,預計每天代加工茶青量會在一萬多斤,公司今年預計茶葉產量60噸,產值超1000萬元。近年來,我們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去年,在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幫助下,『海豐蓮花山茶標準化生產與產品品控技術方案』正式發布,仙人茶下山繁育基地成功移植了野生蓮花山茶,蓮花山茶葉的種源保護和開發取得了新進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蓮花山茶育種、生態栽培、加工品控、產品研發等技術體系。」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黃保欣介紹說。

海豐縣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通過不斷提升當地茶產業發展水平,擴大茶園種植面積、推廣種植優良品種,提升茶葉加工生產技術水平,促使茶產業逐漸走向了專業化、規模化、生態化、品牌化之路,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做強品牌效應 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海豐縣農業農村部門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深度融合發展為抓手,通過文化融合,深挖茶產業附加值,使茶產業成為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公平鎮高聯村堅持因地制宜謀發展,充分發揮茶產業的品牌效應,聯合西坑五指嶂茶業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培育茶葉產業成為全村的致富產業,做大產業基地,打造「西坑有機茶」金字招牌。目前,茶樹種植面積已突破8000畝,每年聘請周邊300多名農戶參與綠茶種植、採摘,實現帶動農民增收。

在此基礎上,該村還按照「產業生態化、茶園景區化、景區特色化」思路,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旅遊」新業態,融合茶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種元素,着力打造西坑五指嶂生態茶園,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附加值,助力「百千萬工程」。

近年來,海豐縣積極打造灣區生態康養體驗示範帶和灣區紅色文化體驗示範帶,將蓮花山、茶園、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串聯在一起,打造以茶文化體驗、交流、研學為一體的系列森林康養觀光旅遊項目,全方位提升鄉村民宿、客棧、農家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持續豐富旅遊產品供給鏈。同時,加強茶園管理、規範產業發展、做強品牌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茶旅融合發展,將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佔有率和貢獻率。(文/圖:余麗齡 海豐縣融媒體中心)

頂圖:廣東蓮山茶業有限公司茶園。 

責任編輯:鄭嬋娟 汕尾海豐:茶產業賦能「百千萬工程」 5.7萬畝春茶搶「鮮」上市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