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議員倡推動低空經濟 促政府在政策方面拆墻鬆綁

議員倡推動低空經濟 促政府在政策方面拆墻鬆綁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5-30 19:51:1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陳紹雄及林筱魯議員組成的「智慧生活促進組」今日(30日)聯同議員劉國勳及姚柏良舉行記者會促政府立即啟動本地低空經濟試點項目。他們經過3次到內地考察及試坐無人機後,認為內地載人無人機已試飛3年,並無發生過意外,今年6月可啟動商業飛行,收費每程介乎200至300元人民幣;促特區政府不要落後,盡快成立跨部門小組制定開政策及法規,第一步應以觀光旅遊為試點。

 為推動香港低空經濟發展,葛珮帆早前在立法會提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動議並獲得通過,多位議員本月分3次先後到訪深圳鹽田、寶安、龍華區,考察當地低空經濟發展,並聯同特首政策組及通訊辦官員出席了「2024年第八屆世界無人機大會」。由葛珮帆、陳紹雄及林筱魯議員組成的「智慧生活促進組」,聯同一齊參與考察活動的劉國勳及姚柏良議員,今日舉行記者會分享深圳考察低空經濟的體驗和心得,並建議政府立即啟動本地低空經濟試點項目。

 他們表示,在大梅沙乘坐無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是時感到十分穩定,完全不擔心安全,這個觀光旅遊項目由當地政府物色飛行路線,提供起降點及無人機,以合作模式找企業推行,包括以利潤分成的商業方式經營。可見政府在項目的主導角色。內地載人無人機發展目前以觀光為主,已試飛3年,並在不同惡劣天氣下成功試飛,預計今年6月可正式啟動商業飛行,收費每程介乎200至300元人民幣,相信可以成為吸引旅客的新旅遊項目。

37.jpg

 葛珮帆表示,內地城市多年前已經開始發展低空經濟,香港仍未起步,必須迎頭趕上。她認為香港在低空經濟上游產業,如設計及生產無人機方面難以超越深圳,但發展下游業如安保偵測應用、旅遊產品、疏導交通、降低物流及運輸成本、跨境交通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亦有一定優勢。特區政府應該盡快成立「低空經濟跨部門工作小組」,制定低空經濟發展策性,並以「沙盒」形式,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協助企業推出不同應用場景的試點項目,並收集數數據與業界分享,推動保險業界盡快提供相關保險服務。

 林筱魯表示,深圳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先動者,兩次考察所得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深圳市政府以先行者的勇氣,已就推動整體產業發展定好策略布局及具體政策,在相關法規未完全完備的同時,以邊行邊試方式,爭分奪秒搶佔市場先機。第二,深圳市已成功匯聚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集結,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頂段,應用場景豐富多樣,初步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但對於對接國際市場及招引投資,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仍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

 他認為,香港大可借助深圳已有基礎,利用安全合適的場景,以先行先試方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及管理,並以此促動低空經濟發展。此外,香港絕對有能力與深圳共同拓闊國際市場及投融資平台,進一步鞏固家戰的低空經濟業,強化在世界市場及科技水平上的領先優勢。

 陳紹雄表示,「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須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及相關配套措施,從頂層設計做好規劃,由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台「低空經濟」的產業政策,及加快探討在北部都會區及新發展區規劃及建設「低空經濟」的基建設施,以支撐日後大規模示範應用和商業化發展。同時,基建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石,政府應及早規劃及建設有關基建,包括「低軌衛星」的應用及針對低空域覆蓋的5G/6G技術。

 姚柏良表示,香港旅遊要升級轉型,必須要引入新科技應用,創新產業品和提升服務,為旅客提供新體驗。內地低空經濟、文旅融合科技發展迅速,不單值得學習,香港更加要努力追趕,走上科技發展的快車。事實上,不少企業對引入「觀光飛動器」表達興趣,希望政府以創新思維,拆牆鬆綁,提供便利渠道,善用國家新科技,為香港旅遊注入新元素,為香港旅遊打造更多名片。

 劉國勳表示,低空經濟已成為國家發展策略,香港過去在不同範疇亦有應用無人機技術,例如發展局下測繪製圖、勘察高風險舊樓的工作,以及消防的巡邏及救援工作等,他建議成立跨部門的專責小組,研究如何進一步應用於不同部門的工作,減輕人手壓力,提升工作效率。

 他又稱,發展低空經濟需要政策支持,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可在不同區域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及場景,並在政策方面拆墻鬆綁,例如考慮在創新科技地帶設立低空經濟的技術研發、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在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口岸商貿及產業區、沙頭角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打造適合低空飛動的特色應用場景,在交通工具、旅遊、物流及日常應用提供不同服務,作為國家及香港低空經濟的對外示範點。(撰文/攝影:李銘欣)

責任編輯:靜文 議員倡推動低空經濟 促政府在政策方面拆墻鬆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