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專題】黑路奔跑覓新生 白熾意志化百難

【專題】黑路奔跑覓新生 白熾意志化百難

責任編輯:副刊 2024-05-10 17:31:3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記者:斯如  攝影:馮瀚文)「我已經失去視力,不想再失去健康。」視障跑手李啟德對記者說。因為失明,他曾經足不出戶,接近癡肥;因為跑步,他遠離三高,尋回健康。視障人士必須與領跑員合作才能安全地跑步,兩人之間用手繩聯繫,同心前進,互相扶持,征戰全馬拉松也不成問題。李啟德希望藉着自身經歷,鼓勵失明人士走出陰霾。他雖然看不見前路,但只要踏上跑道,就能放心走下去。

MTXX_MH20240326_235302994.jpg

健體會每逢星期二、四晚於石硤尾配水庫遊樂場進行跑步訓練。

   春日傍晚,時和氣清,燈火闌珊的石硤尾配水庫遊樂場格外幽靜。但見緩跑徑上一對並肩同步奔跑的人,兩人的手由一條繩帶緊繫,一高一矮,步伐整齊;一老一壯,健步如飛,讓人好奇。兩人同款的背心上,一個寫着「領跑員」,一個寫着「視障運動員」。他們是香港失明人健體會(健體會)的跑步拍檔。

   健體會每星期兩晚定時在石硤尾配水庫遊樂場進行兩小時跑步訓練。70多位視障跑手和領跑員在600米長的緩跑徑上繞圈,每隊相隔數米,有一起快跑的,有一起慢走的,但沒有落單的。「在人少的地方跑步,不用左閃右避,減少意外。」視障跑手李啟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正規運動場的跑道雖寬,但人多,偏僻、昏暗的石硤尾配水庫遊樂場便成了理想的訓練場地。

MTXX_MH20240417_181516470.jpg

領跑繩帶長約2呎,運動員與領跑員可因應需要靈活調節長短,跑道人多時可繞一圈,縮短兩人之間的距離。

最怕食波餅

  「這裏白天有人踢球,周末人更多。跑友多在平日晚上練習。」李啟德說。比起擁擠的跑道,空中橫飛的「波餅」對視障跑手來說更可怕。運動場上危機四伏,為何仍以跑步為樂?李啟德坦言,「樂」是其次,視障跑手在跑道上追求的,是健康。李啟德廿多歲確診視神經及黃斑點退化,3年後完全失明,已「熄燈」30年。「失明初期,情緒低落,杜門不出,除了吃,無事可做,健康急轉直下。」身形修長、高一米八的李啟德憶述,身體最重時有82公斤,坐下來肚子像覆蓋幾層輪胎,走路時大腿粗得互相摩擦。滿身贅肉,將李啟德的精神拽向深淵,他承認,腦海一度閃過輕生念頭,但自己正值青春年華,沒勇氣為生命畫上句號。他逐漸醒覺自救是唯一出路,於是「扚起心肝」在家中原地跑,才發現減肥並不如坊間傳言般難,經過數月鍛煉,火紅的意志燃燒了26磅體重。純粹的帶氧運動,無疑令他纖瘦了,不過無的放矢「原地踏步」,並沒有增強肌肉量,「雙腿仍然乏力,走路有時會向前跪。」直至遇上跑步教練林威強,他才真正踏上健康之路。

MTXX_MH20240326_234407202.jpg

李啟德(右)2011年結識林威強教練,自此踏上長跑征途。

最驚與藥為伴

   2011年,李啟德在失明者中心擔任義工,為視障聽眾主持聲音節目。「朋友告訴我,教視障人士跑步的教練林威強很有聲望,引起我的興趣,便邀請他上節目受訪。我向林教練分享腿部乏力的情況,他便讓我試坐『無形凳』,我背靠牆支撐,但不足十秒已雙腳發抖,當時我才40歲。」林教練為李啟德做身體測試,發現關節比實際年齡老十幾年。他解釋,視障人士做任何事都步步為營,亦不能跑步,「像追巴士,一般人習以為常,失明人士就做不到。」李啟德續指,服務中心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活動多屬靜態,如手工藝、樂器等。久而久之,缺乏鍛煉,身體機能變差,被路人輕輕一撞也會跌倒。為改善狀況,他決心跟林教練跑步。

MTXX_MH20240417_183913133.jpg

李啟德(右)指之前20多年沒有做運動的習慣,導致肌肉無力、關節退化。左為領跑員,二人用繩聯繫兩手,同步前進。

   「記得第一次學跑步是星期四,在這個遊樂場跑了8圈,跑完後全身痠痛,持續至周末,到星期二才勉強能走路。」痠痛過後,李啟德感到身體像被喚醒一樣,不知哪來的勇氣,星期四再前往遊樂場跟林Sir練跑,並一直維持每周訓練兩次,除了跑步還進行體能訓練,肌肉反反覆覆的痠痛了5個月。推「動」他的,與其說是滿腔熱血,不如說是一個平淡但殘酷的事實:「我已經失明,不想再失去健康。」李啟德回憶,一次和一位視障朋友喝茶敘舊,離開時,聽見朋友拿出一個膠袋,裡面盛滿東西,沙沙作響。「我好奇問袋裏裝了什麼,他答是他要吃的藥。」他不想餘生與藥袋為伴,毅然決心繼續跑下去。現年55歲的李啟德,體重70公斤,血糖血壓均正常,2019年還完成了人生第一場全馬拉松。「不只是為健康着想,也希望減輕社會醫療負擔。我時常鼓勵視障朋友加入健體會,不一定要跑,慢走也好。」

李啟德, 2013年12月1日,北區豐盛人生健樂跑.jpg

視障跑手李啟德(左)多年來與領跑員一起征戰過不同的長跑比賽。 (圖:健體會提供)

最想鼓勵同路人

   健體會每年安排視障跑手參加渣打馬拉松(渣馬)、內地及外地長跑比賽,跑手都積極參賽,61歲的張志鵬是其一。張志鵬後天失明,2009年開始練跑,至今完成25場全馬,體能驚人。在外人看來,每年參加數次馬拉松,應該十分喜歡跑步,張志鵬卻不以為然:「起初跑步於我是件苦差。現在?也不過是恒常會做的事。不過如果身體允許,會繼續參加馬拉松,以自己的經歷鼓勵身邊的視障朋友。」張志鵬說得淡然,但視障跑手參加一次馬拉松,絕非易事。15年前,張志鵬初學跑步,身體因長期缺乏運動不勝負荷,跑完後住了6天醫院,左右小腿均腫脹了。如今他適應了運動量,但日常還是有機會受傷——路上的沙井蓋、路邊的梯級等,是健視人士屢「見」不鮮的事物,但對視障跑手而言全是無形的陷阱。「即使領跑員會提醒前方地面不平,落腳時還須憑感覺,有可能因踏空而扭傷。」要是沒有領跑員,視障人士根本不能跑步。對張志鵬而言,領跑員既是明燈,也是暖陽,除了引導他避開危險,也會與他閒聊家常,描述沿途風景,為苦澀的汗水添一點甘甜。「每次渣馬,領跑員都會向我描述那些穿上奇裝異服的參賽者,是我參賽的一大樂趣。」張志鵬笑說。

2023 澳門明受慈善跑2023.jpg

健體會跑手及領跑員2023年參加澳門明愛慈善跑。

MTXX_MH20240417_180714427.jpg

張志鵬(左)19歲確診視網膜色素病變,如今幾乎全失明,46歲開始學跑步,至今已完成25場全馬賽事。

   張志鵬印象最深刻的賽事,是2010年在北京的人生第一場全馬。「比賽時氣溫得攝氏3度,還下着雨。跑到30公里時,我想放棄,根本沒可能在限時內跑完。跑着跑着,又想為何定要在限時內完成?思路似通不通,便向領跑員大喊:『無論跑得多慢,也不要停!』」憑這一念之差,加上領跑員的配合,張志鵬終在時限內衝刺,完成人生首場全馬。對此,張志鵬一貫的淡然,說當時沒有喜出望外,只感歎終能脫下濕透的衣衫。「這次經歷卻成了一則好故事——如果失明人士風雨交加下能跑畢全馬,生活上的那點困難算得上什麼?」

張志鵬- 2011年2月20日香港渣打馬拉松.jpg

張志鵬(左)與領跑員2011年參加馬拉松比賽。 (圖:健體會提供)

   魔鬼教練創健體會 普及視障人士運動

   健體會現有逾170位運動員,分為金鐘、屯門、石硤尾等5個隊伍。會內義工由各行各業人士組成,有做了十多年義工的退休人士,亦有剛加入、滿懷熱忱的年輕人,也有陪完子女做功課後外出透氣的父母。他們有的靦覥青澀,有的開朗健談,面上掛着粗幼不一的笑容,交織成一張溫暖的百家被。帶領這群義工的,是人稱「魔鬼教練」的林威強。

MTXX_MH20240326_233409972.jpg

林威強退役前為港隊田徑代表,曾打破香港110米欄紀綠。

棄港隊教席 創辦健體會

   健體會創辦人兼總教練林威強來頭不小,他曾是香港男子110米欄紀綠保持者,歷任港隊田徑教練,現擔任健體會總教練外,還任職中學體育教師和成人跑步教練。林Sir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成立健體會的初衷是普及視障人士運動。「健體會前往不同的視障機構做宣傳,活動過後一般只能吸引三四人參加,但他們訓練後覺得效果不錯,便會和朋友分享,到時就會有成群的視障人士報名,所以,口碑很重要。」健體會的口碑建基於對義工的嚴格要求,嚴以律己的林威強也嚴以待人,他半開玩笑地告訴記者,若有義工或跑手遲到,每遲一秒須罰做一下掌上壓,既能起阻嚇作用,又能強身健體。採訪期間,林Sir不忘指點跑手要注意跑姿,跑道上的視障跑手腰背瞬間挺直。每次訓練,幾位在場的教練會為每一位視障跑手配對一位領跑員,並在跑步時從旁指導。「無論運動員的視力程度如何,都不允許他們獨自跑步,以策安全。」

MTXX_MH20240417_183653985.jpg

為保安全,每位視障跑手訓練時必須配對至少一位領跑員。

   健體會創辦初期只有林威強一人擔任教練,為了更好地管理會務,他決定卸任港隊教練,「港隊教練大把人爭住做,但健體會沒了我,就沒有人會教這班視障運動員了。」健體會成立於2010年代初期,那時智能手機及WhatsApp等通訊軟件不像今天般普及,林威強為了組織練習,向運動員和義工逐個發短訊,每月自掏腰包繳付數百元短訊費。經過十多年努力耕耘,健體會現有約300名活躍義工,以及逾30位義務教練。林威強表示,社會不乏愛心人士,每次健體會帶視障運動員參加渣馬,賽後都會接獲十數通馬拉松選手的來電,表示有意加入義工行列。不過,徒有熱情不足夠,要成為領跑員,必須細心。健視人士生活中習慣依賴視覺,未能由視障人士的角度思考。林威強分享,曾有跑手帶朋友來幫忙,因對方缺乏引領視障人士的經驗,沒跑多久就帶跑手撞向柱子。為防止此等意外,健體會義工須接受培訓才能成為領跑員。課程教導義工如何與視障人士溝通,例如讓視障人士牽手肘的引路法、準確告知方位的時鐘定位法等。「培訓人員會安排義工戴眼罩,互相領路,由行走到慢跑,讓他們設身處地體驗視障人士的需求。」林威強表示,課程不但能讓義工掌握基本領跑技巧,還能篩選不夠細心的人,「本會不會讓這類義工擔任領跑員。」

MTXX_MH20240326_232438808.jpg

林威強退役前為港隊田徑代表,現時專注健體會的教練工作。

MTXX_MH20240326_232120267.jpg

健體會的義工來自不同背景和年齡階層。

既要普及也要規範

   除了跑步,健體會還不定期舉行瑜伽、伸展運動以及室內划艇班,讓視障運動員體驗不同種類的運動。林威強透露,計劃日後增添更多運動項目,「如果有適合的場地和足夠人手,希望能辦游泳班。一位視障人士學游泳須由多位義工輔助,很『奢侈』,但對肥胖、關節脆弱的視障者來說,游泳比跑步的效果更好。」健體會不但在本地推廣視障人士運動,還在內地進行播種工作。林威強指內地視障跑手團體比較年輕,且許多由視障跑步愛好者自發組織,沒有系統性的訓練或專業教練指導,有些甚至會讓視障人士單獨跑,「這樣難以提升運動員的能力,還有受傷的風險。」他期望健體會未來能為內地視障群體出一分力,將跑步訓練普及並規範化。

學校講座.jpg

健體會常於學校、機構舉辦講座及蒙眼體驗,與公眾分享視障人士經歷。 (圖:健體會提供)

內地交流.jpg

健體會2024年3月參加「東莞無障礙跑團」主辦的論壇,互相交換領跑員及運動員,交流跑步心得。(圖:健體會提供)

責任編輯:副刊 【專題】黑路奔跑覓新生 白熾意志化百難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